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民环保行为与责任归因分析

2019-01-27谢建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效用关心

谢建石

(石家庄常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00)

1 影响居民环境行为的因素

1.1 环境关心

环境关心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名词,为当代大部分人所不了解,环境关心又被称为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对保护环境的关心程度,环境关心指数是通过分析人们对环境现实的态度和环境行为的意识等问题,从而得出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这个问题的看法的总结论。对于环境关心这个问题,恩格斯曾经提出四种观点。在恩格斯的第一种观点中,环境关心被当作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环境范式,由这种范式去解决生活中所以的环境问题;第二种观点则是把环境关心当作一种引导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即人类利他主义价值观,把环境关心当做一种对人类长远发展有利的价值观;第三种观点则是把环境关心具体化,范围、作用极大地缩小,将环境关心当做一种促进个人发展的动力;最后,恩格斯综合多种观点,提出环境关心是向后价值主义等多种深层次原因综合作用的必然产物。环境关心概念兴起后,各种环境关心问题的相关研究分析层出不穷,对于这些文件我们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种类型。按照不同因素划分,第一种是涉及环境关心量表、新环境关心量表等相关内容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文件,另一种则是把环境关心当作一种自变量进行研究,即环境关心对环保行为产生影响的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来研究环境关心对于个人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环境关心当作一种主观因素,也就是说环境关心是一种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环境关心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换而言之,环境关心水平与环保支付意愿、环保行为的采取程度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对于环境问题越重视,人们就越有可能去保护环境[1]。

1.2 环境知识

各种知识帮助人类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在当代环境问题逐渐加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去主动学习并掌握各种相关的环境知识,我们只有掌握更多的环境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才能更好地去解决当前环境困境,因此,学习环保知识能够为我们以后所实施的环保行为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是一切事情进行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步入21世纪,当代社会的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环保绿色的观念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学习理解环保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环保知识付诸于实践之中,当前,环保意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认可,人们了解的环保知识越多,人们就越有可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由于环保行为越来越普遍,研究环保行为的人也越来越多,曾有外国学者对影响个体环保行为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他通过对自然环境、一般环境、环境行动三类知识的分析,从而找到了能够预测个体环保行为的强有力的影响因素——环境行动知识。但反对这种观念的人也不在少数,恩格斯便是其中之一,恩格斯否认环境行动知识是影响人类实施环保行为的主要因素,他认为造成个体行为差异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当代社会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人类的环保策略知识。在这基础上,恩格斯得出结论:在当代社会中,由于大部分人缺乏对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而阻碍了个人对环境保护行为的顺利进行。基于以上两种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环境行为知识、当代环境问题现状、环保策略都是影响人类能否实施环保行为的关键性因素,所以我们应该开展多种活动去宣传环保知识,提升当代人类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们实施环保行为,如开展环境知识讲座,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发放环保知识传单、组织定期参观重污染或者环境优良地……以激发人类环保意识,鼓励他们去更好地实施环保行为。

1.3 环保规范

人类的自制能力有限,仅仅靠人类自身意识去约束规范自身实施环保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应当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帮助居民去实施环保行为。规范是对每一个居民的行为约束,环保规范的是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帮助人类去保护环境,实施环保行为,并且在现有条件下,环境问题严峻,在当代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造成当代环境极大地污染引发了极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各种环境压力由此产生并且不断加大。城市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军,也是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方,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构成整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的一部分,人类是群居动物,具有相互模仿性,一个人的行为可能最终将影响整个社会。在现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由此引发的是当代人不断加大的社会压力[2]。在客观的经济运营模式不可逆转,在现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每个个体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社会的变化将会影响身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行为举止。这种对个体影响主要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主要源于主体对“舆论压力”的具体感知及“迎合”舆论期望的主观意愿。每个人都会在潜意识中为自己寻找一个参照物,或人或法规,当然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社会中的其他人而生存。每个人周围的有着各式各样的人,或熟悉或陌生,我们都会下意识地去参考去模仿,在这种情况下亲友及我们所处的组织群体就成了我们重要参照群体。参照群体对我们的影响是极大的,参照群体的行为、参照群体对我们的评估都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个体环保行为与环保规范性成正相关。也就是说环保规范越严密,人们有了一定的明确的参照物,人们就越有可能去实施环保行为,即当我们有了合理严密的环保规范时我们就有极大的可能去保护环境。

1.4 环保责任归因

规范由管理者制定,具有一定的社会行为,是人类独有的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人类都是有责任心的动物,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建立环境问题归因制度有利于激发人类责任心,从而促进人类更好地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所以本文认为建立环境监测归因制度有利于促进人们更好地实施环保行为。各个因素对人体本身的调节作用具有确定性,环保责任归因、环保效用感知对于环保行为的实施具有极大的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当责任归因制度完善,环保效用感知力较强时,个体就越有可能去实施自己的环保行为,就越有可能去保护环境。责任的出现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激化概念的角度来说责任是指一种人类所实施的补偿行为,即当某一事物由于自身原因出现更糟的结果而激发了个体的愧疚感,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弥补自己的过失,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个体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时,责任归因作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进而激活个体的环境关心、环境知识、环保规范等心理规范,产生补偿环境污染的道德义务,最终为环保做出一定程度的贡献[3]。

