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左思《娇女诗》的开创性

2019-01-28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在读214000

大众文艺 2019年9期
关键词:左思诗歌女儿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在读 214000)

左思字太冲,是西晋著名文人,以《三都赋》和咏史诗得名。左思诗歌因未染太康时代辞藻雕琢之习,犹存敦厚寄托之意而颇受后世文人推崇。在其留存的诸多诗作中,《娇女诗》以其独特的叙述题材和表现手法呈现出与其他诗作迥异的风格特征。

一、思想的反叛性

《娇女诗》共280字,左思以充满怜爱的笔触记叙了纨素和惠芳两个女儿的日常生活形态。中国古代以儿童作为主体进行创作的诗歌并不多见,左思是较早在诗歌中描绘少女情态的诗人之一,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可谓开风气之先。

《诗经》中有“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的记载,可见重男轻女的思想由来已久。这样的时代大环境,必然会影响到家庭的小环境,与左思同时代的诗人傅玄在《豫章行·苦相篇》中将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表现的更为明显,“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具陈。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女育无欢爱,不为家所珍。”1在这样病态的社会风气中,左思把对女儿的喜爱之情公诸于世,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挑战。据史料载,左思育有两男两女,但却从未见过单独描写儿子的诗篇,且诗歌直接命名为《娇女诗》,更是以“吾家有娇女”2作为开篇,足见其对女儿的喜爱;其次,左思的反叛性还体现在他的教育方式上。《诗经》中对于女子的期待是“载弄之瓦”,认为女子应该将从事纺织作为自己的分内事,但是纨素和惠芳却“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左思没有用儒家传统的规范来约束女儿们的行为,所以他们才会保留了儿童的天真性情。

左思的这种反叛之心并非一时之兴。左思之妹左棻于泰始八年被武帝以才名选入宫,左思也随着举家迁居洛阳。此时的他对自己的仕途充满了信心,可是事与愿违,左棻姿陋无宠凄苦一生,左思想借助裙带关系改变命运的机会化为泡影,加之门阀士族长期把持着政权,像左思这样的寒士毫无出头之日,他清醒地认识到了门阀制度的黑暗,所以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统治集团的反抗情绪也越加强烈,深受封建制度荼毒的左思自然不会再用这套制度来束缚自己的女儿。所以他笔下的女儿才会保有专属于儿童的天真和活泼,可以不用知书达理,不学纺织女工,左思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封建社会发出抗议。

左思怀才不遇又耻于趋炎附势,时代、身世和经历注定了他的不幸,也决定了他蔑视权贵反叛传统的性格,这与他《咏史诗》的创作主题也是一脉相承的。正如傅玄所讲“女育无欢爱,不为家所珍”是封建社会女性生存的常态,但是左思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女育有欢爱,必为家所珍”才是他所要追求的最终目的。

二、内容的突破性

左思的《娇女诗》是最早以儿童作为叙述题材的诗歌,开启了用诗歌抒写亲子关系的先河。他把属于私人领域中的人伦关系写入诗中成为诗歌的主题,突破了诗歌的公私界限,极具开创性。

日本学者谷川道雄在谈及六朝时期的公与私的问题时提到:“公与私的区别是建立在整个家庭与夫妻对比立场上的。如此使用公与私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普遍认识。简单来说,它就是把夫妻生活的空间称为私房,你倾向于妻子儿子一房的情感称为私情。这些夫妻的房间,从家族立场来说就是私空间。”3从家族利益来讲,不能以私害公,以家族利益为考虑时,房的概念要被特殊处理。如果你这一房里面太偏重于自己的妻子与孩子,那就是私,这个意义是要被否定的。在六朝,公这个概念还可以指国家,当涉及国家这个语境时,你所关联的对象便是君王和同僚,因此,诗歌作为公众交流的公共话语,只有面对的对象是官僚、亲朋好友时才会被认为是正统的领域。而《娇女诗》中的女儿是家内的符号,不是外在的、公众的。魏晋时期整个社会的认知是,公共领域内不能写很私密的感情,公开表露对于女儿的喜爱之情实际上是有违社会公私界限的。所以这种被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的亲子关系,如果袒露在诗歌的公共形式交流中,实际上是对集体意识上公私界限的突破。潘岳的悼亡诗最先突破了这种公私界限,他通过死亡这一环节切断了妻子与在世之人的伦理关系,使得悼亡诗的抒写逐渐合理化,与之相比,左思在保有和女儿伦理关系的前提下抒写个人私情,更具开创性。

