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产品设计中情感设计的应用及其与消费心理的关系研究
2019-01-28唐叶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20
唐叶琦 师 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20)
一、情感设计源起与概念
当代社会,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越来越高,对于产品的需求再也不单纯停留在功能一个层面。情感需求是物质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更高阶的需求。情感设计应运而生,在英文中的情感设计通常用“emotional design”亦或是 “affective design”来表达。情感设计是一个从情感认知(emotional design)衍生到设计(设计)范畴的概念。情感设计主要是指以人与物产生情感交流为目的的创造性行为或客体。设计师可以通过对色彩、纹样、材质等的主观能动处理,使设计产品具有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心灵沟通的作用。让我们在这个机器的时代,无论身在何处,都有一个情感的寄托和归宿。
二、当代产品设计中的情感设计案例分析
在当代机械化生产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工业产品充斥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人与产品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对于产品的情感需求,要通过产品的情感设计来找到出口。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情感需求在消费者选择产品时所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像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工业设计比较发达的国家的产品设计越来越注重情感设计。
迈克尔.格里夫斯(Michael Graves,1934-)设计的“鸟鸣水壶”,漂亮的不锈钢水壶是在1985发表的,是非常独特新奇的一款产品。在壶嘴上有一只小鸟,当水煮开之后会发出鸟鸣或者是汽笛声,设计师将大自然的声音元素融于茶水壶的设计之中,使原本单调的金属产品充满了生命的趣味。用户在使用这款水壶时能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加了用户的幸福感。深泽直人为MUJI设计的一款CD播放器,高明之处在于它将视觉、听觉和触觉融合到了一起,该产品的设计是具有回忆感的设计,小时候我们的电灯、电扇、排风扇的开关都是这种拉绳形式,它在外形上是借鉴排风扇的外形,当用户拉下绳子的瞬间,音乐随即响起,回忆也随之蔓延开来。设计师通过这种方式勾起用户内心深处的回忆,从而促进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用户产生感性的消费体验。三宅裕之设计的一款“日历卷尺”,卷尺上的每一厘米就是一年中的一天。这是他创立的品牌M75旗下的一款产品,这款产品的亮点在于通过可视化的时间刻度来表示一天的流逝。这种将时间物化的设计,将本身流于无形的时间变成能触摸的东西,带给用户别样的情感体验。
设计最最本质的内核是服务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的时候从人的角度出发,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挖掘用户潜在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既能满足消费者生理需求,又能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产品。使设计产品具有“人的情感”,实现产品设计的人性化,促进人与物的沟通和交流,营造人性化的工业产品设计环境与舒服的用户体验环境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
三、消费心理趋向情感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卖方市场的消失,消费群体逐渐展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多种特定消费市场并存。2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心理各异,当今社会的消费者越来越倡导自我个性的彰显,他们都试图冲破传统消费方式,更好地表达自我,通过产品使用中的所承载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的设计来彰显个性、表达自我。因此,消费者在其消费过程中,情感因素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日益增加,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产生非理性的变化。
柏拉图曾说:“人的行为就好比一辆由两匹马拉着的马车,一匹代表理智,另一匹就是情感。”而精神学家们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理智只是小马驹,而情感则是高头大马。”众所周知,在消费过程中,在理智和情感同时驱动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但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情感系统往往先于逻辑推理作用于思想和行为。在基于市场的研究指导下,市场营销学专家指出,对于消费行为而言,理性因素渐渐地只是起到了辅助参考作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相对运动,常常源自各自的消费习惯。
四、产品设计师的挑战和责任
设计学发展历史上,曾一度强调“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该理念趋向于理性思维,从而忽略了情感在消费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当代社会是感性经济社会,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更多地着眼于人与物的情感交流与互动。设计师和消费者的情感涉及面非常广泛,这给予了设计师极大的创作空间,但是人们的情感往往难以统一且受到环境的影响大,同时也给情感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产品设计师,其社会责任表现在“以人为本”当今社会除了满足最基本的:健康、环保、舒适等等原则,更应该倡导对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的满足和探索。情感设计任重道远,当代设计师们应当结合理论和实践的方法探索情感设计的广度和深度。
注释:
1.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47页.
2.孙从丽,非物质设计的发展趋势——强调为“情感”而进行的设计[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