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好了歌注释》解读《红楼梦》的出世精神

2019-01-28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南京211135

名作欣赏 2019年26期
关键词:佛教红楼梦思想

⊙徐 星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南京 211135]

《红楼梦》有极深厚的宗教哲学思想,结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将中国人看待人生的哲学态度以及所涉及的入世与出世的纠结,以最具体、最动人的人生故事呈现出来,这也是《红楼梦》伟大的地方。而其中浓厚的佛家出世精神,则在一开始就体现并笼罩在全书之中。

佛教的思想归为一句话就是:缘起性空,一切皆因缘缘起,所谓“缘起”就是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富贵贫穷,都在轮回流转,生生不息。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危惧,命危于晨露。众生之苦,循环往复,所有繁华和名利不过是浮云和表象。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产生离心,从痛苦中彻底解脱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出世。

《红楼梦》从开篇即为全书披上了一层佛教的外衣。从贾宝玉为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到林黛玉绛珠仙草的还泪故事,无不透露着佛教的因果轮回的意味。而其开篇的甄士隐的故事,则直接用歌曲和对歌曲解读注释的形式为佛教的出世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跛足道人为超度士隐念了一首《好了歌》,传达出“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的思想,为后世称奇。然而比《好了歌》本身更加优美精致与作品情节对应性更强的,则是甄士隐顿悟后为《好了歌》所作的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里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词开篇即印证了佛教的无常苦空的思想,从《好了歌注释》到《红楼梦》终结,全书都在词中描写的境界中起落沉浮。“笏满床”的典故来源于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说的是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这个主题被画成画,编成戏剧,写入小说,在民间广泛流传。至明清两代,《满床笏》成了从官场到民间的重头戏。这一典故后来被用来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这句话改成一般叙述顺序是:当年笏满床的昌盛门庭如今已成为陋室空堂。这就是典型的佛家出世思想的体现。佛家认为,四大皆空,所有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所有美女不过是红粉骷髅。结合全书人物的际遇也可以管窥一斑。当年宁国府和荣国府是何等歌舞升平,富贵奢华,而最终也难逃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命运捉弄。反观到作者本身,曹雪芹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也与他的人生际遇有关。十二岁前宝马轻裘的生活与其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迫在他的生命中成为不可磨灭的印迹。而这些也都化为作品的一部分表现在书中。《好了歌注释》无疑是他深刻领悟的最直接的呈现。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改成一般叙述顺序是:曾为歌舞场的地方如今长满了衰草枯杨。这些大家世族曾经过着多么豪奢的生活,日日歌舞升平,那些戏台、耍百戏打十番儿的舞台,那些觥筹交错曲水流觞,那些粉白黛绿嬉笑怒骂都已物是人非,化作一片寒烟衰草败柳枯杨。有趣的是,这两句明是将衰写在前,荣写在后,而表达的含义却恰恰相反。这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的巨变也正是对全书所有家族、人物兴衰际遇的概括。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连接着上一句,但比第一句又多加了很多讽刺的意味。纵观《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似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兴到衰都逃不过这种讽刺和谶语。这两句连起来与佛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这两句有点特殊。前句延续上文的今昔对比荣枯巨变,后句则不同,绿纱糊上蓬窗,“蓬窗”事实在前,“绿纱”新糊在后,加一个“又”字,写的是一种由枯复荣的状态。据此可以有推测,一是类似高鹗续书的“赐还抄家”,二是贾兰等人考取功名重振家声。但我们应该相信,无论哪一种,都只是短暂的复兴,因为《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关于毁灭的故事,一切事物的最终走向必定是一败涂地的悲剧。脂批说“蛛丝儿结满雕梁为潇湘馆、紫(绛)芸轩等处”。若此批属实,我们据此可以领略到的是宝黛之情的凋零和宝玉重回故园的伤悼。以潇湘馆、绛云轩(宝玉搬进大观园之前的旧居)两处最能见证二人恋情的场所遍布蛛丝,体现花落人亡、阴阳永隔的凄惨遭际。

至于“蓬窗”换作“绿纱”,脂砚斋批语说是“雨村一干新荣暴发之家”,无论是从胜到衰,还是从衰转盛,作者都用一种冷峻悲悯的语调去客观陈述,这也与佛教思想是相同的。佛教思想的核心是摆脱情欲与功利对人的束缚,而这种悲天悯人去观照世间起落沉浮变化的冷静与理性正是佛教出世思想最鲜明的体现。

