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景化与小说翻译研究
——以《愤怒的葡萄》译本为例

2019-01-28何花莲子韩启群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46

名作欣赏 2019年12期
关键词:前景文学小说

⊙何花莲子 韩启群[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46]

20世纪初,随着经院派文艺学在俄国的日渐衰落,主张以文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为研究对象、以独立自主的文学内在性质为研究内容的形式主义愈发彰显活力。以雅各布森、什克洛夫斯基、穆卡洛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者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分别成立了诗歌语言研究会和语言学小组,先后就“文学性”“自动化”“陌生化”“前景化”等一系列关于文学形式和内容的问题展开了开创性的研究,对布拉格学派、法国结构主义和欧美新批评派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文学文体风格研究从文学研究的边缘走向了中心位置。

近年来,随着文学文体学的发展,语言学理论和文体学思想逐渐向文学翻译领域渗透,影响文学翻译策略和技巧的演变。本文以《愤怒的葡萄》为例,从前景化视角鉴赏小说前景化语言的翻译,一方面为论证前景化对文学翻译研究产生影响提供丰富的例证;另一方面以翻译实践为目的,以探究前景化概念对文学翻译和译本赏析的功用和启发。

一、前景化理论与小说翻译研究

(一)前景化理论

“前景化”,又称为“突出”。这一概念最初源于绘画艺术,指画家以超出一般性期待的手法,把要突出表现的艺术形象作为“前景”在常规的“背景”中凸显出来的方法。在文学艺术领域,“前景化”概念的引入深受俄国形式主义思潮的影响。正如雅各布森所说,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归根结底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主义者把“文学形式和生成形式的艺术手法”,或“文学性”看作文学语言艺术区别于非文学、具备“独立自主性”的本质特征。基于以形式为中心的文学语言规律研究,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和“自动化”的理论。他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指出,“正如我们的一切熟巧都进入无意识的自动化领域”,规律性现象使我们的感受枯萎,从而降低对复杂事物的感知能力,对待语言也是如此。而艺术的手法是将事物“陌生化”的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在什克洛夫斯基看来,“陌生化”就是通过各种手法让人们“把事物从感受的自动化里引脱出来”,摆脱习惯性思维认知和行为定势,调动人发现和感知周围世界的积极性,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习以为常的事物,增强诗意的审美感受。“陌生化”是使文学作品产生“文学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扭曲的、变异的文学语言制造一种对事物的特殊感受,即“提供视感”,已成为文学艺术具有的同一的标志。

布拉格学派深受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形式主义的基本信条。穆卡洛夫斯基在著名的《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一文中首次将“前景化”概念运用于文学语言研究,提出“自动化”和“前景化”两个相对概念。他指出“前景化是自动化的对立面,是行为的去自动化。某个行为越是自动化,受意识支配程度就越低;而越是前景化,该行为越是有意识的”,客观地说,“前景化就是出于美学的目的而对标准语言常规的有意违反”。同时他还指出,标准语言和诗歌语言的区别在于功能差异,标准语言具有交际功能,而诗歌语言的主导功能是美学功能。诗歌语言在标准语言的“背景”之上通过偏离达到“前景化”的效果,从而创造出美学价值。简而言之,“诗歌语言是对标准语言常规的故意违反”。穆卡洛夫斯基强调了诗学语言的前景化功能。他的“偏离”文体观是诗歌文体研究的重要成果,为后来的语言学和文体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雅各布森对“前景化”概念的另一方面——平行结构做出了阐释。他提出“等价原则”的著名论断,强调重复、“等值”或“平行”、相似等手段对凸显诗歌语言形式特征的重要性。20世纪60年代以后,前景化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发展,认识更为系统、全面。英国文体学家利奇提出“组合前景化”和“聚合前景化”的概念。前者是在语言组织中的不同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语言成分,即平行结构;后者则是在聚合轴上使用常规范围以外的语言成分,即偏离。利奇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提出从形式层、实现层和语义层对偏离的文体特征做出总结,概括出八种偏离的情况:语音偏离、词汇偏离、语法偏离、书写偏离、语义偏离、方言偏离、语域偏离、历史时代偏离。20世纪70年代,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从功能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前景化理论,他接受了利奇的观点,把突出特征分为“失协”和“失衡”两类:前者是否定性的,是违反常规的,强调“质量的”偏离;后者是肯定的,是建立常规、强化常规的,强调“数量”的偏离。韩礼德提出的突出特征的“相关性标准”,为明确突出和偏离的主观判断特征开拓了思路。自此,在功能文体学的观照下,前景化语言的文体功能和美学价值不断浮现。

