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BIM 在《机械识图》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27王树芸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制图机械教学质量

王树芸

(云南省文山州高级技工学校,云南 文山663900)

1 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必要性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通常是在一年级授完《机械识图》后,再学习相关BIM 技术,这种教学模式把机械识图与BIM 技术截然分开,独立教学。传统的制图教学,由于低年级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而且缺少必要的机械常识,尤其空间想象力更为缺乏。而在BIM 技术的教学中,我们更强调的是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却淡化了对学生读图及空间想象力的训练。把制图与BIM 技术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1.2 充分利用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技工学校的学制普遍是3年,其中实作训练已占去1/3 甚至更多的时间,学生上理论课的课时较为紧张。而《机械识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必须通过大量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机械识图》与BIM 技术的分开教学势必占去更多的课时,若两者融合教学,则教师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习题讲解所需的图形都可事先绘好存于电脑中,教学需要时再调出,这样便减少了课堂上画图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有限的课时得到充分利用。

1.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机械识图》与BIM 技术融合的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BIM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宽广的知识面,且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把自己在制图教学中的实践与BIM 技术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2 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的职业类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整体学习气氛欠佳,碰到难懂、难学、深奥的课程就产生厌学、畏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用形象思维引导转向抽向思维,激起学生追求和探究的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3 一体化模块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3.1 教学模块设计的基本思路

3.1.1 《机械识图》与BIM 技术教学模块的设计

技工学校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因此,要求《机械识图》及BIM 技术教学模块的开发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明显的职业性,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根据专业特点、课时安排采用不同的模块教学。考虑到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模块设计应以“识图为主,够用为度”。

3.1.2 教学资源库的设计

制图与BIM 技术融合在一体化教学中,按教学目的不同,教学资源库可分两大类:

第一,基本理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依据教材内容构建一些教学模型及制作教学课件,以突破传统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提高教学质量。课件的制作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可过滥。

第二,识图训练部分。识图能力的训练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难度适当的识图训练作业,通过专项识图训练来重点提高学生由平面图形转向三维实体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一体化教学的优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方便地从计算机中调出不同难度的识图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可不拘形式,随心所欲地反复对学生进行识图强化训练。

3.2 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实施

BIM 技术的各教学模块有机融入,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突出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1]。这种教学模式,一箭双雕,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理论,同时也掌握了BIM 技术绘图的应用方法,省时省力,高效实用。

4 展望

《机械识图》与BIM 技术的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真正将BIM 技术作为一个高效的绘图工具引入到机械制图领域,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但它对教师的素质、学校教学设施的配置和教学资源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推广上尚有一定难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完善。相信这一教学模式必将为职业学校制图教学改革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制图机械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调试机械臂
习近平的战疫日志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简单机械
明天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城市?
按摩机械臂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