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宋词》中的“萤”意象
2019-01-28杨晓琦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000
⊙杨晓琦[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000]
萤是一种昼伏夜出、散发微光的小型昆虫。早在春秋时期,萤就已出现在诗作中,《诗经·幽风·东山》写道:“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魏晋之后咏物诗逐渐兴盛,萤因此更加频繁地出现在文人笔下。如南朝梁萧绎的《咏萤火》:“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随着咏物诗的发展,文人注重赋予萤文化、人格等方面的涵义,如唐代虞世南在《咏萤》中借萤自喻:“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到了宋代,萤的涵义更加丰富,使用更加成熟。宋词中的“萤”意象具有巨大的文学审美价值。
“萤”在《全宋词》中一共出现了97 次。根据不同情感色彩,“萤”意象可被大致归为三类,每一类都有经典的用法。
一、感怀忧思的符号
这类“萤”意象所蕴含的忧思哀情具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男女之间的相思离愁,二是对历史故乡的悲凉感慨。
(一)男女之间的相思离愁
男女之间的相思离愁是“萤”意象最主要的方面。柳永的《女冠子》、李甲《幔卷绸》、贺铸的《雁后归》等词都包含了这一意味的“萤”意象。这类意象的经典用法是,词中抒情主体多是女性视角;抒情时间常是秋夜、深秋黄昏或月圆的中秋佳节;抒情地点多是在庭院或者室内。与“萤”这一意象相搭配的是主人公在庭院室内所能看见的景物,上至银河明月疏星轻云,下至莎阶庭树疏篁幽蛩。抒情地点在庭院的典型代表作有柳永的《女冠子》:
断云残雨。洒微凉、生轩户。动清籁、萧萧庭树。银河浓淡,华星明灭,轻云时度。莎阶寂静无睹。幽蛩切切秋吟苦。疏篁一径,流萤几点,飞来又去。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暗想旧日牵情处。绮罗丛里,有人人、那回饮散,略曾谐鸳侣。因循忍便睽阻。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
这首词中,“庭树”“轩户”“莎阶”这些意象无不暗示了主人公身处在空寂的庭院中。小雨淅淅,秋风瑟瑟,夜晚的庭院冷冷清清。抬头是遥远的星河,身边是寥落的流萤,苦吟的幽蛩让夜显得更幽静。词人通过生动的环境描写刻画出了主人公的寂寞和深情。
抒情地点在室内闺房的典型代表作有李甲的《幔卷绸》:
绝羽沈鳞,埋花葬玉,杳杳悲前事。对一盏寒灯,数点流萤,悄悄画屏,巫山十二。蕣脸星眸,蕙情兰性,一旦成流水。便纵有、甘泉妙手、洪都方士何济。香闺宝砌。临妆处,迤逦苔痕翠。更不忍看伊,绣残鸳侣,而今尚有,啼红粉渍。好梦不来,断云飞去,黯黯情无际。谩饮尽香醪,奈向愁肠,消遣无计。
这首词中,“寒灯”“画屏”“香闺”等意象说明女主人公身在闺房。长夜漫漫,黯淡的寒灯映亮闺房的一角,稀落的流萤安静地飞着,女主人公就待在这空荡荡的闺房里画屏以打发无聊时光。“黯黯情无际”“消遣无计”写出女主人公饱受相思之苦。
(二)对历史故乡的悲凉感慨
对历史故乡的悲凉感慨在“萤”意象中占了不少比重。感慨可以是对美好故乡的追忆,比如张先在《惜琼花》中惆怅“何计归得”;也可以是对破碎家国的悲愤,比如张元干在《石州慢》中高呼“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不管是什么内容,词人对这类“萤”意象的使用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最传统的触景生情。词人先花大量笔墨描绘所见所闻,再抒发情感。比如张元干的《石州慢》: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使,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词的上片,词人写泛舟见到的景象。“雨急云飞”的自然景象暗示当时国家形势的危急;“暮鸦”“凉月”点名时令与时间;低垂稀疏的柳条与忽明忽灭的流萤像是不祥的征兆;苍茫的水烟与凌乱的秋声于人心头更添几分凄凉。词的下片,词人由破败的秋景联想到了破碎的山河。猖狂肆虐的金人群盗让人心焦,衰弱无力的抗战派更让人悲伤。词人的满腔悲壮都灌注在“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的心愿里。
另一种是词人通过古时和今夕/现实和梦境的对比,暗示巨大的心理落差,表达自己的感慨。旧日和今夕的对比比较常见,比如张先的《惜琼花》和周邦彦的《丁香结》等。以《惜琼花》为例:
