浅析网络文学影视化作品对大众审美的影响
2019-01-28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10000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10000)
近年来,网络文学作品突破文字的局限,来到电视机前,来到大荧幕上,走进生活中。自13年始,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火热之势有增无减,直至17年才逐渐趋向于稳定。据不完全统计,15至17年网络文学IP改编电视剧共计124部,而在1999年至2017年1月间,仅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文学影视化作品就多达117部。无法否认,网络文学的诸多影视化作品,已经在影视产业占有一席之地。异军突起的网络文学影视化作品,在为受众提供精神娱乐消费的同时,也对大众审美造成巨大冲击。以下仅从网改作品新颖的题材、与“快餐式”文化的关系、“情节至上”的新模式三个较有代表性的角度进行探究。
一、新颖的作品题材提升大众的审美包容度
网络文学影视化作品对提高审美趣味、提升审美包容度大有裨益。2000年,当代作家蔡智恒的言情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拉开了网络文学影视化的序幕。自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言情剧大行其道。十年后的2010年被称为“网络小说改编元年”,《甄嬛传》《步步惊心》等影视剧风靡一时,开启了后宫剧、穿越剧的新篇章。无法否认的是,网络文学的题材、故事等方面极具想象力,影视剧更使这些天马行空的思想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这在传统纸媒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网络文学的新颖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前无古人”。网络文学兴起之前,影视剧题材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偏好,言情、武侠、历史、生活、情景喜剧,基本占领了影视剧领域的各个角落,虽然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经年累月,难免造成大众的审美疲劳。影视剧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饱和,它早就等待着一场变革,迫切地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使自己重新焕发生机。而大肆向影视进军的网改作品,其实正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仙侠、玄幻、奇幻等超现实元素,甚至是灵异、游戏、二次元这类新元素,顷刻间击碎了大众对影视剧传统的思维定势,使观众对影视题材的新颖性有了全新的感知和期待。
从网络文学改编作品热度持续走高的现象就可以看出,大众对这些新题材作品并无排斥,反而表现出很高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例如校园、游戏双元素并存的《微微一笑很倾城》首播便取得佳绩,在播出一年后仍占据着搜索量前五的位置。此类现象意味着大众的审美包容度在提升,对创意和新鲜事物呈现积极吸收的良性反应。
如今,网络文学影视化作品题材广泛而多元化,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日趋成熟的产业。当今社会,人们常因“缺乏想象力”而饱受诟病,网络文学改编作品的新视野、新题材也许就是激起水花的第一颗石子,在提升审美包容度上有着不可小觑的效果,即使没有排山倒海之力,却也定能为平静无澜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
二、“快餐式”文化养成大众的审美惰性
网络文学常常被与“快餐式”文化划上等号,被指责“没有营养”。这种指责并不是空穴来风,据网文界知名作家透露,网络小说动辄几百万字,更新频率快,每天3000至4000字,部分作者甚至日更过万,这种高密度的创作工作量非常大,作者通常需要长时间机械化地劳动,因此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构思剧情、完善细节往往是不现实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作品只注重“量”,无法兼顾“质”。
当质量低下的“快餐式文化”找到了影视剧这个载体,就由“爽文”转型成了“肥皂剧”。“肥皂剧”之所以未被淘汰,只因其迎合了现代人浮躁的审美心态,间接引起了“递延享受”习惯的丧失。
递延享受,通俗地理解就是付出一定辛劳后得到成果,就像学生努力学习取得优秀成绩,牺牲了前期休息的时间,将本该享受的这部分快乐递延至收获成果的时候。优秀的作品往往需要一个“咀嚼”的过程,这就是递延享受的由来,例如文学经典作品,一开始通常晦涩难懂,但越是读到后面,越能感受到语言的精妙,体会到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内核。
