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220 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评价

2019-01-27倪秀永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东平环境影响建设项目

倪秀永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271000)

1 项目概况

G220 东郑线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所处的平阴县与济南市区相距约60 km,地处济南、泰安和聊城3 个城市的交界处。G220 东郑线(现G220 东深线)从山东省东营市至河南省郑州市的国道主干线,该条道路在山东省境内长约527 km,在济南市境内长约178 km,跨越了滨州、济南、泰安、济宁和菏泽5 个城市,是山东省内较为重要的干线公路之一。

项目全长19.476 km,路基土石方1.0945×106m3,路面4.328×105m3;由于G220 东郑线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的建设拆除新建大桥412.08 m/2 座、中桥372.36 m/9 座,小桥16.04 m/1 座,改造涵洞44 道,分离式隧道1 座(单洞累计860 m);平面交叉14 处,分离式立体交叉2 处,安全设施19.476 km,新增养护工区1 处,永久占地面积86.446 公顷。

根据G220 东郑线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在交通运输网中的功能和定位,通过对该项目沿线交通量的预测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条件,拟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将G220 东郑线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设计速度为80 km/h,一般路段路基宽度为25.5 m,项目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等级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2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常用的方法

公路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仅仅通过几个指标难以体现项目的环境问题,需要将对公路项目环境具有影响的因素,按照一定层次结构将这些因素分解为多个子因素。客观、可靠地评价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需要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够得出更加科学、准确的结论。公路建设项目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1]。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由美国学者T.L.Saaty 通过充分地研究人们的思维,提出了主要用于系统地分析和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将定性问题予以量化分析的重要处理方法。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中,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对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的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首先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再通过将本层元素相对于上一个层级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再分别计算出每一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并进行一致性校验,最后计算出综合权重。

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数学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L.A.Zadeh 提出,主要用于解决各类模糊性问题,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项目决策和评估领域。对于实际问题中难以量化的指标,可以通过模糊数学的隶属度函数来确定。

由于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计算所得出的评价结果是对某一个评语等级的隶属度,并不能将所有方案按照优先次序进行排序,因此本文引入灰色理论,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结合运用,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已知信息,而且可以将所有的方案进行排序,解决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缺憾。

2.3 灰色系统理论基本概念

由于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各种事物又构成了许多不同的系统。人们展开对系统的认识并不只是肤浅的认识,而是要更深入地了解系统的本质,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系统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概括地说,信息的不完全主要涉及“参数、结构、边界和运行行为”四个方面。通常情况下,人们使用黑、白、灰三种颜色表示系统信息的完全性,信息完全已知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完全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3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分析

3.1 选取评价指标

对于公路建设项目来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公路项目每一个阶段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都与实际进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不同的阶段采取的工程行为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G220 东郑线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的全过程,深入、系统地分析了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综合影响。

如前所述,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即生态与自然环境、资源能源利用以及社会经济。每一个评价指标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划分,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G220 东郑线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的具体情况,保留影响程度较大的因子,去掉影响程度较小的因子,根据前面介绍的筛选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

3.2 建立评价体系及确定权重

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G220 东郑线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按照前述介绍的权重确定方法进行权重的确定。

4 环境保护措施

本文以G220 东郑线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问题为例,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深入地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问题。为了减小项目的建设给环境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和降低环境影响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

4.1 施工准备阶段措施

G220 东郑线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应尽量利用原有路线,在原有路线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选线方案,从而减小沿线居民的拆迁和耕地占用、原有景观的破坏,动植物原有栖息地的破坏等情况,所有这些都要在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制定出详细的处理和解决方案,降低项目的建设多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等。

4.2 施工期措施

G220 东郑线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在施工建设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①按照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的制定位置设置料场和施工营地等,设置明显的标识或在施工边界设置围栏,从而有效地控制用地范围。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保证项目沿线的水系畅通,有组织地安排施工,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冲沟区段的挖填方应避免洪水多发期。③加强对所有施工人员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不允许非法捕猎野生动物。④施工生活燃料应按照国家要求使用无烟煤等清洁能源。⑤料场的设置应保证合理性,避免改变流向冲刷河岸造成水土流失以及对沿线河流的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⑥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期会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应尽量使用低噪声的设备,并做好降噪措施,并且要做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⑦施工现场应按照施工人数设置化粪池,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之后外运堆肥,生活垃圾集中放置于固废暂存区,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⑧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油类和化学品等落入水中,污染水质。

4.3 运营期措施

①G220 东郑线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沿线的各个站点以及养护工区水系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应不小于项目建设之前的水平。②道路养护过程中会产生废渣,属于危险废弃物,应定期运输至指定场所进行统一填埋。③有关部门应加强对G220 东郑线陶庄至平阴东平界段改建项目养护过程的管理,定期对道路的绿化及其防护设施进行检查。④及时地检查桥梁和涵洞的淤泥情况,并及时地进行清淤。⑤加强对事故现场的管理,及时地处理道路运输车辆泄漏的危险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猜你喜欢

东平环境影响建设项目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茶艺
铁 匠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