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移植角度下的旅游开发研究
2019-01-28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10037)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旅游时代已然到来,人们对旅游体验的要求逐渐提高,对旅游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内涵化的趋势,更加追求旅程中高质量的文化体验。基于这一形势,诸多旅游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体现景区的文化价值,一方面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移植的方式,将不属于本区域的文化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形成对当地游客的文化吸引力,文化移植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因此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对旅游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旅游项目通过文化移植很好的组合了旅游资源,成功吸引了当地游客,发展强劲;同时,许多缺乏文化底蕴的旅游开发项目简单片面地进行文化移植,僵硬地将其他地区的文化植入到当地景区中,在这一过程中丢失了本土文化,严重浪费、破坏了旅游资源。
因旅游开发中进行文化移植而呈现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一些新兴景区为了满足游客文化需求的快速发展,直接移植其他地区受众较广的文化,忽视挖掘自身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不考虑当地文化空间的状况,盲目的抄袭照搬,未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丧失了其自身原有的文化魅力,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这些景区在文化移植时陷入两种误区,一是刻板移植形式,忽视文化内核,二是移植的元素庞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文化的本真性,传播给游客错误虚假的文化。二,过度的商业化与文化移植在发展中“相辅相成”,景区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过度商业化,商业网点大增、商铺剧增,大型的装修在损坏了建筑的传统风格的同时,更干扰了景区试图传达的文化内涵。同时,文化移植现象的增生使得这一问题愈发严重,文化的移植完全为了商业服务,该问题在食物这个载体中表现显著,各个景区都可以看到的长沙臭豆腐、大香肠……这些不属于当地特色的商品的进入,使得具有当地特色、承载当地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物品受到了冲击,淹没于商业化的大趋势下,在此发展下,必然造成景区发展的同化与固化。
本研究着眼于旅游开发过程中文化移植不当的现象,结合成都龙潭水乡、武汉光谷广场等开发实例,探究旅游开发中文化移植应该规避的问题,帮助旅游项目开发者避免陷入开发误区,合理利用文化移植的方式组合旅游资源,开发出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旅游项目,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二、文化移植
(一)文化移植的概念与起源
移植的原义是指将植物移动到其他地点种植,也可比喻为引进别处经验、长处等。广义的文化是指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人类社会的一切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总和。赵建华等人认为,文化移植是指一种文化进入另一文化环境,并在这一环境中扎根成长的过程,“亦即不同类型的文化遭遇后所发生的情形”。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文化移植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法律、影视作品、建筑等方面。在翻译学方面,张广花等人认为,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译者的翻译活动,在文化对外移植过程中将源文化的信息从一种环境放到另一种环境中,且该文化信息能够正常运行,这一过程也可以称之为“文化移植”。在法律学方面,我国对西方法律的文化移植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的移植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性与适应性上。在影视产业中,孙雁认为,当下电影作品的主题跨文化发展已经成为电影产业的流行趋势。在国产影片中植入欧美元素,以中国文化为基调配以欧美元素的点缀,已经成为很多电影创作者展示作品文化内涵、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也确已构成很多新型影片的亮点。在建筑学方面,文化移植现象主要体现在近现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影响下下,许多近现代建筑在外观设计上融合了西方的建筑艺术,人们认可并接受这种风格的建筑。根据文化移植在各个领域中的影响,本研究认为,文化移植是增强文化生命力的有效方式,在利用这一手段的过程中,开发者只有注意规避开发误区,才能有效发挥文化移植的影响力。
(二)旅游开发中的文化移植
目前,国内对于旅游开发中文化移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文化移植在民族文化村开发过程中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上,这些研究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许多学者对于文化移植的研究聚焦在民族文化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他们认为文化移植作为构建景区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必将在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中一直存在,开发者应当在规避其负面作用的前提下,尽量发挥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文化移植必须在保护民族文化的本真性的基础上,对特色文化加以保护和复兴的前提下进行,任何背离这一原则、盲目和功利地进行文化移植是不可取的,它给民族文化带来的危害是经济效益弥补不了的,它不仅会削弱或扭曲民族的本真文化,还会误导族群成员,使其形成一种功利主义的发展观,阻碍民族的传承与发展。二是部分学者对于文化移植的研究集中在将不同民族的文化异地移植到某一区域内集中展示的旅游开发模式上,他们认为这种模式下的文化移植会对民族文化造成严重的破坏。孙九霞等人认为,将族群文化截取、重组、包装后移植到异地进行集中展示的旅游开发模式,会“导致完整的族群文化被片段式展示、神圣性族群文化被娱乐化运作、多样性族群文化被集中性处理”,民族文化也将在游客偏好的影响下逐渐符号化、刻板化,失去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同时,这种旅游开发模式必将会导致游客对于民族文化的片面认知和错误认知,使游客体验到虚假的民族文化。
