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欲之城
——曹乃谦小说作品评析

2019-01-28孟凡淼山西大学文学院太原030006

名作欣赏 2019年18期
关键词:黑夜作家空间

⊙孟凡淼[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 030006]

诚如人们所知,山西作家曹乃谦是一位备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喜爱的作家,也是备受汪曾祺老先生喜爱的后辈。马悦然甚至曾说:“我觉得曹乃谦是个天才的作家。”目前曹乃谦发表的小说作品中,最为知名的仍然是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除此之外还发表了中篇小说集《换梅》《佛的孤独》、短篇小说集《最后的村庄》。在当前的研究成果当中,笔者看到的大多都是以《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单个文本为研究对象,而笔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这些作品共同构筑起来的封闭空间,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来理解这位山西雁北地区作家的创作。

一、整体空间的建构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的副标题(也是最初这部作品的题名)为“温家窑风景”,它是一部由片断组成的长篇小说,包括了29个短篇和1个中篇,总体构成了一部描绘山西雁北地区农村农民生活状态的作品。它的主题和意蕴集中,环境封闭,故事集中发生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山村中——在这样一个维度之下,整部作品形成了自为的空间。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似乎有意淡化时间的存在,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是同时发生,没有流线性的时间发展,同时,由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意蕴统一,即极端生存状态下人类的本质欲望:食欲和性欲,所以其作品中的人物都在这个主题之下以不同而又极为相同的生活方式活着或者死去。在这样一个极端封闭、极端落后的生存环境中,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是极端的,故事和形式的如此集中和相似也成为极端放大作品主题意蕴的方式之一。苦难在这片土地上已成为寻常,而这样的寻常已成为极端的不寻常,哀伤辽远的“要饭调”在雁北这片小而封闭的土地上荡漾,它仿佛一个无形的防护罩,笼罩在这一空间之上,也将其隔绝在现实世界之外,停滞着、痛苦着,就像马孔多,被那一场大雨笼罩,等待毁灭。然而不同于最终被飓风卷走的马孔多,毁灭并不是温家窑的终结,作者为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现实世界。“温家窑”是曹乃谦当知青插队时所在的村子,作者曾说书中所写的事情都是他亲眼见证经历过的,他写的是真实,同时从当时的物质生活、作品中出现的政府机构,如“群专”“公社”这一类的词语我们不难知道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然而作者为了追求主题意蕴的集中和对极端环境的营造,刻意淡化时间的流动。于是不难发现,这些细微之处实际上是“温家窑”与现实世界存在联系的微薄的证据。在曹乃谦的小说创作中,除《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以外,《佛的孤独》《换梅》都是以作家自身的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这两部小说之间,甚至可以说以上三部小说之间是有着互文的关系的,而《最后的村庄》它的环境、人物、语言也都是扎根于雁北这块土地。因此,笔者认为,曹乃谦的这几部小说作品,实际是围绕着作家本人建构起来的一套话语和感受系统,之所以说是话语和感受系统,是因为很明显,虽然作品致力于描写底层生活的苦难和欲望,但是作品的抒情性很强。既然是围绕作家本人建立起来的一套系统,那么这几部作品当中的“空间”也是围绕着作家成长生活的雁北地区来建构也就不难理解了。

具有连接性质的一部作品就是《换梅》,在这部自传性质的小说当中,换梅即是以曹乃谦的养母为原型,而作品中的招人则是以曹乃谦本人为原型。换梅自己不能生育,却对隔壁院嫂子的小儿子备感亲切,二人也非常投缘,因为对招人太过喜欢,换梅就偷偷将还是婴孩的招人抱走,一路过河杀狼,离开了下马峪村走到应县,再走到大同去寻找她当地下党的男人,她觉得只要到了大同就没人能找得到她和招人。可因为没了母乳的喂养,小招人一直难以像其他的小孩一样长大、站立、走路,直到碰到一位算命先生,他说招人7岁之前不能住在大同,要住到乡下去,才不会有性命之忧,于是换梅就将招人送回了自己的娘家,也就是作品当中“我”口中的“应县姥姥村”。也就是这样,“招人”的故事开始了。“温家窑”“姥姥村”“下马峪”“应县”“大同”,这些由小到大的地理行政区划成为曹乃谦作品的空间圈,哀伤辽远的要饭调长长久久地在这个空间中回荡,歌唱着爱,也歌唱着欲。最初的时候,换梅从下马峪到应县到大同再到“姥姥村”的行为成为各个空间之间的连接。自从招人在四岁半学会走路之后,招人的行为即成为连接各个空间的纽带。也就是说,包括《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为曹乃谦知青插队时的乡村)、《换梅》(招人成长的下马峪村、姥姥村、应县)、《佛的孤独》(大同)这三部作品,以及仍以雁北土地为蓝本的《最后的村庄》,共同构筑起了围绕着作家本人、限制在山西雁北地区的一个整体的、集中的空间结构,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城”。