概括而言,前景化是文学文体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是作者自觉地选择有悖常规的语言形式以实现特定的美学目的的结果。从线性组织上看,文学前景化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一惯性,前景化的等级排列和整体的意义关联保障了文学艺术动机的最终实现。从空间趋势上看,前景化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一方面,“前景”的凸显依赖于“背景”的映衬。“背景”不同,突出的效果也随之改变;另一方面,“陌生化”与“自动化”是随着时间不断更替循环的,只有不断地标新立异,才能抵制自动化。这一理论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探讨维度,不仅成为连接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桥梁,也不断在文学翻译领域发挥影响力。

(二)文学翻译中的前景化

早在19世纪初,德国翻译家施莱尔马赫就从阐释学的角度提出翻译中的“异质”问题。他倾向于使译者进入作者的意识,采取“异化”的翻译方法。他主张通过“心理移情”的方法再现作者的历史语境和情感状态,保留作者的思想和语言风格。尽管经典阐释学存在历史性认知的局限,但他们对翻译主体的认知,表明阐释学已经关注到语言文化中的异质和“偏离”。虽然其角度和核心与前景化理论存在时空上的偏差,但在一定程度上它们的内涵是相互交织的。

长期以来,前景化理论多用于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研究。20世纪末,美国学者叶子南首先将前景化理论引入翻译领域,实现了前景化研究从语内到语际的扩展。利奇和肖特在《小说中的文体》一书中采用“意思+文体价值=意义”的模式来描述内容与形式对小说价值的重要性;申丹在探讨文学文体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时提出了“假象等值”的概念。她认为,译者一味重视文本信息的忠实传递,而忽视意义之外的前景化语言,就会造成“译文与原文所指相同,但文学价值或文学意义却相去甚远”的局面。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前景化理论与翻译适应性的角度切入,为翻译批评研究的衍进带来了新的活力。王东风(2004)在分析文学翻译尤其是小说翻译中文体转换失误时,提出要注意区分语言差异和具有诗学功能的文体变异;豆涛(2011)在《前景化与翻译研究——文学语言的风格再现》论文中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坚持对应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和接受性原则以实现功能对等,将前景化语言在翻译中的损失降到最低。本文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以小说《愤怒的葡萄》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前景化理论在小说翻译批评研究中的运用。

二、前景化理论与《愤怒的葡萄》译本评析

(一)小说概述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以大萧条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惊心动魄的斗争为背景,小说以不失幽默的笔调,真实地反映了破产农民的悲惨命运和劳动阶级的愤怒情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席卷美国,经济衰退,生态失衡。中部大草原地区成了沙尘暴的重灾区。农场主破产,农民被迫失去土地和家园,纷纷踏上前往“阳光地带”加利福尼亚的公路,寻找新的生活。小说以俄克拉何马州的佃农乔德一家为代表展开。西迁途中,他们忍受物资短缺、亲人离去的痛苦,同时还要承受来自不同阶级、地域的压迫和歧视。即便是满心欢喜地到达加利福尼亚,他们还是没能摆脱农场主的压榨和剥削。农场主以劳动力过剩为由压低工资,各种地方势力又横加勒索和迫害。愤怒吞噬了耐心和希望,饥寒交迫的人们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必将在绝境中反击。虽然小说充满苦难和暴力,但令人欣慰的是,乔德母女在经历万般苦难、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女儿罗撒香竟用自己的乳汁救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斯坦贝克以此展现了人性的美好,表达了幸福生活终将到来的乐观信念。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群众斗争和阶级冲突是小说聚焦的重点。斯坦贝克对小说篇章安排独具匠心,用词平实有力。为了突出社会背景、阶级地位和人物形象,作者采用了多种前景化语言,对表现农民阶级摆脱压迫奋起斗争的主题和价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该小说在国内最早由胡仲持译成中文,近年来多次再版。此外,郑莉、刘红霞及台湾学者陈宗琛等人都在21世纪以后发表译文,九州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台湾春天出版社等机构参与出版。下文将选取国内出版次数最多的胡仲持译本,运用前景化理论研究《愤怒的葡萄》中典型的非常规语言的翻译,剖析译本对小说语言形式和艺术价值的还原程度,并考察前景化理论对小说翻译转换方式的启示。

