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探析

2019-01-27张莘苑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舆情校园管理

张莘苑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387)

1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和主阵地。而高校作为时代先锋,对于网络的需求及运用最为明显,对于缺乏辨识度且思想观念不成熟的大学生而言,网络舆情无疑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积极探索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在高校网络空间产生的,具有传播性、公众性、一定的倾向性以及一定的影响力的言论或者意见的总和[1]。

网络之所以称之为网络,就是由于它的互联互通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交平台的多样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引导学生朝着健康明朗的方向发展,使之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器;另一方面,因网络舆情一旦形成即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量大的特点,加之大学生对信息的辨识度不高,且年轻易冲动,容易受网络舆情的影响,这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对高校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

3.1 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第一,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管控,可以及时追踪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将潜在的矛盾前置解决。第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高校法制建设。通过舆情的正向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辨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助力学生成长。第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提升高校服务管理育人的水平,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动高校改革,促进高校稳定发展。

3.2 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

3.2.1 在意识上,缺乏对网络舆情的正确认识

目前,许多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认识还停留在“防”“堵”的作用上,对于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认知不充分,对待已经形成的网络舆情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围追堵截。

3.2.2 校园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在网络舆情形成的前期监督管理不足,如果不及时处理“苗头性、倾向性”的偏激意见或消极言论,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多高校对管理舆情的投入不够,调动各方力量不足。

3.2.3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相关机制不健全

在现阶段,我国在网络安全管理教育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起针对网络舆情的一系列监控监管、应急预警的机制,难以适应网络舆情管理的需要。

4 强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探析

4.1 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联动,在强化目前已有的网络舆情处理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形成工作闭环。从广泛搜集、分析研判、监督管理,到舆情危机应急反应、正向引导,形成模块化工作机制,保障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效度和力度。

4.2 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技术手段

一方面,设计开发网络技术统计工具,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和监督,逐步突破技术瓶颈;另一方面,加强“源头治理”,获取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利用校内网站实名注册等方式,严格对学生使用的网络进行监管。

4.3 多维度多元化运用新媒体引导舆情导向

面对00 后等“网生代”,高校应主动出击,充分发挥官微、官博的“流量作用”,以及现今流行的直播、抖音等互动平台,利用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关注度高、互动性强等特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占领网络舆情中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4.4 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进一步引导学生文明、安全使用网络,合理、合法表达诉求。在高校主页建立相应的突发事件应对专区,及时发布应对信息,开展网上思想经验交流、提出应急措施建议,将舆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消除学生疑虑,充分发挥“红色网站”在突发事件中的导向作用。

4.5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环境建设

第一,倡导校园网络环境与主流舆论一致的价值取向。第二,遵循信息传播和网络舆论发布的客观规律,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畅通沟通渠道,使校园网络环境建设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第三,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能,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及时关注校园动态,排查不健康网络舆情,归纳整理有隐患的热点信息,并及时与校方联合开展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工作,加强对话、沟通和交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情环境。

猜你喜欢

舆情校园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消费舆情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