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示文化传承之奥秘
——一种全新解读韩国电影《弓》的视角与结论

2019-01-28成乔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4期
关键词:肉身老头少女

成乔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210000)

褚小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210000)

电影《弓》是韩国导演金基德2005年执导的一部影片,在国际电影界为韩国电影同样争得了无尚的荣誉。电影除秉承了金氏一贯的艺术风格即失语情境的设置之外,对文化在时间、空间和精神三个维度上的相互冲突和顺应的揭秘可能是导演无意识的意外收获,同样用文化传承观来解读这部电影会获得全新解密文化事件的乐趣与快感。而本文创造性地运用文化传承思维解读韩国电影《弓》,不但更加深刻地论证了电影《弓》情节的合理性、逻辑的科学性,而且证明了《弓》就是一场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实践与艺术创造,不管导演金基德是有意或是无意为之,电影批评界对电影《弓》这一层面挖掘与表达的集体失声,恰恰促成了本文的研究与诞生。

一、电影《弓》的故事梗概

电影《弓》讲述了一个老头和少女之间的传奇故事。隐居在大海上的老头和少女各自究竟是什么来历,我们无从判定,电影大致暗示了老头从岸上捡回了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在大海中的船上收养了十年,老头想把女孩抚养成人,然后在小女孩长到十七岁时与她结婚。长期的相处使少女对老头也产生了亲昵的依赖之心,同时他们之间表现出父女和情人关系相结合的复杂感情,只是老头从没有把他们间的那层窗户纸真正捅破。停在大海深处的船是老头和少女的家,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时不时地用一只小船装载岸上的游客到大船上观光、钓鱼和休闲。当某些不怀好意之徒意欲侵犯少女时,老头总是用精湛的箭术杀破他们的胆,这寓意了传统文化在轻佻的外来文化举动面前从来都扮演着文明的卫道士形象。而当岸上的美少男大学生登船并撩动了少女初春的情怀时,少女对原本敬仰并一直相处暧昧的老头产生了强大的反抗意识和抵制行为,天真无邪的少女看上了这个美少男并突然间暗许芳心,这让老头陷入了彷徨与挣扎。思来想去,老头决定放弃少女,因为他知道强权的控制也无法换来少女的真心和真爱。虽然少女答应了和他成婚,但老头知道少女终将还是会离开他,所以,在举办了成婚仪式后,老头选择了投海自尽。少女可谓是他唯一的亲人、是他生命的延续,现如今爱已不能爱、恨亦无可恨,既然少女一定会离他而去,他也已生无可恋。只是在投海之前,老头举起跟随他一生的弓,射出了生前的最后一箭,这一箭真正是石破天惊、奇妙诡异、意蕴无穷,非用文化传承的视角来审视而不能参透。对该电影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停留在故事情节、视觉意象和美学内涵、人物情感的变化、人性变化上的分析,而从文化传承关系的视角入手是一次全新的解读。

二、文化传承——两元精神的碰撞运动

文化传承向来就是传统和现代两元精神的碰撞运动,一是发展的需要促生现代文化,二是固有统治阶级需要维护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将以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在精神和理想上的冲击为始端:“作为文化传承场的市场是强劲的。一是在市场上所交换的物质产品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所进行的物质文化的交流具有某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二是通过市场所传递的文化符号和信息不仅来得快,来势迅猛,而且所引起的对固有文化的冲击很大。”于是在彼此冲击和压迫的碰撞下,文化传承将以两类文化双重运动的结果为归宿。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和理想,当物质世界发生改变,人类的需求和精神世界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人的需求和精神世界发生变化,新时代、新文化对旧时代、旧文化的碰撞和抵抗就有了必然的内在动力和内生机制。

船上的老头、船上的少女、弓是电影主要的三大意象:老头象征传统文化、少女象征现代文化、弓是衔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桥梁。年岁可能与老头一样长的大木船,形制陈旧、材质老化、色彩斑驳且独自漂浮在大海上,加上胡须花白、皱纹满面的男主角——老头,使电影在一个暮气沉沉的封闭环境里演绎着它特有的文化气息,这是属于老头舞台布景一般的文化时空,通过这样一种封闭式的文化时空,老头传达着他的精神和理想:与船共存亡。船承载着他谜一般的一生。