(二)前景化语言的翻译实例

长期以来,翻译界一直存在内容先于风格的翻译悖论。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风格与内容应当是浑然一体的。他主张,“最好是先把原文从风格上较好地翻译出来,然后仔细分析和检查对应成分,使译文更加‘紧凑起来’”。对于文学作品中偏离标准语言的前景化语言,我们应当充分结合目的语的“背景”,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以适应原作的形式和风格特征。

1.方言偏离

口语或方言在转化成书面文字时容易造成方言偏离。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蓄意安排人物对话中的方言偏离以突出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或性格特征。在《愤怒的葡萄》中,农民阶级是小说的主角,官民冲突是导致社会生态失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作者一方面为了表现农民阶级的身份和教育程度,另一方面为了制造冲突的氛围和效果,采用了许多非正常拼写的单词来达到幽默讽刺的效果。

原文:

“Mister,” she said,“you got a tin button an’a gun.Where I come from,you keep your voice down.” She advanced on him with the skillet.He loosened the gun in the holster.“Go ahead,” said Ma.“Scarin’woman.I’m thankful the men folks ain’t here.They’d tear ya to pieces.In my country you watch your tongue.”

译文:

“先生,”她说,“你带着徽章,还有手枪。你要问我从哪儿来,说话应该客气点儿。”她拿着铁锅向他冲过去。他从枪套里拔出了手枪。“你开枪吧,”妈说,“吓唬女人家。幸亏男人都不在这儿。他们会把你撕成碎块的。要是在我们家乡的话,你说话可得当心些。”

原文出现在小说第十八章。乔德妈面对加州警察的驱赶和歧视,敢于独自挑战传统的男性权威和阶级压迫,表现出了女家长的果敢和无畏,具有新时期女性的进步精神。因此,乔德妈言辞激昂有力,语气坚定。作者对“and”“scaring”“are not”“you” 等词做了口语化处理,省略浊辅音、长元音以加快语速,达到增强语气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出身底层阶级,受教育程度不高,乔德妈并不能掌握标准的英语发音,难免带有口语和方言的影响。这一版的翻译忽略了书写层面的形式与意义的关联。在翻译中如果考虑到方言前景化的特征,适当加入口语或方言,传递符合人物形象的语言风格,可以使译文增色。究其根本,在评判文学翻译的标准中,语言功能的传递效果和语言本身的意义一样,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译者可以采取偏离目的语常规的方式对作者的方言偏离予以回应。

2.数量前景化

莱文(1969)曾提出,语言中的偏离现象有“质的偏离”和“量的偏离”两种。利奇和肖特(1981)也提出“明确型偏离”和“统计型偏离”来区分对语言规则的违反和使用频率的违反。小说中的数量前景化是作者对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或关键语句的重复使用从而达到突出、强调、阐释、补充、增强力量等效果。

原文:

66 is the path of a people in flight,refugees from dust and shrinking land,from the thunder of tractors and shrinking ownership,from the desert’s slow northward invasion,from the twisting winds that howl up out of Texas,from the floods that bring no richness to the land and steal what little richness is here.From all of these the people are in flight,and they come into 66 from the tributary side roads,from the wagon tracks and the rutted country roads.66 is the mother road,the road of flight.

译文:

六十六号是逃荒的人走的路,这些人逃避尘沙和逐渐缩小的耕地,逃避拖拉机的震响和逐渐缩小的土地所有权,逃避沙漠逐渐向北侵袭的威胁,逃避得克萨斯州方面吹来的旋风,逃避那些不能使土地肥沃、反而失去土地微薄养分的水灾。人们逃避着这一切,他们从许多岔路、马车车道和高低不平的村道来到六十六号公路上。六十六号公路是主要的干道,是逃荒的路。

本例中作者运用平行结构,通过 “from...” 结构的重复来强调六十六号公路对于农民西迁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经历生态失衡和阶级压迫等苦难和非正义遭遇的背景。译 者采用转换词性的翻译策略,将原文中重复的介词 “from” 译为动词“逃避”,不仅产生了动态的画面感,而且通过平行结构的垒叠,突出了农民选择西迁的被动性和妥协性。与另一个重复出现的名词 “flight” 动词化为“逃荒”相呼应。因此,对平行结构的翻译,译者通过形式复制的方式将原语中的数量前景化得以再现。同时,考虑到汉语重意合的语言特点,作者采用更灵活的转换策略实现了意义和形式的“动态模仿”。

3.句式前景化

除倒装、省略、排比和强调等句型外,句子的长短变化也能造成句法偏离。在《愤怒的葡萄》中,作家大量使用一连串不规范的省略句和短句,形成句式前景化,从而使小说语言新颖多变。

原 文:

In the towns,on the edges of the towns,in fields,in vacant lots,the used-car yards,the wreckers’yards,the garages with blazoned signs--Used Cars,Good Used Cars.Cheap transportation,three trailers.’ 27 Ford,clean.Cheaked cars,guaranteed cars.Free radio.Car with 100 gallons of gas free.Come in and look.Used Cars.No overhead.

