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前沿

2019-01-27

中国民政 2019年13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老年人

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需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需要处理好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的关系。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居家养老是基于中国家庭养老传统文化的养老选择,社区养老是实现离家近、看得见乡愁的养老选择,而机构养老能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并满足部分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内养老的需求。二是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关系。厘清各个主体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地位,探索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效模式。政府承担着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为市场主体充分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开展监督管理、保障低收入老年人和特殊困难老年人等职责。三是需要处理好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养老服务需求结构在原有的生活照料、助餐等基础上,逐渐追求更多的文化娱乐、健康养生、旅游旅居、老年教育,追求更加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未来要加强老年人养老意愿、养老服务需求变化跟踪监测,认识老年人健康变化规律,强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四是需要处理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关系。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必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结合区域和城乡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养老服务供给策略。鼓励老龄化严重的城市地区,加快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重要依托,农村互助养老和机构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五是需要处理好普通老年人群养老和特殊老年人群养老的关系。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加强特殊老年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好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全国高龄老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计生特殊家庭老人等。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乡镇敬老院、幸福院等供养机构保障特定老年群体养老服务供给的作用。

摘自:《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需处理好五种关系》,刘厚莲,《中国人口报》,(2019年5月24日第003版)

优化社会保障项目结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求各项目有明确的职责和清晰的定位,否则整个体系运行的效率就会降低。从历史上看,社会保障是基于风险的存在和市场化风险保障机制失灵而出现的社会政策。因此,风险分析是基础,只有弄清楚老百姓需要保障的基本风险,才能建立适宜的社会保障项目。关键在于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和织密网。需要指出的是,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绝大多数风险应由社会成员自行处理,政府没有责任、没有能力、也不应该包办,但是,对于那些应由政府主导提供保障的风险,政府必须担当,以确保老百姓的基本生存、基本发展和基本尊严,据此,织就有效的社会保障网,并朝着这个目标逐步推进。近期可以从若干项目入手。一是基于老龄风险分析和与老年相关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分析,厘清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照护保障制度三者的职责,加快建设老年照护保障制度,完善老年医疗费用保障政策,同时将养老金制度定位于保障社会成员年老之后具有购买基本生活资料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把医疗、照护等风险保障职责从基本养老金制度中逐步分离出去。二是恢复基本医疗保险以保大病为主要职责,逐步废止临时性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把医疗救助的职责扩展到全部医药费用,即不限于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三是将高龄津贴纳入基本养老金制度,整合归并性质相近的各类福利性补贴政策。最终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快速扩展到高质量发展。

摘自:《中国社会保障:从快速扩展到高质量发展》,何文炯,《中国人口科学》,(2019年第2期)

建立综合性儿童保护强制报告响应模式强制报告制度建立的目的是发现更多儿童被虐待与忽视线索,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也鼓励报告“疑似”案例,未来也可能面临报告数量庞大的问题。将收到的报告分为高、中、低三种风险级别,高风险案例使用调查响应模式,中、低风险案例使用替代响应模式,也被称为三级干预模式。预防是保护儿童的重要手段,预防能有效减少对儿童的伤害,具有极高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预防与干预相结合才能构成儿童保护的完整体系,但预防的对象应该是还没有被发现存在儿童虐待与忽视的普通家庭,而不是被报告存在虐待与忽视嫌疑的家庭。我国目前已有预防模式的实验。2013—201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全国妇联合作在云南省华宁县试点“社区儿童保护”的项目,探索出“三级预防”儿童保护模式。2017—2019年,试点扩大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及云南省的共6个县,不同地区的运用已经证明该模式的有效性。“三级预防”是将儿童保护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事前”为第一级预防模式,侧重宣传与倡导,宣传对象包括普通家长、社会公众及儿童;“事中”采用第二级预防模式,主要功能是发现与报告,通过对与儿童密切的公职人员或社工等的培训,使其具备识别儿童受暴力的能力,并建立相应机制接受报告;“事后”采用第三级预防模式,主要是对接到的报告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将接到的个案按风险程度分成高、中、低三个风险分级,再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该工作模式仍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尤其是个案的分级干预流程与方式仍不够规范、技术也需要提高,美国差别响应模式恰恰在这方面经验成熟,两者可以有效结合以构建我国集预防、分级干预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保护强制报告响应模式。

摘自:《美国儿童保护强制报告制度响应模式的新转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杨晶,《社会发展研究》,(2019年第2期)

社会组织党建的破解路径一是提升认识,激发社会组织成员主观能动性。切实改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现状,解决党建活力不足的相关问题,必须要从思想认识层面入手,增强社会组织成员以及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的主观思想政治意识,激发社会组织成员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好社会组织建设与党建工作的关系,无论社会组织规模大小、人数高低,都应当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定期开展相关表彰活动,提升党员的引领作用和先锋作用,促进内部和谐。二是落实保障,确保党建活力和生命力。夯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必须从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两个层面来落实保障,确保党建活力和生命力。在人力资源层面,要加强党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点联系、组织任命、公开招聘、协商委派等方式,挑选一批政治方向明确、业务素养过硬、业务经验丰富、热爱党建工作、能够团结社会组织成员和群众的党务人员专门负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财力资源层面,各级财政应当加大社会组织党建领域的专项经费,确保社会组织拥有最基础的党建宣传栏、党建活动室、党建会议室以及党员电教设备等软硬件设施。为了减少财政压力,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探索组织部、宣传部、社会组织工委、社会组织共同协作的党建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在党建层面的优势,实现场地共用、资源节约和资源共享。三是创新引领建设。社会组织相关主管单位可以引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人员,利用现代化媒体工具来开展党建创新工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社交论坛等微媒体终端,延伸社会组织党建的覆盖范围,增强党建工作实效,为社会组织成员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除此之外,社会组织党建负责人员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工具,实现党建内容的丰富,通过在互联网终端开展征文比赛、革命诗歌朗诵比赛、微电影拍摄大赛等活动,挖掘社会组织成员的发展潜力,激发其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

摘自:《社会组织党建的突出困境与破解路径探索》,杜学礼,《智库时代》,(201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会保障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