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人力资源的困境与出路

2019-01-27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民工培育主体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1]2018 年9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的人气兴旺,离不开人力资源结构的完善。迄今为止,农村人口外流现象相对突出,如何做到把人留住,把人才支撑落到实处,支持、培育、管理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是为乡村振兴助力的一项重要抓手。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人力资源面临的困境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培育机制不完善

一是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一些农业企业。然而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更离不开制度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要制度的支持,土地制度、集体所有权制度等的不完善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受限。

二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到位。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户,虽然种植养殖经验丰富,但由于知识水平,眼界有限,常常在对市场的把握,以及在重大决策选择的面前容易出现失误。农民合作社由于其合作经营或集体经营的经营方式,常常面对利益分配问题。农业企业中又常常出现产业垄断,其他新兴企业无法挤入市场的困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无法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信息、缺少市场化的眼光、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不到位直接影响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三是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融资的需求度越来越高,然而融资贷款的高门槛以及承担投资失败的高风险,使很多想要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列的经营者望而却步。因此缺少资金来源也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缓慢

一是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观念问题。之前的教学都秉持着“学而优则非农”的旧观念。且由于一些农民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接受外来新知识、新模式的能力不强,不懂就放弃的现象也十分常见。更有些农民对新兴的互联网培训模式认识滞后,处于不信任、不愿意尝试的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如果不够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没有足够的宣传和推广度,依然保持大众化、快餐式的培育模式,便发挥不了使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化作用,便不能真正改变农民的社会地位,同时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身份便得不到社会认同以及自我认同。

二是由于农村的网络发展并未完全普及、网络人才的匮乏、基础建设的相对落后,限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模,影响力无法进一步加深,导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无法满足农民个体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和技术注入较少,缺乏能够应用的面向“三农”的数据平台、信息网站、培训基地。而且随着农业需向规模化生产跨进的这一发展前景,农业经济面临着更大的资金缺口和政策保障。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对象缺乏,人力开发不足。农村高素质人口都因升学转移到了城市发展,再加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的部分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面临老龄化和空心化问题。人口素质状况普遍不高也制约着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和进程。

(三)回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环境有待优化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可以从城市带回其外出务工的资本,经验、人脉、技术等,对乡村振兴人力资源的扩充和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如今仍然有多方因素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经调查,大多数的回流农民工为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技术的老一代的农民工。[2](P80)且返乡后由于家乡缺少利于创业的经济政策支持,为其提供的创业环境不佳,返乡农民工回乡的选择也并非创业。规模化的企业过少,用人需求不高,也导致了返乡农民工就业机会匮乏。同时多数返乡的老一代农民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年龄偏大只能从事一些低端产业。而年龄较低、素质较高、有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于农村,城市的生活环境较好,娱乐方式较多,而且发展前景更好,普遍回乡意愿并不高。

(四)农村基层组织队伍自身建设不完善

为了积极应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变革,基层组织也要搞好自身建设。目前我国农村的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仍在逐步完善中,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基层组织的办公经费不足,农村的基层干部办公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动力不佳。且由于农村基层组织队伍成员往往受教育程度有限,思想观念陈旧无法及时更新,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顺序不明确。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往往受传统农业发展思路的约束,无法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创新思路,跟不上农业现代化的大趋势。农村基层组织队伍需要注入新鲜的力量,因此优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迫在眉睫。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人力资源提升的突破

(一)逐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培育机制

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和放活土地经营权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前提、基础和关键。[3](P87)首先,放活土地经营权,才能吸引更多的新型农业主体加入到农业生产领域当中来,既加大了农业生产行业的竞争,同时也加大对农业生产行业的资金投入。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低效率、运营模式失败、管理方式滞后的企业将被淘汰,高效率、运营模式成功、有实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以存留下来。

其次,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进行专业的职业培训。培训有利于提高农场主的个人素质,使其增强对市场的把握,对风险的预判以及提高种植技术方面的能力。农民合作社,应制定好合理的分配方式来刺激、提升农民的积极性。为防止农业企业出现地域性垄断的现象,要使土地流转机制公开化、透明化,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保持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最后,优化涉农融资流程,适度放低贷款门槛,使贷款利率水平合理化。可设立支持专业大户及家庭农场等的小额贷款的专项资金,对其进行财政贴息。面对贷款风险承担问题,需建立良好的风险分担机制,给予风险适度补偿,使想要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者无后顾之忧。

