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PDCA质量管理理论加强对高校资金绩效管理的分析
2019-01-27杨松
杨松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
1 PDCA 循环的特点
PDCA 循环是现代管理的一种理论,主要用于强化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PDCA 理论讲等于将工作分为①P(Plan,计划);②D(Do,执行);③C(Check,检查);④A(Adjust,处理)四个阶段,几个阶段互为首尾,周而复始。PDCA 理论具有以下特性:首先,有很强的系统性,PDCA 循环主张地借助整个组织的合力,构建管理体系,通过不同的指标将工作各结算有序组织起来。其次,工作流程可循环,在执行中一次循环解决部分问题,新的工作目标又可进入新的循环,不同的任务通过不同的循环解决。再次,有很强的可控性,在执行中可以通过比照不同分析工作完成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计划或目标。最后,可以不断优化提升,PDCA 理论中工作过程是不断上升的过程,一个结算紧跟一个阶段,一次循环结束,工作目标和质量可以得到提升,循环往复,让工作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2 PDCA 理论对加强高校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2.1 可以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
PDCA 理论总体而言是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完善和强化控制,目标在于解决和改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高校资金绩效管理的根本目标也是需要通过对资金申请从使用、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目标控制,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提高投入产出比,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发展,产出更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战略发展的需求,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2.2 可以强化管理过程
PDCA 理论是一个完整“闭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等四个工作阶段的循环往复,不断优化管理过程,其中计划是基础,执行是关键,检查是手段,处理是结果响应,这四个结算缺一不可。高校资金管理流程与以上四个阶段大体相同,预算编制对应计划阶段,经费使用对应执行阶段,绩效评价对应检查阶段,奖惩环节对应结果处理阶段。两种模式都强调过程管理,强调结果处理,强调各阶段紧密连接、相互促进。
2.3 可以优化管理手段
PDCA 理论的特点是呈阶梯式提升,当一个阶段完成,一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同时会发现新的问题并进入下一个阶段。上一个流程的终点是一个新流程的基础和起点,新流程是上一个流程的延续和提升。高校资金绩效管理同样可以参照这一种模式,上一个预算年度或预算期间可以看作是一次流程,年终决算可以看作是流程终点,其中的管理目标是否完成,可以作为下一个预算年度、预算目标的参考和借鉴,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在下一预算年度进行优化。
3 目前高校资金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管理目标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有些高校发展目标缺乏前瞻性,对自身定位不明确,导致战略发展、学科建设方向不明,一些高校没有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更多的是为了争项目、争资金、争排名,为了申报而申报,对于预算项目建设目标前期论证不充分。容易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率不高。
3.2 预算控制难以落实
有些高校在预算管理中“重申报,轻管理”,导致预算控制存在薄弱环节。有的项目负责人开支随意,轻易改变经费用途,挤占、挪用专项经费现象经常发生。预算考核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发挥刚性预算的监管作用。
3.3 资金使用效果难以评估
有些高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为了完成年度预算,人为扩大开支规模,突击采购、超进度付款,甚至还有虚开发票、虚假开支的现象;有些项目长期不结账,导致预算项目和指标多次结转。以上问题,直接影响项目资金使用的评估。
3.4 监督检查不全面且难以执行
高校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管往往偏重事后监督,对于使用过程缺乏监督手段;有时为了上级检查,搞一些突击监督,日常监督少。没有形成一个全面有效的监督体系。同时监督手段单一,都是一些常规、外部的,缺乏预警机制。没有有效地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直接导致监督职能弱化。而且各个监管智能部门各自为战,缺乏沟通缺乏交流,缺乏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容易使工作效率低下。有时监督对象单一,偏重对票据的审查,对项目自身的申报、使用、评价等环节监管不够。
3.5 绩效评价指标不系统
当前高校专项资金来源复杂,有科研资金、建设资金、质量提升资金等,多种多样,各类资金上级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直接导致评价时缺乏可比性、可操作性,并且难以量化和比照。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高校往往是消极被动地应付上级,难以积极主动落实绩效评估职责,对资金的使用效益关注较少,在考核和激励约束制度上执行不严,致使有关人员意识淡漠,不太注意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更谈不上去提高效益了。
4 加强高校资金绩效管理的重点环节
4.1 科学编制预算
①优化绩效目标。资金绩效目标是资金使用的指挥棒,好的目标能产生好的效果。高校设定目标时应与学校的发展方向有机结合,从源头开始着重关注资金的效益。一般来说,绩效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目标;第二,效益目标;第三,效率目标;第四,效果目标。②科学编制预算。高校专项资金预算在年度预算中可能所占比重不高,但十分关键,需要科学的事前评估和预测。一旦编制完成下达,要严格执行刚性管理,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严禁突破。因此,项目立项,要科学论证,事由要详细并有说服力,逻辑严密。单体项目采用零基预算,必须做到按需编制。对每一个条款要逐条审议,力求节约,杜绝浪费。预算编制遵循完整性原则,所有与项目建设相关的财务收支都必须纳入预算,防止资金体外循环。
4.2 严格绩效管理
对于总体目标,可结合学校情况和工作实际分解为阶段目标,便于跟踪管理,确保资金执行过程有据可依。设立相关的绩效管理岗位,针对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化工具,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实施动态监管,全过程跟踪专项资金指标下达、明细支出、票据、政府采购、项目建设进度等,并对项目效益情况及时评估。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报告,必要时要向学校和财政部门反映经费使用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对偏离预算的情况,要分析原因,属于执行不到位的要及时纠正,属于外部环境原因的,及时调整。
4.3 强化监督评价
要完善监控体系,对专项资金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关键环节重点监控,实施专项资金全过程跟踪,对不符合专项资金预算申报的事项,及时报告和处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机构,分级专人负责,特别要发挥监察人员、审计人员、财务人员的作用。从项目开始时,按照专项资金申报方案,从资金落实、机构设置、制度建立、执行进度、组织推进、财务管理、目标达成、产出绩效等整个项目的所有指标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建设方案、执行不力、进度缓慢的,要及时提醒提示,出现较大的偏差时,要及时分析原因并纠正。按照绩效目标细化、绩效评价指标量化的要求,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运用科学、合理的标准和方法,对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对于评估模式,除了采取现场评价、会议评价等方式,必要时也可委托第三方评价。并将标准、过程和结果进行公示。
4.4 充分运用结果
完成相关评价后,如何正确运用结果也是很重要。一是可以通过奖惩增强使用主体的责任意识。必要时对使用专项资金成果突出的项目、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对行为不当的项目负责人和单位进行问责;二是促进信息公开,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建立相关人员的信用评分机制,对评分较低的人员不予受理;三是量化分析绩效得分,对于无绩效或低绩效的项目予以取消,对于绩效优良的项目可以优先保障,通过上述手段,逐步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良性循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