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统一设置”深化市县机构改革
2019-01-27四川省委编办
● 四川省委编办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四川省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改革要求,在严格对标中央的基础上,充分用好用活因地制宜的大政策,对市县机构改革作出“四个统一设置”的制度安排,做到中央要求、省委决策、基层急需、群众期盼的“四合一”,为促进机构改革政治经济双丰收构建体制机制保障。
一、初衷:中央要求与四川实际紧密结合
四川省把这次机构改革既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更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来珍惜和把握,把“要我改”转化为“我要改”,目的是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量身提出的“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为此,四川省委立足更有力地强基层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更加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更好便民利民密切干群关系,作出了“四个统一设置”的制度安排,即除民族地区外所有县(市、区)在规定机构限额内统一设置行政审批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百万人口农业大县统一设置农民工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统一设置便民服务中心。
一是基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考虑。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整合基层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统筹机构编制资源。”县乡是国家政权的根基,也是社会矛盾多发区,县乡治理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审批、服务、执法水平的提升。“四个统一设置”,就是为了把中央的重大部署与基层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基层办事为人民,抓基础强基层,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是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考虑。2018年,四川省民营经济主体达到545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2.29万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1%。民企具有哪里营商环境更好,就选择哪里的特点。各地民企发展的差距反映的是营商环境的差距,营商环境之痛主要是审批和执法之痛。基于上述考虑,四川决心通过解决审批和执法体制上的深层次问题,最大程度为企业特别是民企发展营造最优环境。
三是基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考虑。现代社会的党群干群关系,不仅在于我们讲什么,更在于老百姓在政府部门办事中的直接感受。感受好坏直接反映了审批和执法的水平。审批服务好,特别是审批事项集约化程度高的地方,多是老百姓满意度高的地方。执法环境好的地方,也多是老百姓满意的地方。基于以上判断,四川决心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以更好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是基于农民工大省的考虑。四川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户籍人口占到总人口的66%。同时,四川也是全国的农民工大省,农民工达2500多万,占农村人口近60%,这个“千万级”的庞大群体是城市的建设者,是发展家乡经济的功臣,是经历市场经济摔打磨难后的“大学生”,更是乡村振兴急需的人力人才资源,但长期以来,外出务工的有序性问题和离乡背井遇到的困难急需关心解决。正因为如此,在百万人口农业大县和大的乡镇统一设置农民工服务中心,就是要把党的关怀送到农民工心坎上。
五是基于调研和基层成功实践的考虑。机构改革开始前,四川省委编办就集全办、全系统之力,历时5个月时间开展市县乡全覆盖调研,发现“四个统一设置”是必由之路。总结近几年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已运行10年,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材料简化60%,办事环节精简30%,办结时限压缩50% ;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已运行3年多,集中24个部门的行政处罚职责,执法人员从428人减至212人,各方都比较满意。
二、探索:“四个统一设置”实现四大目标
一是统一设置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目标是以群众和企业满意为最高价值取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更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183个县(市、区)中,共有166个设置了行政审批局,占91%。行政审批局设立后,行政审批权由分散转为集中,职责、事项、人员有效整合,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实行行政审批标准化,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能力。
二是统一设置综合行政执法局,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目标是向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顽疾、痼疾问题开刀。在183个县(市、区)中,共有160个县设置了综合行政执法局,占87%。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立后,采取下设“综合执法大队+专业执法中队”的模式,实现了执法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提升了执法力度和质量。
三是百万人口农业大县统一设置农民工服务中心,实现“一个机构暖人心”。目标是在关怀中实现党对农民工的领导。紧扣全省农民工达2500多万的省情和“千万级”大群体急需有序管理引导、急需党的关怀的大民情,明确全省百万人口农业大县设置农民工服务中心,并向农民工5000人以上的乡镇延伸。目前,有64个县(市、区)、1750个乡镇设置了农民工服务机构,覆盖1724万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69%。此机构专门负责农民工培训、促进人才回引、尽力解除后顾之忧,结束了农民工管理无序、无人关心的历史。
四是所有乡镇(街道)统一设置和优化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一个平台优服务”。目标是让群众就近、快捷办事,不花冤枉钱。整合乡镇(街道)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责,在4298个乡镇和332个街道,统一设置和优化了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经济发达镇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优服务的“三位一体”。同时,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向村级延伸,设置便民服务站,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干部亲和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成效:政治经济双丰收
一是农民工服务机构把党的关怀落到实处。这个机构按“先筹后建、先运行后完善”的原则进行,四川省委要求抓住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的难得机遇,超前履职,实现了农民工调查摸底、走访慰问和政策宣传全覆盖,许多地方还组织了农民工专列、健康体检等“暖心行动”,实现这个“千万级”大群体的有序管理引导和全力服务保障。
二是“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让营商环境大大优化。以机构职责整合倒逼权力运行规范、工作标准统一,极大压缩了审批时间,有力破除了各种执法乱象。目前,四川省良好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正加快形成,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武侯区年新增创业数超过2万个,新津县工业项目办理提速80%以上,江油市开办企业的审批办理提速74%;彭州市实现执法人员和经费“双减”,办案数量和效率“双提”,企业和群众“双满意”,案件办理“零投诉”。
三是“一个平台优服务”让百姓办事更方便。统一设置和优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后,初步搭建起“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便民服务平台,一般乡镇通过平台可办理各类便民服务事项215项左右,经济发达镇可达300余项,实行一口受理、一窗通办。医保、养老保险、土地流转等事项还可在村便民服务站办理;需要到县上办的,可将材料交由村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代办,村民不需多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