二、爱欲之城——灵肉冲突为空间圈带来的张力

对照这个空间圈中的分布来看,大同是作品中城市的代表和象征,而曹乃谦的作品中写到城市生活的作品大多收入《佛的孤独》中(包括《佛的孤独》《鱼翔浅底》《山的后面还是山》《陨歌》),一经阅读便不难看出,其中写的不仅仅是城市生活,更是以此为对照,表达“我”甚至可以说是曹乃谦本人对农村生活的怀恋与想念。如果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可以用“欲”这样一个词来概括其文本意义,那么笔者认为《佛的孤独》当中的篇目集结成集,就可以用“爱”这样一个词来概括其文本意义。《佛的孤独》收录的五篇中篇小说语言极为简洁同时又充满雁北的朴实气息,这可以说是曹乃谦小说的一大特色,在这部小说集中写的却是作者记忆深处从小到大那些或深刻或美好或青涩的“爱”。《山的后面还是山》《冰凉的太阳石》《鱼翔浅底》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有着各自不同性格的可爱和美好的女性:“我”深爱的穗儿,互相欣赏才情丰富的同班同学萧融。还有《陨歌》里的柳女旦阿姨对领袖执着并最后因此丧命的爱。然而这仍旧只是作品的文本意义。虽然这几部作品写的都是“爱”,但是仔细阅读就能发现,在这里的每一份“爱”,仿佛都没有一个美满的结局。随着作品中的女性或以悲剧命运结尾,或与“我”的爱情不得终了,这一切似乎都一起跌入了一个惊人的时代,“我”终于在经历了爱情从发生、高潮直至毁灭的过程之后,来独自回忆这场爱,以“爱”和它的终结,来证明那个时代的无奈和苦难,浮在文本表面意义上的“爱”和隐藏在作品深层的苦痛和挣扎构成了这部作品竭力拉扯着的张力,令人扼腕叹息。而在《佛的孤独》内部,实际上也存在着围绕作者自身的“灵肉冲突”。凡有“我”存在、生活的地方,那么其中上场的美丽女性似乎都会不约而同地围绕着“我” 而爱,而在意。《山的后面还是山》中穗儿对“我”痴情一片,以至于最后因为我们不能在一起而杀死了自己的丈夫然后自尽;《陨歌》中的柳姐更是和“我”有一段十分暧昧的“姐弟”关系;而《鱼翔浅底》中“我”也与优秀美貌、富有才艺、家境教养皆出色的“萧融”有难舍的感情,更不要说作品中武善的妻子和“我”那荒诞又不可理喻的“一夜情”了。除此之外,《部落一年》中的古兰、《野酸枣》中的“酸枣”、《斋斋苗儿》中的“她”、《亲疙瘩》中的“亲疙瘩”以及《忏悔难言》中朋友的妻子“她”等,这些或美丽或富有才情或温柔或朴实可爱的女子,几乎全部都深陷于与“我”的爱情当中,难免令人感觉作者是否有奇怪的“自恋癖”,又或者此举仍旧是像《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一样,是为了集中表达某种主题或作者的潜在意识。于是,在这些故事的最终结局中就不难发现,这些有“我”出现的小说中,几乎“我”和那些女性之间都是发之于情,却为“礼”所止,但这里的“礼”指的是“我”心中的意识——阻碍、怯懦、羞耻感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我”虽然每次都有与美丽女性的爱情遭遇,但几乎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鱼翔浅底》中的萧融、《部落一年》中的古兰都是因为“我”的怯懦而终至分开,《亲疙瘩》中的“亲疙瘩”则更是因为“我”的暧昧不清的态度和行为而最后神志不清,而即使是那些与“我”有过身体关系的女性,也几乎都因为“我”的胆小软弱而最后或死亡(《山的后面还是山》中的穗儿)或嫁人(《野酸枣》中的“酸枣”)。

笔者认为,与《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对照来看,此举是为了确立作者本人“启蒙者”的姿态和位置。在关于“我”的爱情中,“我”皆是止步于爱的层面而停止甚至抗拒进入“欲”的阶段,而《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的主人公们却一个个表现出对食色赤裸裸的欲望,这样,在这个空间圈当中就形成强烈的对比,来凸显出潜在意义上的愚昧与文明、欲与爱、落后与文明的对立。

总之,在这座爱欲之城里,换梅带着“我”(招人)连接起了下马峪、大同、姥姥村,而“我”连接起了温家窑、二十一村(《最后的村庄》里的村名),在这样一个空间中,有农村与城市的冲突,有温家窑的欲望书写和历史想象的冲突,有“我”的灵肉冲突,更有作者的自我追求和自我逃避的冲突,这座充满了欲望和爱的空间当中,一切都因为各种因素相互之间的悖论而富有弹性与张力。

猜你喜欢

黑夜作家空间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沉默
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
黑夜过桥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