不过,在“快餐式文化”逐渐取代主流文学的现在,多数人不能忍受前期枯燥无味的“咀嚼过程”,拒绝递延享受,而更倾向于观感更轻松的流行作品,逐渐丧失了思考的习惯,形成了一种趣味低下的审美惰性,这就是网络文学影视化作品带来最大的弊端。
粗制滥造的网改影视作品恰恰是经不起“咀嚼”的,其人物性格单一,剧情逻辑性差,价值观低俗浅薄,随意一瞥就能猜到所有剧情,再加上一些面容姣好的演员,这种影视剧在很大程度上能达到使人放松的目的,因为根本无需花费任何力气去理解和思考。当此类快餐式文化泛滥,直至形成一种文化环境时,大众的审美惰性将迅速滋生。大众在这种惰性的驱使下,放弃了对美更高的追求,拜倒在低俗和浅薄的石榴裙下,这就有点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味道了。长此以往,劣质作品井喷式出产,优秀作品百不获一,文学性的衰败是可预见的结局。
是因为大众低俗化的审美选择,快餐式网改作品应运而生,还是由于文学性匮乏的影视作品腐蚀着大众的审美能力,才养成了大众审美惰性?这点没有定论,但最终双方将陷入相互寄生的恶性循环。
三、“情节至上”颠覆传统审美模式、弱化大众审美能力
网络小说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注定了它快节奏的特质,情节是否足够吸引人,在初期几乎决定了一本网络小说的生死,因此网络文学并不一味遵循传统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而习惯于在故事的开端就迎来故事上的一个小高潮,扔出刺激的“情节炸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网络文学影视化作品在情节的设置上一脉相承,往往充满了“爆点”,以人气颇高的玄幻小说《斗破苍穹》改编的影视剧为例,前两集出现了母亲自刎、主角退婚、遭辱、遇险、奇遇等重要情节,在传统武侠剧中,通常到全剧的中期才能讲述完包含如此大信息量的剧情。
此类作品高度密集的情节分布,我们称之为“情节至上主义”,这种前所未有的新模式使大众得到日常生活中无法获取的刺激感、新鲜感,对传统审美模式是一种颠覆。被冠以“史诗”之名的《教父》三部曲画面晦暗,内容深刻,无人能否定它在当代影视行业的伟大成就,但它在现代影视圈却属于小众作品,因为现代人追求快节奏的审美习惯,已经表现出了对铺垫较长的传统审美模式的不适应。开门见山、情节至上成为主流,这也是网改作品受到热捧的直接原因之一。相较而言,那些前期剧情发展平缓,中规中矩的传统影视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些味同嚼蜡。
然而,“情节至上”的新模式并非百利而无一害。首先,作品细节性的缺失是无法避免的,由于需要过早引入高潮情节,作品的故事背景往往无法交代清楚,这在依赖于画面而非文字的影视剧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缺少了文字语言的补充说明,剧中细节贫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其次,小说的起承转合是必然规律,在故事的高潮后必然有低谷期,而情节的堆砌终究会导致受众的麻木,此时只有更大的情节波动、更戏剧性的情节方能触动他们,情节平淡的低谷时期为其带来的失望感是毁灭性的。传统的审美模式存之已久,必然有因,“情节至上主义”在颠覆它的同时,忽视了作品的语言、思想性,直接导致作品质量下降,一旦大众接受、认可此类作品,就无意识地弱化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影视作品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网络小说中的长青作品,影响力也远不如一部当红影视剧,而逐渐饱和的影视剧产业,也亟需对传统题材进行“换血”,因此,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的联姻是一种双赢。然而,随着网络文学影视化作品影响力的扩大,其对大众审美的影响渐渐显露出“双刃剑”的特质。从正向角度来说,优秀的影视化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对大众的审美观进行良性塑形,提高了审美包容度;同时,低劣作品的不断传播,也降低了大众的审美下限,是审美低俗化、审美惰性习惯产生的重要根源。除此之外,在作品中民主、平等、自由等意识积极融入大众的价值观的同时,责任意识、道德观念的缺失也易将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受众引入歧途,“泛娱乐化”的审美追求对影视剧的熏陶作用起到了削弱效果。
本质上,大众渴求着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优秀作品培养健康、成熟的审美趣味,发展合理、良性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