私人领域的个人私情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所以《娇女诗》长期被主流诗界排斥。昭明太子《文选》中收录了左思的大部分诗篇,唯独没有选《娇女诗》,清代王士祯的《古诗选》和沈德潜的《古诗源》也没有选。《娇女诗》虽然没有像《三都赋》一样引得洛阳纸贵,但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影响,陶渊明便是其一。陶渊明一生创作了许多关注家庭亲子关系的诗,这也与他挂冠求去不求公共场域有关。他的《责子诗》无论是在感情的抒发还是艺术风格的构建中都与《娇女诗》有相似之处,他在《和刘柴桑》中也有“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的感叹。唐宋之后《娇女诗》的地位日益提高,杜甫也对《娇女诗》有所继承,他的《北征》中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之句,与《娇女诗》“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艺术的创新性

左思的《娇女诗》同其他的诗歌一样,别具特色,但是却呈现出与《咏史诗》、《招隐诗》等迥异的风格特征。明代文人谭元春对其评价极高,称其“字字是女,字字是娇女,尽情、尽理、尽情态。”4《娇女诗》虽取材于日常生活,多用民俗俚语,但亦经过了左思的锤炼,因此虽是用一种不同以往的笔墨进行创作,却也是一篇成功之作。

中国诗言志的传统非常深厚,虽然到了魏晋时期,以《古诗十九首》作为基础发展出另外一套缘情诗学观,然而实际上无论是言志或者是缘情,叙事都是非常薄弱的。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娇女诗》全篇以叙事为主,可以说是巨大突破。《娇女诗》全篇采用白描的手法,选取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生动地刻画出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形象。诗中所描绘的画眉,摘果子,读书,煮茶等等都是对于生活场景的提炼和概括,更重要的是诗人善于抓住人物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行刻画,纨素“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读书每有所得就会到处炫耀;而惠芳则“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每次化妆都会有一个固定的地点,可见左思观察之细。惠芳和纨素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正如成书所评价:“此日日从掌中膝下,见惯写来,寻常笔头刻画不能到此。”5

《娇女诗》的另一特色便是大量使用口语。太康的诗歌注重文采,讲究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但左思的文辞中却有不事雕琢,质朴疏朗的一面。钟嵘的《诗品》评价为“虽其源出于公幹,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6左思诗歌中“野”的一方面在《娇女诗》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娇女诗》全篇都是非常口语化的,其中个别字词今天已较难懂,据萧涤非考证,“明㦎”和“离逖”皆为当时口语,魏晋时仍在使用。7也正因为其民歌式的写法,被后世很多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清人毛先舒在《诗辩坻·六朝》中说:“太冲《娇女诗》,独以沓拖理质见工,然又非乐府家语,自写本诗,不厌猥琐,似雅似徘,盖王褒《憧约》、敬通‘数妇’之流也。”8《娇女诗》的语言虽然俗野,却未流于俚浅和俗陋,左思继承了建安诗人梗概多气的语言风格,他诗歌中的“野”只是为了让情感得到更为准确、更为强烈的表现。

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娇女诗》都极具开创性。然而《娇女诗》并非主流作品,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被主流所所鄙弃,这与左思的出身息息相关。六朝时期的文化资本,无论诗歌创作还是学术继承都是在政治、经济上握有主导权的文化世家掌控,像左思这样出身寒门的人,即使凭借才华获得了主流的认同,还是摆脱不掉阶级的差距,所以他才会创作出像《娇女诗》这样偏离主流的作品,因此对于左思人生经历的把握对我们进一步解读《娇女诗》会有更为有益的帮助。

猜你喜欢

左思诗歌女儿
诗歌不除外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大三的女儿
洛阳纸贵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海的女儿
诗歌岛·八面来风
左思与《三都赋》
左思和《三都赋》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