船上的少女青春靓丽、活泼可爱,与船上的老旧气息显得格格不入,尽管她和老头相依为命、尽管她在老头手把手的教导下,弯弓射箭的技艺、弓胡演奏的技巧已非常娴熟,但她也会时常举目远眺、若有所思,因为十年来她从未上过岸,但海岸上的一切其实都对她充满着窒息般的诱惑,她六岁登船从未离开,不表示她不渴望登岸和远行,何况海滨城市高耸的楼群、闪烁的夜景是那么地迷人。但她在老头的控制、教化之下以及久离尘世的经历使她养成了宁静平和、天真无邪的气质。青春美少女的脸庞、眼神、服装、一颦一笑、荡秋千时的气定神闲就是另一种生气勃勃、富有诗意的精神世界,尽管她和老头共处一个时空且相依相偎,不过是在文化形式上发生了重合,从内心世界来说,美少女青春的生命里必然有另一番丰富的想象存在,因为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弓》中男女主角台词非常少,这让我们很难判断老头和少女的心中所想,当然这也是金基德电影的风格,用演员的动作表情和故事情节来演绎,而把台词和对话减到最少,这给观众的填充和想象创造了巨大的空间。文化传承实际就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运动,在全面碰撞之前,首先就是选取各自不同的内在需求进行试探性地碰撞。当现代文化无力时就会选择蛰伏,传统文化就成为绝对的统治力量,当然首先是在精神和理想上分出高下,进而从内在机制上推动弱者向强者要求的统一,这就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博弈关系。有研究认为女主人公被占有、被束缚的境地和男主人公强烈的控制欲和浓重的男权思想是电影表达的主题思想,这种概括有其准确性,但依然有上升的空间。电影前半部分表现了文化抗争中的依顺性:少女用自己的恬静柔美和对老头的百依百顺来克服和压抑着自己的想象和憧憬,尽管她内心有青春的梦想,但她的行动并不激烈,因为她一个人无法离开这条寄居了十年的、大海中的船。她只能选择平静的方式来掩盖她青春年华的冲动,从而表现出与她的年龄稍显违和的少年老成。当时代的环境与触媒极度成熟之后,现代文化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势,又要独立门户并对传统文化取而代之。传统文化想控制现代文化,从而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现代文化想抵抗传统文化,从而争夺自己的新生地位,这就构成了现代和传统的相争性互抗运动——两元精神的碰撞运动。当然在对抗的同时,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还存在另一种运动形式,那就是传统文化彻底过时而被时代抛弃,而现代文化积极主动地返回传统文化寻根溯源,以求达到构建自身厚实的基础,然后自立。这就构成了相融性互助运动。文化传承的实质就是相争性互抗、相融性互助的双重二向性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三、文化之破——传统肉身的离散运动

文化传承绝不是传统文化的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延续,无论是精神、内容还是符号,只有实现了旧的破才能走向新的立,其中内容和符号构成传统文化的肉身。所以文化传承的第一步就是传统文化肉身的破。少女十六岁的某一日,船上来了一批客人,其中一个是年轻帅气的男大学生(我们称之为少男)。这名少男与船上的少女可谓是情投意合、一见钟情,因为年龄相仿、气质相近而又属于两种异质文化的相遇,所以既有共同语言,又有相互吸引的要素。这让老人陷入了困境,出于对少女占有欲的表达,他用眼神、弓箭恐吓过少男,还赶少男下船。老头的做法激怒了少女,青春的情感最冲动,少女产生了对老头空前的隔阂,继而开始了强烈的反抗、排斥和报复,更为严重的是少女在被老头打了一耳光之后也伸手回打了老头一耳光,当老头准备用弓箭置少男于死地的时候,少女挺身而出挡在了少男身前。这其实集中体现了两种文化从精神上的相争性互抗最终转变为两种肉身的分化和背离。这种分化和背离使老头走向了绝望,他产生了死的想法。死有时候是重生,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一种离散,肉身的离散就是一种解脱,对痛苦、对折磨、对不安和恐惧的解脱。梵高、海明威、瓦尔特·本雅明、傅雷、顾城的自杀就是通过肉身离散的方式实现生命的解脱。“《弓》的故事主要是围绕老人与少女的人物关系展开的,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带出了矛盾冲突和情节的变化,使得在‘船’这个单一和封闭的空间里发生的事情具有了可看性。”这些“变化”既是故事情节的推进,更暗示了文化传承中彼此博弈的变化。文化传承的第一步就是文化肉身的破,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够保证精神和肉体的永恒,不破不立,而这种破往往总是以传统文化肉身的离散为标志,而文化传承强调对传统精神、传统思想的传承,一切物或人的肉身都有损毁和破灭的时候,破的实质是传统肉身的离散运动,传承的实质是精神的延续。老头对少女的挽留已无能为力,他默许了少女跟随随少男乘小船离开,但他偷偷地把小船的缆绳绕在了自己脖子上。老头想用自己肉身的破灭完成自己老朽生命的解脱。

