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聊新兴互联网造车的成败是非
2019-01-27陈卫平吴浩南
陈卫平,吴浩南
(1.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南昌330000;2.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2017 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山东 青岛266109)
1 新兴互联网造车的优势
1.1 国家政策的选择
国家对于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两大主攻方向就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而互联网造车企业就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的最佳融合点,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分为DA/PA/CA/HA/FA 五个层次,最终发展方向就是FA 无人驾驶,网联化程度分为网联信息辅助、协同环境感知、协同智能决策与控制三个层次,从这两个方面考虑,电驱动比发动机驱动拥有更大的便利性,因为超级电脑可以实现对汽车做出操作指示,ICE 对电脑的响应有500ms 左右的延时,假如车速是100km/h,则将近13.9m 就开出去了,而电驱动可以实时响应电脑的指示,电动车更利于超级电脑的布置,其Auto SAR 架构更有利于发挥软件的优势,更能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
1.2 万物互联的优势
“互联网+”目前已经是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所以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在智能网联,而不在汽车。而不像传统汽车,重点在车本身。智能网联汽车首先是一款智能网联产品,其次才是一台汽车,就如同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智能医疗等,未来互联网也将进一步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网联汽车只是未来智能化社会的一个方面,属于智能出行的一个分支,只不过是互联网在汽车上的一个应用场景,只是互联网众多应用的其中一个,是通过汽车这个载体在出行上的一种实现形式,而这个载体就是新能源汽车[1]。
1.3 硬件通用的现状导致的软件差异设计的优势
互联网企业进入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难度远远小于传统车企进入互联网及智能网联市场的难度,而且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结构较传统燃油车简单得多,机械复杂度远低于传统汽车,但电子复杂度有所提高,整体复杂度更低,通用化及模块化程度更高,所以未来新能源汽车硬件方面的共性生产更容易实现,整车差异性将主要体现在软件设计方面,这恰恰是互联网企业的专长。
1.4 用户需求的更佳把握
互联网的核心就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把握,这种优势同样可以应用到互联网造车上,传统车企出现过很多失败的产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不到位,闭门造车,以卖方市场的设计思维去应对买方市场的现实行情,岂能不败[2]。
1.5 资本市场的热捧
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有互联网巨头及天使投资基金的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比如目前较有代表性的12 家企业:蔚来、小鹏、车和家、奇点、云度、零跑、威马、前途、乐视、爱驰亿维、FMC、游侠,比如:蔚来的投资方就包括腾讯、高瓴资本、京东等;FMC 包括腾讯、富士康、和谐汽车等,而互联网企业目前是最不缺钱的一个行业,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几乎在抽取所有其他行业的血,所以互联网造车企业不管未来真的有没有获取到造车资质,产品能不能够获得市场的真正认可。蔚来和小鹏最有前途,研发能力最强。
1.6 新渠道销售的优势
依据2017年4月发布的新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未来汽车销售的渠道将存在4S 店、汽车电商、汽车超市等多种渠道并存的状态,而汽车电商、汽车超市等更多地依赖于互联网技术,这也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所在。
2 新兴互联网造车的劣势
2.1 缺乏整车生产经验
虽说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传动系统及行驶系统等与传统汽车都存在较大差异,但还是有大约至少30%以上的零部件和供应商是通用的,且整车调校、平台设计等的思路和设计理念都与传统车企较为相似,互联网车企在这个领域确实缺乏经验,但恰恰这几方面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案例积累要求的,是需要时间磨练出来的。
2.2 模式仍未获得国家的认可
目前仍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获得发改委的新能源生产资质,意味着国家对于这种模式仍然比较谨慎。
2.3 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处于概念设计阶段
互联网造车这两年风起,但部分都处于PPT 讲故事、画蓝图阶段,真正出产品、有技术、占市场的目前只有小鹏、蔚来、云度等少数几家。
3 结语
从短期来看,互联网造车只能是汽车制造中的配角,必须依托传统车企或者政策扶持才能发展壮大;但从中长期来看,互联网造车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融合和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