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浪漫主义

2019-01-28阿来托合塔尔拜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名作欣赏 2019年26期
关键词:翠翠浪漫主义边城

⊙阿来·托合塔尔拜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五四运动的爆发,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受五四新文化和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伟大旗帜,追求个性和自由成为时代的主流。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也应运而生。沈从文作为20 世纪30 年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典型代表,他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具有重要意义。

一、沈从文的浪漫主义情怀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沈从文是颇具个性的。他出生于湖南的一个水乡,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军人,他也在军队生活了五六年并目睹了大量的杀人事件,随后他受到了五四余韵的影响,执意离开家乡,前往北京读书。只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幸运地遇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先进办学理念,才有机会成为北大的旁听生。1924 年,沈从文开始陆续发表作品:《菜园》《丈夫》《萧萧》《湘西散记》等,并于1934 年完成《边城》,迎来了他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沈从文在都市颠沛流离,但始终坚持写作,终于在文坛站稳了脚跟,他自始至终都对家乡一往情深,其文学创作也几乎都与湘西有关,他的创作随心所欲,并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笔下的《边城》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作。

作为“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沈从文主张文艺远离政治,反对将文艺作为政治的工具。当时的沈从文有意避开政治,他的文学创作也与主流文学格格不入,在大都市生活多年的沈从文,厌倦了城市生活,想念故乡,回忆童年时,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便成为他精神世界的避风港,也渐渐变成了沈从文的创作主题,因此他建构了风景优美、社会和谐的湘西世界。沈从文的作品中,《边城》无疑是湘西系列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让人神往。小说中的湘西是沈从文理想的精神家园,是其浪漫主义情怀的一种体现,也是其心中无法诉说的一种苦闷,在理想的湘西世界,沈从文才得以有一片精神的净土。

沈从文认为“美在生命”,他以“乡下人”的身份描写边城的古朴风情,讴歌生活在湘西的人们的人性之美:乐于助人、和蔼可亲、勤劳朴实的渡船老人;美丽纯洁、活泼可爱的翠翠;慷慨大方、仗义疏财、公正无私的船总顺顺,船总的两个儿子,“年纪较长的,性情如他们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年幼的则气质近于那个白脸黑发的母亲,不爱说话,眉眼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还有年轻时爱慕翠翠母亲的杨马兵,爷爷去世后,杨马兵主动料理老人的后事,照顾翠翠。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真诚善良、慷慨热情、乐善好施的品格,小说当中的社会没有阶级矛盾,也没有钩心斗角,这恰恰说明了小说是虚构的、人物是理想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的精神家园,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沈从文的浪漫主义精神追求。

二、沈从文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沈从文在文学创作中,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表现和追求一种人性美。《边城》中的渡船、山水、白塔、竹林、相依为命的爷爷和翠翠以及发生在这里的爱情故事,在沈从文的笔下呈现出一种淋漓尽致的美。小说表面上讲述了翠翠的爱情故事,其实是沈从文内心孤独的体现。美好的背后有很多忧伤,小说隐含了对人生命运的忧虑和深沉的人生哀痛,这种情感非常复杂。实际上,沈从文在《边城》中描绘的湘西也不是真实的湘西,他只是构造了一个唯美的世界,即沈从文自称的“希腊小庙”。《边城》对沈从文而言,是一首理想生命之歌,是体现其浪漫主义情怀的代表作。

《边城》富于诗意,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小说中运用了大量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写实、梦幻、象征等相互融合,语言优美,具有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往。小说写了天保、傩送和翠翠三者之间的爱情纠葛,弥漫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感伤忧郁,小说的结局是翠翠守着渡船,等待着一个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来的人。沈从文在《边城》中描绘了湘西特有的风土民情、湘西民俗和传统节日,比如中秋节青年男女在月下对唱情歌,表达对彼此的爱慕之情;端午节人们观看龙舟比赛、捉鸭子比赛,充满了欢声笑语;正月十五时,舞龙、舞狮子、放烟火,大家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风俗民情的描写,在今天的读者看来,依然有极大的魅力。

由《亚洲周刊》和学者及作家评选的“20 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中,鲁迅的《呐喊》为世纪之冠,《边城》荣获亚军,这也说明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其实,《边城》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故事是这样开始的:“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说营造了一种静谧、安宁的气氛,奠定了一种自然而舒适的浪漫主义基调。在边远小镇生活着以摆渡为生的老人和小女孩,老人年过七旬,女孩是一个情窦初开的美少女:“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沈从文善于写人物,通过这些描写一个单纯可爱、乖巧懂事、天真活泼、散发着自然美的小姑娘跃然纸上。翠翠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邂逅了船总的二少爷傩送,傩送也对翠翠一见钟情,少年少女朦胧的爱恋让人心生欢喜,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天保也深深地爱慕着翠翠,所以故事就变成了复杂的三角恋。天保托人提亲,但没有得到翠翠的回应,翠翠成天心里想的、梦里见的都是傩送,不是天保。

沈从文在描写初恋的甜蜜和痛苦时,化身为翠翠的知己,站在一个少女的角度,写出了少女对爱情的羞涩与期待。天保得知翠翠爱上的人不是自己,他想成全傩送和翠翠,为了缓解失恋的痛苦,外出闯滩,水性极好的他竟然淹死于水中。哥哥出事以后,傩送的心里既痛苦又愧疚,他很难接受哥哥的意外死亡,只好放弃爱情,远走他乡,傩送留给翠翠的是无尽的等待。

《边城》有一种命运悲剧的意味,小说中提到过渡船老人的女儿女婿为情而死,这件事在老人的心里留下了伤痛,因此他特别希望孙女翠翠一辈子都幸福快乐。翠翠的婚事让老人提心吊胆,他害怕翠翠重复母亲的命运,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善良而慈祥的老人带着深深的忧郁和痛苦离开了人世,翠翠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说的结尾,翠翠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傩送回来。

《边城》作为一部浪漫主义小说,首先表现在细腻的心理描写上,其方法多种多样:或通过人物之间对话、人物的独白和人物的行动;或采用幻想、梦境,小说中最具象征意味的莫过于翠翠的梦境。翠翠在梦中听到傩送的歌声,但以为只是梦,爷爷以开玩笑的方式试探翠翠喜欢哪一个少年,翠翠不好意思告诉爷爷,一看到傩送渡河,翠翠就因为害羞跑掉了,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爷爷知道翠翠原来喜欢的是二佬。沈从文写到很多这样的细节,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除此之外,小说处处都有优美的环境描写,比如:美丽的夕阳、桃红色的薄云、温柔的黄昏,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且为我们展现了湘西边陲的自然风光,整部小说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这也是《边城》经久不衰的魅力之一。

三、结语

沈从文的出身和经历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经验以及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边城》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湘西,这里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社会的阶级斗争,没有民族的生死存亡,也没有现代社会的钩心斗角。在沈从文的笔下,这里是世外桃源,小说的背后隐藏了作者对动荡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总而言之,《边城》是沈从文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创作方面的体现,其别具一格的小说形式和思想内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①②③沈从文:《边城》,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22页,第7页,第10页。

猜你喜欢

翠翠浪漫主义边城
插画《边城之湖上闲思》
边城之炊烟缭绕
《边城之隔江望秋》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塞翁失马
翠翠
翠翠的心事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