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推进“走出去” 创新夯实开放强省基础
2019-01-27秦诗立
□秦诗立
协力推进金融、商会、文化、智库、规则“走出去”,创新夯实开放强省基础,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为重要标志,国际经贸环境正发生巨大变化。就其内外在原因和可能演化趋势分析,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官媒自媒等已有众多解读。面对极其复杂局面,浙江需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主动加强高质量开放的内涵扩展、生态完善,创新夯实开放强省基础。
深刻理解国际经贸环境变化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积极科学应对国际经贸环境的巨变。充分考虑到以“一带一路”深化建设为统领,正大力培育建设新型国际经贸生态,继续维护和深化自由贸易理念与实践;充分考虑到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正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升级市场内涵;充分考虑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级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贸易增富+文化交流+包容理解+社会进步+美好生活正在惠及越来越多国家人民,成为不可逆的大势,开放文明之路必然会越走越宽。
也因此,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既积极回应了国外各方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各种误读误解、质疑非议,更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习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建设的三大新理念,也为浙江开放深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高度关注开放强省建设稳中有新
浙江是开放大省,“三外”(外贸、外资、外经)发展均居全国前列,对外开放的整体生态良好,并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和优势。2018年5月8日,车俊书记在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发表题为《坚持“一带一路”统领全面推进开放强省》的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新时期浙江开放强省建设的七大任务和十大举措。一年来,浙江开放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变化。
外贸方面,2018年全省进出口贸易额达2.852万亿元,增速11.4%,领先较发达省市;相对于2017年的15.3%,保持了较强稳定性,总量则稳居全国前四。进出口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其中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额达3306亿元,占比为11.6%、增速为20%,较2017年的增速提高9个百分点、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2.04万亿元,占比为71.5%、增速为12.7%,外资企业进出口额5734亿元,占比为4.6%、增速为20.1%。2019年一季度,全省进出口贸易保持平稳增长,增速为6.8%,增速仍领先较发达省市,但已感受到贸易摩擦加剧的负面影响,需进一步密切关注。
外资方面,2018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84.4亿美元,增速4.1%,较好抵御、化解了国际经贸形势的剧烈波动。其中,杭州、宁波、嘉兴三市分别实际吸引外资68.26亿美元、43.2亿美元、31.4亿美元,合计占全省的76.6%,集中度稳步提升。同时,作为国家级新区,舟山市实际利用外资4.176亿美元,增长2.2%;作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义乌市实际利用外资1.473亿美元,增长-29.3%。显然,两者作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在外资利用的规模和增速上,离预期目标尚有较大差距,需加大追赶步伐。
外经方面,2018年全省境外企业投资总额达166.95亿美元,增速达1267.7%,增长势头非常迅猛。其中,境外企业中方投资额为18.31亿美元,增速为90.6%;境外投资企业数737个、营销网络项目数617个、并购项目数151个、研发项目数31个,较2017年境外投资企业数527个、营销网络项目数466个、并购项目数118个、研发项目数14个,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营销网络项目数、研发项目数的增加,反映了浙江境外经济合作重点正从制造企业新建为主向以营销、研发为主的产业链两端延伸;并购项目数的增加,则反映了浙江外经正从产能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向资产重组优化为主的升级模式转变。显然,浙江外经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值得高度关注和回应。
协力推进“走出去”
和全国一样,浙江的对外开放合作早已超越货物贸易特别是货物出口外贸的阶段,已进入外贸、外资、外经“三外”并驾齐驱的新阶段。对浙江来说,近年来外资利用规模增长迅速,很大程度上是要补齐此前相对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先进省市外资利用偏小偏慢,加快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亟需追赶的短板。可以预期,“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浙江的外资利用,及其伴随的货物及服务进口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大,速度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也因此,省委、省政府明确积极支持扩大进口贸易,特别是先进制造与高端服务(含旅游),是与积极支持外资利用、加快浙江经济结构性素质性升级是一致的,需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统筹推进。
更应关注的是,浙江外经的加快发展与升级做强。在笔者看来,这对浙江开放强省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正越来越明显。这既是“浙江人经济”从全国向全球拓展的必然,也是浙江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积极有序在全球升级、做强“浙江人经济”的必然。伴随浙江企业特别是本土型跨国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需求和能力的增强,可积极通过接近生产市场、消费市场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为此,浙江需积极主动学习和贯彻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的精神和要求,结合省情实际和本土跨国企业培育做强、面向全球的浙江总部—基地经济形态的培育建构,协力推进“五个走出去”。
金融“走出去”。经济“走出去”离不开金融“走出去”,两者必须相辅相成,结伴共强。一方面,积极发挥政府、商会协会等的作用,有力支持有条件和意愿“走出去”的浙企加强与国家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浙商银行等的多形式合作,健全政产金合作生态,扩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和更加重视浙江互联网金融、风险投资基金等新金融“走出去”,更好丰富、扩展产金合作生态,支持和护航浙江外经发展,实现浙江产业和金融“走出去”共赢、共强。
商会“走出去”。商会是浙江外经发展壮大的“独门”装备。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的经贸活动还存一定的风险,在支持浙企“走出去”的同时,需同步完善当地浙商商会建设,有效提高信息沟通、行业自律、利益维护等服务功能,保障浙企顺利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环境,避免浙企在当地发展的“单打独斗”,并可增进与当地商会的联系,获得更多理解,减少被误解、“欺凌”。同时,可积极学习借鉴日本经验,支持企业工会规范发展,作为企业现代治理的一部分,以增强与投资方的衔接、沟通,缓解、化解相关误会和冲突。
文化“走出去”。文化尊重、交流、沟通是浙江经济“走出去”的润滑剂、助推力。浙江文化本底是勤劳、温和、包容,具有正能量。可结合企业、产业园区、商会等的“走出去”,支持越剧等浙江文化、片儿川等浙江美食在当地的分享,首先在企业、园区内部学习、流行,逐步形成浙外混血的企业文化;逐步加强基于制度、规则的共生文化培育,提升当地员工在企业管理层中的地位,保障当地员工成为与企业共成长的伙伴。
智库“走出去”。智库建设在护航经济“走出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然,智库建设可与商会健全结合起来,成为现代商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独立存在,更加中立、更为专业地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相对而言,浙江可为企业特别是“走出去”企业服务的智库建设还较滞后,需政府和协会共同努力,支持成立发展行业性、国别性、区域性智库,或引进国内外相关优秀智库,重点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性的规划策划、市场分析、会计税务等服务,或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翻译、管理、专业等人才培训。
规则“走出去”。经济活动中面临的各类规则总是无处不在,包括明的和暗的,只有清楚后才能避免“触雷”。在坚持绿色、廉洁的前提下,浙企要可持续“走出去”,需借力政府、商会、智库等帮助,加强对当地法律法规的熟悉、掌握,特别是当地独有的非成文规则。需在充分尊重和遵守当地的特色文化和习俗基础上,逐步融入我国特别是浙江的习俗,以增进习俗及其背后规则生态的理解、认可、共建,高水平实现“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