译文:

城市里,城市的近郊,田野上,空地上,到处是旧车场,破车场,挂着带纹章的招牌的汽车行——到处都是旧汽车,很好的旧汽车。廉价的运输工具,三节的拖车。1927年的福特车,没有毛病的。检验过的汽车,保用的汽车。白送收音机。连车附送一百加仑汽油。请进来看货。旧汽车,不加经销费用。

正如上例所示,短句的频繁使用是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中表现出的又一文体特点。短促有力的句子,伴随着 “towns”“yards”“Used cars”等元音的重复出现,渲染了一幅嘈杂、拥挤的旧车交易图景。带有广告性质的语言,使得无主语的对话模式在字里行间传递得明了清晰。译文中,中文短语的并列短促有序,构造了一幅混杂的动态场面。另一方面,译者借“保用”“白送”“附送”“进来看货”等招揽顾客的广告用语赋予整体完整的画面感,实现了翻译的功能等值。

4.视角偏离

通常情况下,在同一作品中叙事视角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即作品视角的“内部常规”。但是在有些作品中,作者刻意打破常规定势,创造出叙事视角的偏离,以达到意料之外的“前景化”效果。在篇章布局方面,《愤怒的葡萄》采用“记叙章节”与“插叙章节”相互交替的编排方式,运用人称视角的不断变化,拉近了读者与故事整体的距离,为读者提供了多元的解读思路。在插叙章节中,作者只字未提主人公的名字,看似独立于情节之外,实则与故事进展紧密关联。作者以独白的叙事方式交代社会背景和乔德一家的处境,因此穿插章节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前景化“确保读者对这个社会经济的悲剧的全面的了解”。

原文:

We got to get a tire,but,Jesus,they want a lot for a ol' tire.They look a fella over.They know he got to go on.They know he can't wait.And the price goes up.

Take it or leave it.I ain't in business for my health.I'm here a-sellin' tires.I ain't givin' 'em away.I can't help what happens to you.I got to think what happens to me.

译文:

我们要配一个车胎才行,可是天哪,买一个旧车胎,他们要价很高呢。他们会周身打量买主。他们知道他要赶路。他们知道他不能等。价钱便抬高了。

买不买听你便。我做买卖并不是开玩笑的。我在这儿是卖车胎。我不能白送。我不管你有多大难处。我只能顾着自己的困难。

不同于叙事章节的第三人称视角,选段采用的是不断变化的视角,将读者置于不停切换的观察镜背后,折射出农民的悲惨境况和商人的贪婪无情。甚至在一段中,由“我们”到“他们”再到“他”,人称的多变创造出了理想的前景化效果。在本段中,由于人称的指代对象清楚明了,所以没有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扰。但是在类似意识流小说的作品中,对于频繁转换视角导致人称的变化,译者应当一方面注意到叙事视角的巧妙变化,使得故事情节之间保持连贯;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适应性的翻译策略,如加注、增译等保留视角前景化的特征,同时确保译文读者的接受心理接近原文读者的心理。

形式主义者通过对文学艺术手法的考察发现,文学作品对标准语言的偏离产生的前景化效果,是作者自觉的、有目的的、为特定的艺术动机所驱使的选择结果,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前景化理论在翻译领域的渗透,不仅为文学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翻译批评提供了理性的依据。从上述前进化理论与译本分析,我们意识到,前景化是艺术具有的同一标志,它与小说内容构成文本的整体意义。因此,译者必须对前景化语言高度关注,采用多元的翻译视角剖析文本,避免翻译过程中对“自动化”的回归;好的译者应当具备除专业的翻译技巧以外的文学知识和素养。发现前景化语言是翻译和转换的基础。此外,译者应当充分考虑到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维度的影响因素,辩证地看待前景化的等效传递。尊重原文的形式风格,同时顺应时代需要和读者的认知感受,才能实现意义与美学价值在最大限度上的再现。

猜你喜欢

前景文学小说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天基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巧妙运用前景,照片美感瞬间提高!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