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表演中如何恰如其分地塑造角色
2019-01-28安徽省黄梅戏剧院230000
吴 娟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230000)
戏曲表演过程中,由于风格不同,对于表演者的要求也不同,但是无论是何种风格,都需要表演者塑造角色。表演者以自己的身体为载体,表现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者对于角色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部作品的优劣。而戏剧表演者若想把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研读剧本,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剧中角色的性格,把握好角色同表演者二者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表演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更好地表现作品。下面我们对黄梅戏表演中如何恰如其分地塑造角色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认真研读剧本,了解角色性格
对于戏曲表演者而言,其在表演中所要做的是乃是要让自己完美地诠释出角色形象,不过从表演角度来看,表演者同其所将要诠释的角色会存在“距离”,此种关系十分微妙,原因在于,戏曲表演者自身的生活阅历同其所要诠释的舞台形象是难以一致的,这种情况的存在会使得表演者同其所要诠释的角色二者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疏离感。尤其是黄梅戏题材多为古代故事题材,因而使得作为现代人的表演者要有意识地去了解和熟悉作为古代人物的戏曲角色的行为方式。所以说,戏曲表演者在平日应当认真地对剧本进行研读,了解角色性格和活动特点,同时,还应当结合剧本人物所处的年代,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便能够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之中进入到特定的表演情境之中。
以上世纪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代表的“体验派”认为,表演者必须在表演中融入内心的感悟。也就是说,表演者要出自内心地去理解角色,并且能够在实际的表演活动之中将所要诠释的角色的形体特点、情绪变化均生动地展现出来。因此,黄梅戏表演者亦应当在表演过程之中注重强化体验式表演。譬如在黄梅戏《千羽锦》中,对于有时代隔阂的角色,如何能够根据剧本提供的各种线索,找到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习惯、兴趣等诸方面表现的性格特点,在深入分析、研究角色的基础上,进而找到形成人物性格特征的依据。因此,创造中演员要从自我出发,通过演员的身心情感来塑造一个活生生的完美形象。
戏曲表演者在研读剧本的过程之中,除了要明晰任务的性格特质和行为表现外,还应当角色同其他角色的关系,这样方才能够让自己的表演更为传神,更为入木三分。可以说,一名优秀的戏曲表演者,其必须精准地把握好角色形象和特质,还能够在表演实践活动之中进行不遗余力的探索,这样才能够给观众呈现出难以忘怀的角色形象来。
二、把握好角色同表演者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黄梅戏中所涉及的表演角色类型来看,其包括了正旦、花旦、小旦、小生、老生、老旦、花脸等角色形象,无论是哪一个角色都在整部戏种承担着独特的任务,可以说,一部出色的黄梅戏表演,离不开所有登场角色的通力协作。这亦是确保黄梅戏表演成功的关键之所在。有鉴于此,黄梅戏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就必须充分体现角色的性格色彩,彰显人物独有的个性特征,让演员真正走进剧中,“化身”为剧中角色。表演者必须掌握不同角色的特质,并按照剧本内容,实现对角色性格的呈现和凸显。这样一来,观众眼中看到的便不是表演者的表演,而是角色仿佛真正出现在了其的面前。此外,黄梅戏表演者要养成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的良好习惯,以便借助这个习惯实现对不同人物性格特质的了解和把握,并将之加以归纳,其后,在具体的黄梅戏排练和表演过程之中,将会使表演者有了借鉴。
三、注重提升自身综合表演能力
戏曲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黄梅戏表演者在日常练习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夯实基本功,即,全面提升自身唱念做打的水平。此外,黄梅戏表演者还应当在坚持基本功练习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如阅读古典名著、赏析名家唱段、学习名家表演片段等等,借助这一系列的努力,将会使自己跻身为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家行列之中。在基本功中,唱是最主要的艺术手段,它是以人物性格、情绪的发展为基础安排的。中国的各个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唱法,所以,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戏曲。作为戏曲表演者来说,其必须在专业的道路上永不止步、精益求精,这样方才可以使自己的戏曲表演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在平日的练习过程之中,表演者应当注重实现对角色的立体化呈现,使角色被塑造得有血有肉,甚至让观众能够一看到表演者,便本能地想起其所饰演的那个角色来,如果达到这一境地,便可以说表演者具备了足够的艺术造诣,表演者的表演能力和表演素质将会进一步提高。
当然,还有很多种塑造角色的方法,还需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进一步探索。
四、结语
以上,我们从认真研读剧本,了解角色性格、把握好角色同表演者二者之间的关系、注重提升自身综合表演能力这三个方面对黄梅戏人物塑造展开了探究。戏曲演员都有着深厚的基本功,以及丰富的表演技巧和动作规范,其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但是要想更好地塑造人物,演活人物,还应该对剧本、对角色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把握,尤其强调对心灵深处的探求和发掘,重点思考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人物内心状态,更好地、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