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河陇文化与唐诗关系”研究综述

2019-01-28马志超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名作欣赏 2019年18期
关键词:边塞唐诗意象

⊙马志超[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43]

关于“河陇文化”,目前学界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和释义,笔者根据已有的研究得出,所谓“河陇文化”,概指以河西、陇右为中心,形成的具有边塞、游牧、农耕以及西域特色的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性文化,可包括河陇地方性、民族性文化,农耕文化,丝路文化等。唐代士人游边入幕之风盛行,河陇一带便成为一条重要的唐诗之路,河陇文化进入诗人视野,唐诗的内容和表现范围得以丰富,唐人审美风格也发生了较大转变,从而影响了唐诗的创作。

据笔者检索统计,21世纪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河陇文化与唐诗关系”的专论文章有13篇,附论文章7篇,其他相关文章3篇;河陇文化的研究专著仅有韩文奇主编的《河陇文化》。此外,部分涉及该研究的专著有戴伟华的《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唐代文学综论》,聂大受和霍志军主编的《陇右文学概论》等。下面按照不同研究视角进行评述。

一、唐代河陇诗研究

关于唐代河陇诗的研究,包括从以下四个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

第一,美学视角。这里主要指诗歌意象分析。如马凤霞的《唐代河陇诗意象研究》一文,在对“边塞诗”和“河陇诗”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列举相关意象并进行分类,后就唐代河陇诗的色彩性、中间性和民族性分别阐述,探讨河陇诗意象研究的文学价值。高建新的系列文章则从具体的“居延”“玉门关”“羯鼓”“羌笛”“烽火”等意象切入,并以单独诗人作品进行分析,单篇论述唐代河陇诗作及其文化意义。魏景波的《陇头悲歌与边塞想象——唐诗中的陇山书写》一文,将陇山作为观测对象,具体说明其地理位置,列举唐诗中的陇山意象并阐释其文化意蕴。再如高建新《王维诗中的西北边塞风情》和《胡地与岑参边塞诗之奇峭美》二文,重点突出边塞生活、民风民俗和胡地风光,其中涉及河陇诗。

第二,地理学视角。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当前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对于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学也进行了相应探索。刘梅兰的《文学地理学视阈下的唐代河西边塞诗歌研究》,立足文学地理学视角,从边地战争认知和地理环境出发,对唐代河西边塞诗歌进行地理和人文认知,揭示出地理和人文环境对诗歌创作及审美风格的影响。李智君的文章则从区域历史地理角度也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此外,还有三篇文章是将意象研究与文学历史地理学视角相结合进行论述的。如李智君的《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和地域分野·唐代河陇边塞诗意象的地理研究》(第八章),刘梅兰的《文学地理学视阈下的唐代河西边塞诗歌研究》(第三章),尤以王永莉的《意象、景观与环境感知——唐边塞诗地理意义考察》最具代表。该文以“塞”“绝域”“碛”“陇”“陇头水”“灵州”“燕支山”“阳关”“玉门关”“热海”“火山”等意象为重点考察方向,结合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逐章分述,探究其地理意义。

第三,地域文化视角。有关河陇综合性文化研究,如韩文奇主编的《河陇文化》,该书作为通识性、百科性质的著作,主要从远古时期伏羲传说、河陇物产、丝绸古道、敦煌石窟、佛教艺术、历史人物、民间文化等方面对河陇文化进行系统说明。

此外,李智君的《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和地域分野》一文,综合考量河陇地区的地域形胜,以历史眼光就河陇学术地域的扩展进行分述,并将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元素纳入,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河陇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文章之一。相关理论著作中,聂大受、霍志军的《陇右文学概论》以历时性叙述视角对陇右文学进行系统论述,其中“唐代陇右文学”一章就典型的陇右籍作家和旅居陇右的外省籍文人的创作进行分别阐述。由于整体叙述时间跨度较大,故涉及各代陇右文学时,论述较为简洁,篇幅相对较少。而戴伟华的《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则以文学地理学、地域诗学理论以及文化空间学为研究视角,将唐代诗歌置于不同地域文化中,但论及河陇文化与唐诗的文字却寥寥无几。

第四,民族文化视角。发表于2001年李琪美的《从唐代的诗歌看唐蕃古道上的藏汉关系》一文,从唐蕃政治联姻、互派使臣、经济文化交流三方面阐释了唐诗中反映出的唐蕃民族关系,对于研究唐代河陇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成分具有重要意义。随后,陈晓瑞《八至十世纪吐蕃与河陇地区汉民族之关系》一文,借鉴李文,从历史地理角度切入,辅之以唐代诗歌及多民族文化融合,就8至10世纪唐蕃民族关系作了更为细致的分析。

从民族历史文化角度研究的论文较多,如刘洁的《盛唐入陇诗人及其河陇之作》、马青芳的《论唐代河陇诗歌的民族历史文化蕴涵》等。刘文就王维、高适、杜甫、岑参四人的入陇经历以及河陇诗作进行分析,知人论世、以诗观史,折射出该时期特殊的时代风貌和民族心理。马文则从唐诗中反映出的大唐气象和民族历史文化精神,辅之以风俗风物特点及农牧业、商业发展状态,对唐代河陇诗歌的民族历史文化蕴涵进行阐述。其次是丝路文化,如郭文庭的《唐诗中的丝路文化》一文,立足丝绸之路,全方位观测唐诗中体现的有关丝路的名物品类、艺术文化等,揭示出丝路文化对唐诗内容形式、文化空间和精神内涵影响。

二、河陇历史地理研究

21世纪以来,涉及河陇概念界定的研究也有不少,代表性的文章有:杨发鹏的《汉唐时期“河陇”地理概念的形成与深化》、金勇强的《“河湟”与“陇右”“河陇”“西羌”关系之考辨》、宋翔的《汉魏南北朝时期“河陇”政治地理之演变——以“陇右”观念为中心》等。杨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汉唐时期的“河陇”地理概念进行分析,划定“在西汉至隋代,河陇主要包括陇山以西、塔里木盆地以东、青藏高原以东以北、内蒙古高原西段以南、陇南山地以北的广大地区。到了唐代,河陇还涵盖了广大的西域地区。然而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西域不在河陇的范围之内。从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来看,河陇可分为河西走廊平原和陇西黄土高原两个较大的地理单元,大概是各取河西和陇西 (或陇右)两个名称的第一个字,合而称为‘河陇’”,并总结出“河陇”地理概念由汉形成确立,魏晋南北朝时期渐入人心,到唐代进一步深化的趋势。金文用文献学方法对河陇相关概念进行解读和考辨;宋文仅以“陇右”为中心,论述两汉魏晋南北朝“河陇”政治地理的演变过程。由于“安史之乱”前期河陇区位相对稳定,故此文并没有涉及唐代。

综上所述,21世纪以来,学界关于河陇文化与唐诗的研究已基本涵盖,并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河陇相关地理概念的考辨和界定渐趋清晰;第二,对河陇文化与唐诗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笔者注意到,已有研究中并没有十分明确“河陇文化”的概念,对唐代诗人河陇行迹的考述研究还存在空白,对唐诗中的河陇文化意象以及河陇文化对唐诗风貌影响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挖掘。

猜你喜欢

边塞唐诗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来自林间的风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边塞饮酒记
唐诗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