四、文化之立——现代仪式的回溯运动

小船开动的时候,缆绳勒住了老头的脖子,越勒越紧,老头瞬间就可以完成解脱,也可以完成对传统精神、传统意识的殉情,其实他内心非常地不甘,毕竟他对这场忘年姻缘已等了十年,而且少女就快十七岁了。少女及时发现并用斧头砍断了缆绳,救下了老头。这正是电影最精彩的情节,因为少女对老头的依恋从精神深处来说不但真切,而且深沉,少女再次返回大船,同意跟老头完婚,因为老头已经是少女的精神支柱。这里电影带给了我们震撼,也使电影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观众在透过‘象’的世界体会‘意’的时候,就是对内心结症和人性之恶的一种正视和一次净化。”文化的冲突不能简单用善、恶来判断,但适度的妥协就是一种值得赞赏的感动。金基德本人在拍摄这部电影时也持有这样的潜意识:“我阐述一个孤独的老人在面对一个他始终不能真正拥有的年轻女孩时,迸发的欲望和希望。这种欲望和希望其实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自然的着迷或者说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本能有时候是邪恶之源,但其中也蕴含着高贵、魅力以及快乐:“我希望让所有人了解到,一旦这种欲望和希望发泄出来,可能带来的邪恶、高贵、魅力、痛苦以及快乐。”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现代文化是无中生有的创造,也没有任何一种现代文化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人非草木,少女返回大船救下老人并同意与老人完婚正说明了现代文化总是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结果,只有真心感激和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完成自身的立。不懂得回溯运动的现代文化不会长久,甚至会沦落为快餐式的流行文化。所以文化传承的手段与方式就是对传统的回溯,回溯才能正视、才能理性地破析,理性地破析才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才能成就文化之立。文化上的一切复古运动都是当代的,因为是在用当代的思维和审美喜好重新组织文化素材,但又为何可以称为是复古运动呢?因为传达的精神意蕴是传统的、是在用当下的语境和审美特征复现传统的理想和生命的本质。好比当下各种翻拍孙悟空的新电影其实都不是对正版西游记完整的呈现,不过是用时下的新技术、新手段对孙悟空的实质和西游记的精神、理想作更为深入的探究一样。老人和少女在船上完成了一场传统的结婚仪式,但无论是电影情节设置的心理暗示还是观众观赏至此的思想认知,这场复古的婚姻仪式已经笼罩了太多的新故事和传奇色彩,已经变成了一种对传统仪式复现、对传统精神继承的复杂的情感表达。这就是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相融性互助:在精神的继承上追求全新意识的自立。现代文化的立不在于形式,如果没有赋予它全新的理解和认知,就立不起一个新文化。新文化之新不在于仪式之新,即使采用了传统仪式,如果它有了全新的精神升华也可以自立成新,成就一种形式上复古的现代仪式。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肉身尽管已经离散,但其精神和实质可能获得了另一种永生。塞尚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不在于他形式上的反叛,而在于他绘画的观念之新;梵高作为后期印象派的转型者,不仅在于他画法上的反叛,更在于他艺术理解上的特立独行。