“两鬓成霜”应该是指府中没有亡故的女子们,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生活的急转直下、岁月的倏然而逝令那些曾经脂浓粉香的贵族女性们白了头发、枯了脸颊,她们是湘云宝钗、是邢岫烟、是李纹李琦、是尤氏,是红楼中一个个幸存苟活的女子,从中得到红颜如枯骨的启迪。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里卧鸳鸯”字面上写的是昨天还在为故去的旧人送葬,今天就再次迎娶新人。也许这一段故事当属八十回后未及传世的部分了,但是前八十回中是否有所体现呢?笔者认为也是有的。贾珍与秦可卿的“扒灰”之实几乎是不容置疑的,他似乎对秦氏也十分有情,秦氏新丧之时,贾珍悲痛欲绝,“恨不能代秦氏之死”,然而伤痛只是一时的,过后贾珍又与尤家二姐三姐不清不楚,二姐三姐死后他也另有新欢,更不用提佩凤文花等妾侍,何尝不是夜夜“芙蓉帐暖度春宵”,可见天下男子之心不过朝三暮四,曾经沧海的痴情始终难得。若要把“红绡帐”据实理解为“喜帐”,便可以推测成黛玉死后宝玉娶宝钗的悲剧,甚至是宝钗去后宝玉娶湘云的结局。这样一种人世变迁、亲疏轮回的哀痛,实非亲历不可体察。如果说诗歌前几句对色即是空的佛教思想只是蜻蜓点水的揭示的话,那么这两句则以批判的笔力指向世人对情爱的执着和痴念。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贾府从开始的众人艳羡的金银满箱、荣华富贵到结尾的“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树倒猢狲散,开头金银满箱富贵荣华,结尾街头沦落受尽冷眼,说的是凤姐,是贾宝玉,是甄宝玉,也是所有由盛至衰的更迭。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丧”字有两种读音,一为平声,一为去声,平声释义为丧事,去声释义为死亡。这里应该读去声,理解为死亡。连起来可以理解为正感叹评说别人抄家罹祸,转眼自己便家破人亡。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一个有佛教因缘的富家公子,比常人更聪慧更有悲悯之心,所以很多丫鬟如金钏跳井、晴雯病死他都会悲痛会祭奠。但这样的伤痛与贾府的坍塌相比,自然后者对他的打击更具有毁灭性。在《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四回中他说“要是真知道各位姊妹的命运,也就不白操心了”,也就是在此时,他已经真正明白和顿悟了,忙忙碌碌真无趣的真谛,明白了“金玉质”然而“终陷泥中”的道理,他大彻大悟了,一切随命运的安排,世事的悲凉和人生的痛苦皆由欲望而起,只有在道中顿空,没欲没望,一切在他视为全是“无”,挣扎的生命和忙忙碌碌的作为终究摆脱不了“空”,遂他超脱了尘世,真正的入佛出世。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通常之解脱,存于自己之痛苦,彼生活之欲不得满足而愈烈,又因愈烈而愈不得满足,如此循环而限于失望之境遇,遂悟宇宙人生之真相,而求得息肩之所。”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意思是父母给予厚望,最后却落得落草为寇的结局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一句是说富贵人家的小姐最终难逃沦落到青楼的命运。前一句令人先想到了薛蟠,而后一句首先令人联想到的无疑是巧姐。这两句以正反强烈对比的句式,从佛教的因果轮回思想出发对书中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的人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脂批指贾雨村、贾赦等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指是贾兰、贾菌等人,应该没有错误。贾雨村之流沉浮宦海苦苦钻营,终因此获罪。贾兰之属昨日还在穷困潦倒,今日便已身穿紫蟒荣登高位,犹自不足。体现了人心永无餍足的贪婪卑琐终将招致祸患。

整首《好了歌注释》的诗歌用冷峻嘲讽的笔触为读者展现出富贵奢靡的封建贵族顷刻间盛衰荣辱变化的真实与残酷。命运是如此地生动具体,如此地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突然富贵了;青春恍然衰老,鲜活瞬间死去;想教育儿孙光宗耀祖他偏偏做了强盗,想使女儿嫁入豪门她偏偏沦为娼妓;追名逐利妄图高位,却始终难以满足,最终空陷牢笼——命途如此多舛,无人能够挣扎出它的束缚,可是世上诸多痴儿却绝难醒悟,在你争我夺中一个个粉墨登场又迅速跌落,人生像一台乱哄哄的戏,红尘中的你我都无法参透他乡与故乡的分别,再积极再全力以赴都只不过是哄闹一场,为他人作嫁,这便是《好了歌注解》的基本思想。

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只有斩断同这个世界的一切联系,才能彻底的“了”,从而实现彻底的“好”。其实无论《好了歌》还是《好了歌注释》都在反复向读者印证佛家出世的思想。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事物起因结果都归于因果轮回,唯有看破红尘俗世,淡泊功名利禄,才能从浮华的生活归于平静和顿悟。《好了歌注解》以其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隐忽晴的变化、骤冷骤热的氛围、时歌时哭的情感表现了佛教浮生若梦、富贵如浮云的真谛。可以说,佛法中蕴含的超脱的世界观和出世的人生态度正与《红楼梦》不谋而合,这种家亡人散的沉痛,这种历尽世事的顿悟,都已化作一点一滴的文字融进这部惊世巨著的字里行间。

①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中华书局 2005年版,第1257页。

②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三大师谈红楼梦》,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4页。

猜你喜欢

佛教红楼梦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佛教艺术
续红楼梦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看中国·在浙江
阿吾(一首)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陈哲文(韩国)佛教题材作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