(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1.积极宣传,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搜集乡村“能人”,让他们优先参加培训,起到带头引领作用,使其活跃在农业各个领域,传播观念,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来,扩大培训规模。其次,要先从消息最易流通,经济来往更为密切的城乡结合部开展。城乡结合部是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突破口。使城乡结合部成为连接偏远农村的枢纽,为其他附近地区起到模范典型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着力在个别具有典型性的地区展开,一旦成功便可逐渐推广,以“先成功带后成功”,渐成星火燎原之势,逐渐起到改变人们旧有观念的效果。

2.加强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优质环境及平台,也可让更多的培训机构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当中来,使培育点不再单一化,使参加培训更简单更便捷。政府就新型职业农民所需学习及掌握的内容统一制定培训范围,并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使各培育基地可共享交流资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在工作重点上应当有所侧重,不是简单的培训农民如何科学种地、把地种好,这虽然非常重要,但依然停留在原料生产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更多地把目标锁定在培育和提高农民适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劳动技能和创新水平。[4](P304)

3.注重职业农民培育投入的同时也注重产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一种非强制性再教育,参与主体的积极参与是培育工作开展的前提。[5](P145)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府需要有资金投入,同样,农民也需要投入。如网络平台还未完善,农民需去培训机构参加培训,需要来往路费成本、时间成本以及耽误其他剩余时间做兼职所赚成本。单纯靠务工获得收益的农民,对农民职业培训的需求并不大。但靠务农或还有兼职的农民来说,便对职业农民培育有一定的需求。但如果参加培训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小于他们参加培训所付出的成本时,农民参与积极性便会下降。所以政府在确保培育投入的同时,也应考虑职业农民培育所带来的预期收益的产出。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农闲季节时期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三)为回流农民工群体回乡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1.健全乡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良好的就业平台。政府投入资本,设立创业基金,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创业项目,开通绿色创业通道,适度降低项目审批条件,从而搭建一个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吸引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人脉、新市场眼光的新生代农民工反哺家乡,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2.因地制宜。当地政府可以根据乡村的特色,开发利用当地特有优势招商引资,从而为回流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风景优美的地区可以开发成旅游度假村,地处山林则可以以林业种植为主,木材业、水果业都可以随之带动起来,更有地区靠藤编工艺致富。

(四)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1.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加大资金投入。如给予奖励津贴,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充分调动基层组织队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定期对农村基层组织干部进行培训,首先就是要保证农村基层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保持廉洁奉公的品质。其次,要及时给基层干部灌输新的农村发展理念、先进的工作方式、创新的管理思路,以及其他先进村的成功经历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只有领导农村的干部有致富理念,有关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工作思路,才能带领农民们不断致富,最终走向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2.注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干部的选拔,选拔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要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党员干部队伍需要不断更新,平衡好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性别结构。[6](P32)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补贴,吸引有能力、有知识、专业化的人才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3.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制度及条件。目前有部分大学生村官来自城市,对农村的生活有些“水土不服”,导致大学生村官无法融入到农村的生活中去,与当地农民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据学者调查统计,在282 个样本中,有13 个(4.58%)参与村务决策;9 个(3.17%)从事技术工作;70 个 (24.65%) 从事文书工作;27 个(9.51%)从事日常管理,其余165 个(58.1%)并无明确工作内容,哪里有事去哪里。[7](P106)从此项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大学生村官无明确的工作内容。有关部门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可以优先考虑农业户口、有着农村生活经历、沟通管理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根据大学生的专业,还有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特长,看其更适合哪一方面的工作,规划好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深度、广度以及向度。

结语

广大农民作为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振兴乡村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乡村人口的老龄化及空心化严重制约着我国乡村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也面临着谁去实施、谁能实施的问题。因而积极探寻乡村人力资源提升的出路,寻找乡村内生人才力量,注重人才培育,构建全面的人力资源结构,这对于我国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农民工培育主体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何谓“主体间性”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