1.5 环保效应的感知

认识具有特殊性,对于某种物品或事件的感知是一种个体的主观认识,具有不统一性,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评估。简单来说,环境效用感知是个体本身对自己所实施的环保行为的感知与评价,评价主要的内容是个体感觉自身所实施的环保行为是否真正实现了保护环境。抛弃最终结果而谈,无论行为最终的结果如何,仅仅就主观感知因素而言,是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的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性评价。在个体感知整个事件后,个体会对整体事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当个人觉得实施自己的环保行动对于解决环境问题、解决生态环境压力等问题有一定的有利影响的情况下,个体的环保效用感知力提高,想做事情的愿望将被极大地放大,个体将有极大可能将保护环境的理念付诸于实践;反之亦然,当在个人在对要做的事情进行各种综合评价后,觉得客观条件极为不利,这是环保效用感知力大大降低,纵然个体自身有极为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极为丰富的环境保护知识储备或者当时的环保规范严密完善,完善的环保奖励机制……较低的个人环环保效用感知依然会对个体实施环保活动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换而言之,环保效应感知对于个人是否将环保意识转换为实际行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环保效用感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节关键变量与环保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个体的环保效用感应越高,环保规范、环保意识、环境关心就越能促进环保行为,相反则会极大地削弱个体的环保行为。人类的具有一定的逐优性,在人类对外界事物进行评估并且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时,人们就会有更大的内驱力去将这件事情付诸实践。因此在这种人类固有的特性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环保效用感知能力的高低与环保行为是否实施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同时环保效用感知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作用,即环保效用感知力对环境关心、环境规范、环境保护行为的相关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因为感知来自于人的内心,具有极大的可变性,所以环保效用感知、环保责任归因、环保规范这三个要素在判断个人是否实施环保行为时具有极大的主观不确定性。然而客观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三者的影响力可能会因为主观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换。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外界因素的影响去提高自身主观影响力。也就是说客观的、不可改变的外部条件越好,人们自身的主观不可控制因素的可控性越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环保制度越完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都已经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们自身的主观性也随之提升,我们的环保意识越高,越有可能去实施环保行为,去保护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

2 增强城市居民环保与责任意识

2.1 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环保知识教育

综上所述,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的污染较农村更为严重,所以城市居民也就承担了更大的保护环境的责任。同时城市拥有大量的人群,城市居民也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提升其环保意识能够更好地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因此,应当大力普及和宣传环境知识,或者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居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并且将环境知识纳入到九年义务教育中,让孩子从小接受环境知识的熏陶,将环保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抽象的环保意识融入具体的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2.2 加大环境问题宣传力度

各大媒体应当加大对环境知识的宣传,例如,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报纸、广告、宣传画或宣传单等途径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环境的现状以及环境保护对人们带来的好处,并且从居民的生活实际出发,真正将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与环境问题相结合。

2.3 加强对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引导和树立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新时代的重点关注对象。青少年的年龄较小,尚未树立长久固定的消费观念。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未来的消费将由青少年引领,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在当代年轻人树立正确环保的消费观,同时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当代社会中物欲横流,污染严重,在青少年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帮助青少年树立环保消费观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宣传保护环境激发其环保责任意识弥补其环保知识的匮乏,在环保意识的引导下促使其形成环保行为[4]。

2.4 开发满足特定群体需要的环保产品

对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消费主力军,且家庭消费往往占据消费的绝大部分。科学研究表明,女性的消费欲望要比男性高的多,并且年轻的已婚女性通常在消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家庭的消费理念往往受这些年轻已婚女性消费观念的影响,试想,当一个家庭妇女已经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她就会把这种环保意识传递给她家族里的其他人,并且她会去消费绿色环保的物品,那么环保意识将会在社会极大地传播。不仅家庭妇女,各种不同的群体所接触的人群都是不同的,只有让环保意识深入每个阶层,那么环保行为才能在社会中蔚然成风。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各个特定的相关群体开发相应的环保产品,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宣传知识的目的,并且开发绿色环保产品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真正实现绿色发展,为环境保护注入更多的活力,从而让更多的人加入环保活动之中。

2.5 建立完善环保奖励机制

仅仅靠内部意识的驱动和外部环境的压力去促使人们实施环保行为也是不完善的,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环保奖励机制。小至企业,大至国家都应建立完善环保奖励机制,以促进环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可以有效利用税收等资金成立环保基金,用以奖励表彰那些在环保上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人或单位,并通过此种方式引导个人或企业将环保意识外化于行,逐步落实环境保护行为。就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适当完善考核机制,将员工个人的环保行为算入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提升激发员工个人的环保意识,为环保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效用关心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开心与关心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