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费须口惠实也至
2019-01-27楚耘
文/楚耘
在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
减税降负工作已经推进了几年。从2013年的“营改增”开始,我国就进行了“结构性”减税,至2018年累计减税超过5万亿元,而且几乎每年都会出炉减税文件,然而,为什么一直说减税,而企业却感觉口惠而实不至呢?
事实上,与整体减税政策形成较大反差的是,工商业的税收增幅在大幅增加。2017年工业税收增速15.9%,批发零售业税收增速竟然达到20.3%(《中国财政政策报告》),仅此两个行业就比2016年多征了13317亿元。而2017年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仅为6.6%,批发和零售业增速仅为7.1%。税收在这两个行业中的增幅过大,明显与政策设计不当、落实有误有关。一个好政策由于操作有误、落实不当,也会干扰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宏观调控方向出现偏差,造成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的结果。
从这次减税内容看,制造业受益最大。增值税由现行的16%的税率降至13%,降了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现行的10%的税率降至9%,降了1个百分点。我们关注的物流业结果怎样?形势可能不容乐观。有物流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减税,物流业是否能真的减负或未可知。快递业和仓储业属于6个点的税率档次,维持不变。运输业税率是从10个点降低到9个点。但进项抵扣有哪些呢?这其中轮胎、购车、加油、零部件购置、物料包装等采购都由原先16%的进项抵扣,降低到13%,存在3个点落差。如果这三个点的减少带来的成本增加与前端1个点的税率降低持平,就会维持原来的物流企业成本水平不变。如果增加的成本超过了降低的成本,税负就会不减反增。这样看来,物流业因受所在的行业特点的限制,减负的结果尚难判定。好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也算是给物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一直萎缩不振,中国经济增速也由高速增长降入中高速增长,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贷款利率和融资成本奇高、税负沉重等状况,各行各业平均利润率都在下降,尤其是物流业,小微企业众多,企业生存更是举步维艰。但愿这次的降税举措能口惠而实至,切实为物流企业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