汀苹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旱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上片,白苹碧水,春意旖旎;宴游欢聚,风发意气。下片,寥落萤火,秋夕破落;独自徘徊,苦苦追忆。故乡艳丽的春光陡然变为秋夕惨淡的流萤,昔日的纵情欢宴倏地成为当下的异乡飘零,这种强烈的今昔对比更表现出词人思乡之情的深沉绵邈。
二、欢愉情绪的象征
这类“萤”意象多用来营造甜蜜温馨的氛围,暗示主人公的愉悦心情。含有此意象的诗词内容主要是欢宴嬉戏、恋人缱绻、独处自乐三方面。
(一)讲述欢宴嬉戏
讲述欢宴嬉戏的词作有张先的《倾杯》、周邦彦的《南柯子》等。以《倾杯》为例:飞云过尽,明河浅、天无畔。草色栖萤,霜华清暑,轻颸弄袂,澄澜拍岸。宴玉麈谈宾,倚琼枝、秀挹雕觞满。午夜中秋,十分圆月,香槽拨凤,朱弦轧雁。
正是欲醒还醉,临空怅远。壶更叠换。对东西、数里回塘,恨零落芙蓉、春不管。笼灯待散。谁知道、座有离人,目断双歌伴。烟江艇子归来晚。
词的上片,朗月高照,河水清浅,萤火虫悠闲地栖息在草丛里。词的下片,宾客喧哗,觥筹交错,众人纵情欢宴享受着最后的春意。全词将悠闲清丽的自然环境与欢快热闹的宴席氛围相交错。萤火虫不再是凄清的象征,而是成为自然美景的一部分。
在这类诗词中,“萤”意象常与宴会景物(如“雕觞”)、嬉戏用物(如“扇儿”)以及其他自然景物(如“圆月”)结合在一起,烘托一个明朗热闹的氛围。
(二)讲述恋人缱绻
讲述恋人缱绻的词作以周邦彦的《长相思》为例:夜色澄明。天街如水,风力微冷帘旌。幽期再偶,坐久相看才喜,欲叹还惊。醉眼重醒。映雕阑修竹,共数流萤。细语轻盈。尽银台、挂蜡潜听。自初识伊来,便惜妖娆艳质,美眄柔情。桃溪换世,鸾驭凌空,有愿须成。游丝荡絮,任轻狂、相逐牵萦。但连环不解,流水长东,难负深盟。
在此类词中,“共数流萤”是词中常见的景象。“萤”还会和其他景物一起构建一个唯美安静的意境。如在《长相思》中,除男女主人公共数的“萤”以外,词中的意象还包括“澄明夜色”“微风”“雕阑修竹”,等等。词中一切景物都是安静的,它们似乎生怕惊扰到恋人之间的轻音细语。
(三)讲述独处自乐
讲述独处自乐的词作有叶梦得的《卜算子》、张镃的《鹊桥仙》、张炎的《念奴娇》,等等。具体来说,独处自乐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小女儿似的轻快开怀,如叶梦得的《卜算子》和无名氏的《楼心月》: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卜算子》)
手把新荷叶一枝。唤来池上只愁归。流萤裹在红纱袖,忽到持杯个个飞。(《楼心月》)
这两首词中,“归意已无多”“唤来池上只愁归”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在阅读词作的时候,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灵动活泼的少女泛着小舟流连在水上。
一类是文人侠客类的豁达开朗,以张炎的《念奴娇》为例:
瘦筇访隐,正繁阴闲锁,一壶幽绿。乔木苍寒图画古,窈窕行人韦曲。鹤响天高,水流花净,笑语通华屋。虚堂松外,夜深凉气吹烛。乐事杨柳楼心,瑶台月下,有生香堪掬。谁理商声帘外悄,萧瑟悬珰鸣玉。一笑难逢,四愁休赋,任我云边宿。倚阑歌罢,露萤飞上秋竹。
“一笑难逢,四愁休赋,任我云边宿”勾勒出一个恣意豪迈的云游浪子形象。我们似乎能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天地辽阔,浪人凭阑高唱,流萤似乎被其惊扰,纷纷扬扬飞上竹叶间。这类词中,萤也好、竹也好,都只是苍茫天地间渺小的点缀,真正让人难忘的是其中仰天高歌的浪子侠客。
三、文人志气的载体
这类“萤”意象常以“囊萤映雪”这一典故的形式出现,如辛弃疾《水调歌头》中的“平生萤雪,男儿无奈五车何”和《菩萨蛮》中的“工夫萤雪边”等。它往往暗示了士人清贫、读书刻苦、胸有大志这几重含义,如周邦彦的《齐天乐》“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张炎的《木兰花慢》“目光牛背上,更时把、汉书看……笑指萤灯借暖,愁怜镜雪惊寒”等。以葛胜仲的《虞美人》具体分析:
三年曾不窥园树。辛苦萤窗暮。怪来文誉满清时。柿叶书残犹自、日临池。春秋新学卑繁露。黄卷聊堪语。家人不用寄龟诗。行看升平楼外、化龙归。
“不窥园树”表达寒门子弟一心向学、心无旁骛,“萤窗”暗示学习环境的艰苦,词末“化龙归”铿锵有力地表达出士人鱼跃龙门的志气。
古典诗词多讲究情景交融。景物凭其特点被词人关注后,往往被赋予全新的情感含义,因而具有广阔的审美空间。萤以其自然特性被载入词中后,又陆续被当作感怀忧思的符号、欢愉情绪的象征与文人志气的载体。它凝聚着宋代文人的灵感情思,折射着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承负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