结合学者们的已有研究经验,研究者明确文化移植的含义是研究开展的前提,本研究将通过引入文化空间的概念,界定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文化移植行为。“文化空间(culture space)作为专门术语,首先被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The Proclamation of 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中,文化空间被定义为流行和传统文化活动集中的场所。”“文化空间”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相统一的概念, 它强调文化在固定的时间和场所中传承和发展。李星明等人认为,“‘文化空间’是人们在一定的区域或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活动形成或构建的、当今仍具有生活和生产功能或性质的物理和意义空间或场所。”本研究强调文化空间的两个特性,一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具有区域性,二是在区域内人们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独特的、稳定的区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
本研究中的文化移植关注的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将其他文化空间的表现形式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服务当地居民的开发形式。目前我国这种形式的旅游项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异国文化移植到本地,打造风情小镇、步行街等,如上海泰晤士小镇、武汉光谷步行街;一种是将国内其他文化空间的表现形式移植到本地,如致力打造“成都清明上河图”的龙潭水乡等。与前者相比,龙潭水乡在正式运营时明显后劲不足,客流量日渐减少,除了景区的资源、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开发时文化移植不当也是阻碍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结合该景区的开发从文化移植的角度进行研究。
三、旅游开发中进行文化移植呈现出的问题
(一)核心文化未凸显
文化移植是当今旅游开发过程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开发模式,但不当的移植方式,极易使旅游目的地只呈现出肤浅文化,甚至是虚假文化。近年来许多新兴景区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试图依靠一味照搬知名景区的建筑形态、文化因素与发展模式等方式谋求发展,导致自身景区内部的文化表现形式过于庞杂,景观过于杂糅,缺乏核心内涵,甚至并未考虑到当地文化,致使整体建设流于形式等。诸如此类“刻板化”的文化移植是无法营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氛围,容易让游客觉得毫无灵魂、缺乏意境,降低了景区文化的综合吸引力。
(二)市场定位不准确
各景区所属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属性的不同,导致旅游需求大相径庭。例如,成都的龙潭水乡景区,当地游客对江南水乡的定位没有明显的偏好,甚至更趋向于本地特色,与当地的人造“江南水乡”相比,游客更愿意去真正的江南水乡去体验,甚至不考虑旅游成本而追求文化的真实性。而武汉光谷步行街与上海泰晤士小镇,虽然也是采取文化移植的方式构造景区,但满足了游客感受异国风光的旅游需求,本质上以较少的成本在国内欣赏到国外的风土人情,因此备受游客青睐。事实证明,开发者必须考虑到文化移植是否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构造景区,一旦市场定位和市场需求脱节,必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三)文化元素间的关联性缺失
在文化移植过程中,其他文化空间内的特色建筑移植成为了主要的移植方式之一。如西洋风格的雕像、精美绝伦的观音墙、上海滩陈旧的石库门、苏州园林的雕花镂窗、十二金钗的翠竹幽巷……虽然这些文化载体各具特色,但缺乏关联性,一方面无法将其组整合成主题一致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这些载体的文化内涵各不相同,易造成文化氛围的突兀与不协调。当然,武汉关谷广场和上海泰晤士小镇的文化移植却是非常的成功,关键在于欧洲建筑元素的统一,主题风格的一致,与一些失败的案例相比,使游客的关注点更为集中。
(四)“流行化商品”的侵入
随着文化移植现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景区只顾一味地接纳适应商业化发展的“流行产品”,诸如全国普遍的长沙臭豆腐、大香肠,各地雷同的纪念品。这样的情形在现今的景区发展中屡见不鲜,景区发展模式日趋同质化,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得不到凸显与重视,严重的更是导致竞争力缺失,文化移植真正的魅力无法体现。
四、解决对策
(一)立足核心文化合理规划
针对过度文化移植的现象,开发者要做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根植于当地,与当地文化、居民相联系,立足于发展的核心文化,不要浮于表面。文化移植是要在结合当地切实情况的前提下适当进行的,以文化的本真性为基点,对特色文化加以保护和复兴,同时要避免移植缺乏关联性的物质形态,给游客造成混乱的文化观感,造成文化误区。
(二)结合市场需求合理定位
在景区旅游开发过程中,不仅要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和科学规划,旅游景区还要调查客源来源、市场需求,将文化移植合理地运用到景区发展中,使之在旅游景区开发运用中发挥出积极地作用。开发者需要调查不同风格的文化对于目标客源市场的吸引力,在移植过程中要着重保持文化的本真性,不能为了迎合市场,传播给游客表层文化和虚假文化。
(三)整合文化元素进行集中发展
当前景区发展为了更大优势的发挥出文化移植的魅力,试图通过集合资源的移植方式来达到预期目标。但同时由于旅游资源的多样化且毫无关联性,无法形成统一的旅游资源、文化凝聚力困难,导致景区经营缺乏特色,给游客带来混乱的观感,无法打造富有主题风格的景区来吸引客源。景区在文化移植时一定要整合文化元素,挖掘其中的关联性,合理摒弃无法协调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构造统一、协调的景区文化。
(四)选择性的进行文化移植
当前国内景区的文化氛围、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得不到体现,反而是通过文化移植使得“流行物品”进驻了当地,阻碍了当地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景区发展要痛定思痛,不要盲目的移植知名景区文化元素和发展模式,要在突出当地特色资源和保护当地文化的前提下,有选择的移植其他地区的文化,建设更有生命力的景区。
五、结论
通过文化移植视角下的旅游开发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旅游开发中的文化移植主要有核心文化未凸显、市场定位不准确、移植的文化元素间关联性缺失这三个问题。开发者必须立足核心文化合理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合理定位,整合文化元素进行集中展示,选择性的进行文化移植,才能发挥文化移植的效用,提升景区的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