五、文化融合——穿越仪式的精神点化

任何文化都有其根,对根的回溯和继承才能成就自身。金基德的电影普遍失语,在固定甚至狭窄空间里表达人性的各种纠缠与挣扎,最后用极端或者暴力的方式毁灭掉世间本来美好抑或丑陋的事物是他常用的手法。所以金基德的电影使人生悲、使人痛楚、使人怀疑世间本来就是灰暗而无常的。但《弓》中金基德做了新的尝试,是其作品中少有的温情之作。少女返回大船救下老头,完婚之后老头并没有霸占少女,也没有拉着少女殉情,而是举起手中的弓射出一支箭,箭直飞云霄并消失在蓝天上,然后老头趁少女睡着的时候跳进深蓝色的大海,结束自己的余生。在举行婚礼仪式的时候,老头和少女不但都是自愿的,甚至始终面带互敬互爱的神情;仪式完了之后,少女穿着睡裙躺在船上的垫布上,举止优雅、神情满足,没有一点勉强和做作;老头投海的时候神情平静,眼睛里闪烁着慈祥和幸福的光芒,纵身一跃不但矫健,而且充满神圣的仪式感;最后少女跟少男乘小船离去的时候,少女温情脉脉地向大船挥手告别,大船也渐渐沉入大海。这里需要插入的是,在老人投海后不久、少女在半梦半醒之间的时候,一支箭从天而降,正中少女的双腿之间,但没有触碰到少女的身体,扎在船板上的箭头慢慢渗出一摊鲜艳的血。少女瞬间陷入无比的享受和快乐之中,愉悦地、缓缓地扭动着身子,面庞也瞬间表现出更加成熟和高贵的美。这一箭正是老头之前射出的箭,这是老头的化身,但并非老头的肉身,而是一种深沉的爱恋和纯洁的情感,是老头对少女的破处点化之精神,也是金基德对电影的点化之功。从这里我们看出,电影中的弓箭成了象征:是男性的性器官——老人最终化身为箭,拥有了少女的处子之身,实现了对少女的占有。这一箭成为最离奇、诡异的桥段,也给电影留下了无限想象和争议的空间。如果把这一箭看成老头精神上的意淫,显然还是拘泥于情节做出的判断,如果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去考量,意境一下子就无限高远和广阔了。什么叫文化融合?其实就是穿越仪式的精神点化。这一箭代表着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渗出的鲜血象征着现代文化脱胎换骨、化身正统的标志。任何一种新型的正统文化都必须要有自立的标志,否则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未经传统文化的点化,现代文化永远青涩艰难、永远难以自立,只有当人类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寻求神仙之助,只有当文化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返身复古,文化永远向前,但唯有立足于深厚的积淀才能历久弥新,这正是文化传承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唯物思想。当年梵高努力与高更交往,就是希望能够获得这名艺术导师的赞赏和点化,高更冷漠的拒绝逼疯了梵高,最终葬送了一名绘画天才;如果贝多芬当年真的成为了莫扎特的学生,或许贝多芬会更早成名、人生的轨迹或许会更加顺畅一些吧。

六、结语——电影《弓》的神奇一箭

电影《弓》的神奇一箭堪称自地而发、从天而降的神奇一箭,因为这一箭使电影弥生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使电影蒙上了梦幻一般的神秘色彩。金基德基本属于现实主义的导演,他很少去拍摄魔幻或神话电影,但他的电影总是散发着梦幻般的气息,除了无声、除了选景考究、除了电影较多沉郁的光和色、除了喜欢使用叙事性的长镜头,还有他会偶尔使用一些离奇的表现手法,如《弓》中这神奇一箭。他从没自诩是文化学家,但他的电影总是渗透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和批判精神。哪怕他电影中的色情和暴力,总有着厚重的含义或文化的背书:作为金基德电影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影中的色情和暴力不但庄严,而且往往是文化暗喻和艺术象征。所以,用性器官、意淫、破处来形容《弓》中的这一箭实在过于表面化,或不能触碰到艺术的实质,这一箭的神奇非用文化学的解读便不能尽其意。作为对文化传承进行学术探讨的一种艺术意象,这一箭直冲云霄、飞行良久之后落地精准而令人叹服,这一箭已升华为脱离俗世的精神境界,不再是物理界、肉欲界的物体,已经成为符号、意识、灵性的意象。文化传承绝不是机械地用传统的文化肉身即传统素材组建现代文化,那不过是传统文化的又一种变体而已。要想让现代文化在自立的同时更有深度和底蕴,恐怕必须从价值观念、生命意识上认同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抛弃其历史的局限和糟粕,成为传统文化宝贵精神和优秀理想的承袭者、发扬者,用传统优秀的精神和意识武装现代的灵魂、点化现代的理想,而不是仅仅选用传统物的符号、仪式来点缀一下。前者是继承传统的自立,后者是虚化的形式主义。电影《弓》中这最后一箭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符号,更是对现代意识表示认同和做出点化之功的传统精神,经过这一神圣的点化,现代文化才得以成熟、丰满并获得了真正的自立。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对《弓》中这神奇的一箭就只能局限于不合情理的诡异之想;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对《弓》中这神奇的一箭就只能沦落为老头对少女占有的庸俗之辨;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无法理解《弓》中这神奇一箭其实是文化传承的解码器和打开文化传承之谜的钥匙。如果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幸运地发现这恐怕是金基德电影在金氏文化自发时代射出的最成功的一箭。

猜你喜欢

肉身老头少女
蛰伏
蛰伏
成长才最重要(相声剧本)
一击即中
老头与丫头
这肉身从无中来
承认吧,这就是暑假在家的你
当这届90后老了
我的少女心一击即中
土捏的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