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发挥优势 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2019-01-27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以全方位接轨上海为重点,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速构建紧密型、互补型城市合作关系,率先启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一体化探索
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长三角五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是长三角区域链接全球要素的重要通道门户。去年以来,宁波以全方位接轨上海为重点,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速构建紧密型、互补型城市合作关系,率先启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一体化探索,沿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目标大步迈进。
立柱架梁,拉开发展大格局
参照长三角一体化“三级运作”模式,完善了“领导小组+长三角办和专题组+工作专员”的工作体系,建立了市县联动、条块协同的推进机制。借助高端智库力量超前谋划重点平台、重点项目、重点事项,通苏嘉甬、甬台温福、沪甬铁路、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等16个事项纳入国家规划,33 个事项纳入省行动方案。8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宁波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部署会,率先在全省印发《宁波市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提出6大领域120项具体工作,集中开工84个长三角一体化项目,通过清单式、项目化推进机制,拉开了宁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框架和格局。
积厚成势,贡献特色新优势
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内涵在于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把各自优势变为整体优势。宁波坚持在一体化中拉长长板、贡献优势,着力做强港口、开放和制造业三大特色。发挥宁波舟山港世界级港口辐射能力,参与建设长三角港口联盟,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错位发展高端港航服务业,增强链接全球要素、辐射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能力。发挥高能级开放平台集聚效应,提升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一带一路”综试区的影响力,同时,配合省里做好浙江自贸区扩权扩区的申报工作。发挥制造业大市竞争力,谋划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以点带面,打造合作样板区
学习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兴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等先进经验,打造跨省和省内两个一体化发展样板区。一是依托前湾新区,规划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近期考虑划定相当规模的特定区域沪甬共同开发,积极探索两地园区共管、规划共编、开发共投、产业共兴、制度共轨、利益共享等新体制机制。二是聚力宁波都市圈,以实现同城化为发展方向,加快打造甬舟合作区。在基础设施、科创产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推动甬舟一体化进程,两市在推进大会上,共同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14个专项合作协议和8个重点项目。此外,以飞地经济为特色,各区县与上海临港集团等重点园区建立合作园5 个,宁波在上海、杭州等已建或待建科创飞地30多家。
落细落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聚焦提升群众获得感,主动对接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签订7个专项合作协议,加快引进优质资源,补齐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短板。集聚创新要素,共建甬江科创大走廊,建成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等创新平台17个,在沪设立离岸科创中心5个,成功攻克一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关键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深化社会保险、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首批加入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结算、异地公交扫码通行试点,引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杭州湾医院、世外杭州湾小学、上海保交所健康保险交易平台等一批民生项目,让宁波市民享有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下阶段,宁波将坚决扛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使命,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对照“施工图”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快的实际行动、更强的工作合力,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奋力书写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