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浙江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思考
2019-01-27□
□
近年来,浙江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力度,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全省农民收入实现了“三个高于、三个缩小”(“三个高于”指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高于人均GDP、26个加快发展县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个缩小”指省域、市域和县域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同步缩小)。截至2018年,浙江农民收入已连续34年领跑全国各省区,成为全国农民收入水平最高、居民收入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均得到大幅提升。
农民收入增长的总体特征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0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685元,高居各省(区)首位。与上年相比,浙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346元,名义增长率9.4%,实际增长率7.0%,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1991-2018年间,浙江省农民年人均收入从1211元提高到27302元,增长了21.6倍,提前4年完成了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农民收入倍增”的目标任务。特别是近年来,浙江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既快且稳,增幅多年保持在9%以上,跑赢了本省人均GDP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周边各省份。
工资性收入一枝独秀。从收入来源来看,2018年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16898元,较上年增长9.3%;经营净收入6677元,同比增长9.2%;财产净收入784元,同比增长9.2%;转移净收入2943元,同比增长10.3%。从收入贡献来看,1991-2018年间,浙江农民工资性收入从364元逐年增长到16898元,结构占比从30.06%提高到61.89%,是各收入来源中增幅最大的一项。在此期间,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成为全省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因。
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多年来,浙江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常年高于城镇居民,省域、市域及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步缩小。从省域层面看,2018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36∶1,与上年相比缩小了0.01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85∶1,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最低;从市域层面看,舟山、嘉兴和湖州等为历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最低,丽水、金华和温州等为历年全省最高,近6年来的总体排位格局未有大的变动;从县域层面看,各县收入水平排位和收入增幅排位存在“倒挂”现象,即收入排位高的县增幅排位比较低,而收入排位低的县增幅排位比较高,低收入县的追赶势头十分可喜。特别要指出的是,26个加快发展县农民收入平均值首次突破了2万元,增幅远高于全省和其他县平均水平,农民收入区域不平衡性已得到初步改变。
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收入来源结构有待优化。2018年浙江农民收入中的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占比分别为24.46%、61.89%、2.87%、10.78%。总体来看,经营净收入增长乏力,占比呈逐年下滑趋势;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走高,非农用工供求关系正在深刻调整,增长面临新的挑战;财产净收入占比偏低,农民资产要素增收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转移净收入与周边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需加紧补齐短板。
收入区域不均衡性依然存在。数据显示,农民收入增长率相对城镇居民的优势明显,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额却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绝对差距仍在扩大,即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的缩减幅度逐年收窄。同时,从市域层面看,近6年全省11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序稳定,但高收入者领先优势在继续拉大;其中丽水市始终处于全省最低、是至今唯一未突破2万元的市,嘉兴始终是全省最高、且已突破3万元大关。从县域层面看,全省相对高收入县的数量逐年增多,高收入与低收入县的差距在拉大;2018年全省农民收入前三位的依次是萧山区、余杭区和柯桥区,均超过了37000元,后三位的依次是开化县、庆元县和泰顺县,均只略高于17000元。
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进一步加大。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浙江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民群体收入水平存在十分显著的差距。浙江农村人口比重高、人均产值低的特征相对突出,其中农村人口比重远远高于日本、韩国(未考虑我国户籍制度和人口统计等因素影响),而日、韩的人均农业产值却分别是浙江的2.07倍和1.25倍,人均GDP分别是浙江的2.82倍和2.18倍。若按近3年主要指标平均增长率计算,浙江国民收入分别需要经过12年、14年,即2029年和2031年才能超过日韩,而人均农业产值则在相当长远的时期内无法超过甚至接近日韩;与2017年世行关于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分别为8610.32美元、41352.36美元)和国民人均收入(分别为6662.46美元、34472.70美元)相比,浙江的人均GDP和国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3634.44美元、10631.89美元)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可以说,浙江才一只脚刚迈过中高收入的门槛。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思路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重点聚焦26个加快发展县发展,立足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转变山区经济发展方式,依托“科技+”“互联网+”“文化+”“产业+”等,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促进26县发挥后发优势、厚植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加快走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新路,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特色农业经济块状体。以现代农业“12188”工程为抓手,聚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田园综合体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平台建设,加强政策扶持,集聚土地、资金、人才、科技、市场等资源要素,合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机制,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拓展农业多元功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使农民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培育发展“乡愁产业”,推进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电子商务、文创培训、康体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意化、特质化发展,创新农村闲置资产利用增值模式,吸收社会资本参与资源深度开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供销合作、农合联和村集体、农户合作共建,打造区域性联合发展新平台,促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村民变股东”,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努力探索农民以“赚薪金、拿租金、分股金”为核心的利益联结与分配机制,形成“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劳务工资”的基本收入格局,不断提高农民财产性收益和经营性收入比重,打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