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打造区域性功能型农村福利院
2019-01-27□
□
近年来,湖北省应城市开展农村福利院委托经营试点改革,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区域性功能型农村福利院,取得实效。
坚持“三不变”,下足“改”的功夫
坚持公益性质不变,改出管理新模式。应城市与第三方运营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和托管运营协议,将农村福利院人员、资产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民政部门负责供养对象认定、资金拨付、接收安置、安全管理监督;乡镇政府负责属地管理、日常监管;第三方机构负责为集中供养对象饮食起居和照料提供护理服务。目前,该市已有11所农村福利院被接管运营,占全市农村福利院的66.5%。
坚持国有权属不变,改出居住好环境。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基础上,按照“公益性质不变、资产权属不变、主体责任不变”原则,进一步强化民政、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监督意识、监督职责,乡镇政府由自主经办变为监督管理,所有农村福利院院长由所属乡镇民政办主任兼任,每半月到福利院检查一次,全面了解生活、服务、安全等方面情况,遇到不规范事项及时整改落实。
坚持理念宗旨不变,改出服务大队伍。接管后,民营方为整合的6所农村福利院按比例配备院长、副院长,护理人员65人。同时,积极招聘、多方引进专业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护理知识、实操技能、职业道德、岗位规范等教育培训,提高人员待遇,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护理队伍。
着力“三提升”,下足“建”的功夫
建好生活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充分激发民营资本优势与活力,在政府及政策扶持引导下,改革运营方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及资金优势,投入巨资对所接管运营福利院进行全面建设,取得实效。目前,经营方已投入1800万元,对郎君镇、城北街道办事处、天鹅镇、三合镇、田店镇、四里棚街道办事处农村福利院全面升级改造,扩建场地合计10000平方米,维修改造住房5300平方米,新增供养床位536张等等。
建好三种模式,提升服务理念。一是创办医养结合“两院”合作模式。与当地乡镇卫生院签订服务协议,定期为入住老人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老人常见病、慢性病实行24小时上门诊疗,让供养老人有病及时检查。二是设立“第三方”市场服务模式。帮助入住供养人员承接一些简单的手工作业,既充实生活,又可获得一定报酬。三是开启老人“自给自足”模式。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把种植区划分到人,实行耕种责任制,种植时令蔬菜,菜品成熟后由经营方按市场价格购买,付给耕种人劳动报酬。
建好交流平台,提升服务质量。一是搭建情感交流平台。福利院设置“亲情室”,及时了解老人心理状况,达到交流感情、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二是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定期为老人“送知识、送戏曲、送服务”,进一步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落实“三机制”,下足“管”的功夫
落实联动机制,每月沟通到位。严格落实三方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工作交流沟通,民政部门及时将新出台政策和养老工作标准化要求向民营方宣传,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同时,民营方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诉求向民政部门和乡镇政府沟通,三方会商解决,管理得到落实,服务得到提升。
落实安全机制,定期检查到位。民政部门组织工作专班,定期与消防大队、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对试点农村福利院开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检查,确保福利院安全。对疏于管理和因为工作不到位发生的安全事故、服务质量差、管理混乱等情况,经过调查核实后,扣减委托经营费用或终止合同,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落实责任机制,考核评估到位。经营方按照《湖北省农村模范(合格)福利院标准》做好五保对象供养工作,并与乡镇政府、市民政局两级签订责任书,履行职责。委托经营内容和考核标准,实行一月一自评,一季一考核,一年一评估,考评结果与委托经费直接挂钩。2018年以来,经考核评估,经营方按章操作,经营顺利,获得了较好口碑和社会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