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梭罗生态美学思想探微
——以《瓦尔登湖》为例

2019-01-27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瓦尔登湖梭罗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学院 210037)

梭罗,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瓦尔登湖》是他独居瓦尔登湖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所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东西。19世纪中期,人们疯狂贪婪的占有有限的自然资源,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污染。《瓦尔登湖》被公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美国著名生态批评家劳伦斯.布伊尔尊称此书为“绿色圣经”,称梭罗为“环境圣人”。

一、自然之美

(一)“人类中心主义”

19世纪的美国正处在用牺牲自然生态环境去换取经济的快速增长,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梭罗看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并主张回归自己的心灵并接近自然。在梭罗眼里,大自然生机盎然、充满灵性,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梭罗的思想深受爱默生的影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原因就是“人类中心主义”,这也是传统美学的缺陷,过分的强调人类的利益,忽视了生态整体理念。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过分的支持“人类中心主义”,但是也不能完全的支持“生态中心论”,人类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不会打破生态系统和生物环链的平衡,从而对自然作出可持续性的保护。1早在梭罗四岁的时候,他母亲带他穿过了这片树林,来到了瓦尔登湖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梭罗热爱自然的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的显现。在《瓦尔登湖》中,梭罗首要表达的就是人与自然亲近的生态美学思想,人们要走进自然,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生态美。梭罗大量的篇幅描绘瓦尔登湖的春夏秋冬的景色,暑往冬来,周而复始。梭罗对大自然的观察也很微妙,他说到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季节变更因此也通过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交流完成了人们精神之旅的循环。

(二)诗意的栖居

梭罗说:“孤独并非以一个人和他的同胞之间的空间距离来衡量。剑桥大学拥挤的宿舍里的勤奋学习和沙漠里的托钵僧一样孤独。农民在田里、林间除草、伐木,独自忙了一整天也不觉得孤独,因为他有事可干”2。当人们投入到自然之中,就不会感到孤独,就如梭罗一个人在瓦尔登湖的两年时间里也没有寂寞感。沉浸在大自然的夜空之下,浑身都充满着喜悦,带着一份奇异的自由,在大自然中徘徊,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梭罗的思想犹如中国老子的思想,感悟到人与大地,天空都处于宇宙中,在瓦尔登湖生活的两年多时间里,完全地将自己融入自然中,在梭罗看来,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物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梭罗不干预大自然的本性,和谐相处,正如老子所述:“天地清明宁静、神仙灵妙、河谷充盈、万物生生不息。从安静的冬天的夜晚一觉醒来,映入梭罗眼帘的正是这天地自然间浑然而成的清宁。”3

(三)家园意识

梭罗谴责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在文章中,他用大量的语言去批判了人们对自然的蹂躏。梭罗强烈的批判了那些对于自然破坏和索取的人。“但是我比一般的猎人和樵夫更重视保护野生动物和林中植被,好比自己是守林人,如果有森林被烧,哪怕是我自己不慎点燃的,也会感到心痛不已,甚至比林子的主人更难受,更难恢复平静。哪怕树木是林子主人自己砍伐的,我也会心生哀痛。”这些简短的话语都流露出作者对自然遭到破坏时的心痛,他在文中将代表着现代文明的火车比喻成魔鬼,诅咒他们的这种行为。大自然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人类,人类却对其不断的掠夺和践踏。“此时火车已经走远,整个不安的世界都随之而去,湖里的鱼群也不再感受到隆隆的轰响。”梭罗是讨厌躁动不安的人们和浮华的商品,自然逃脱不了人类的破坏,人类为了获得蝇头小利,把风景,把自然中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都拿到市场去卖。

二、生活之美

(一)简单的生活

当大部分人都沉浸在物质满足的喜悦之中,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需求时,梭罗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他告诉我们要去寻找生命中最基本的事实,在讨论了人类所谓的必需品之后,梭罗说到“大多数奢侈品,以及很多所谓舒适的生活方式,不但没有必要,而且确实阻碍了人类的进步”,在奢侈和舒适方面,伟大智者的生活往往比穷人更简单,更朴素。梭罗对生活的态度简单明了,他说“所谓房子,不过是地道入口处的一个门廊罢了”,所以他的生活是非常简约化的,不经过华丽的修饰。“生态审美观要求在人与自然的无功利的相处关系中感受自然界无穷无尽的丰富性,抛弃消费时代下人类生存的过度物欲和急躁性4。我现在所看到的建筑学上的美,是由内而外逐渐生发的,居住者作为唯一的建筑者,美正是来自于他们的需求和性格——来自于一种不自觉的真实和高贵,根本不曾考虑外在。可以看出梭罗是简单生活的追随者,他认为最朴实,最自然的就是美。

(二)心灵的归宿

梭罗痛恨虚假的人们,他们为了光鲜亮丽的外表而浪费自己的宝贵生命,浪费自己的灵魂,痛恨人们为了贪图更多的物质享受而殚精竭虑。他主张的是内在的精神生活,他认为生命最宝贵的是追求生命的意义和本质。在经济篇中,梭罗说到“在我看来,继承农田、屋舍、粮仓、牲畜和农具是年轻人和我镇上同胞的不幸。因为这些东西得来容易,要摆脱它们的束缚却要艰难得多。”他们看起来生活很富有,但是他们注定变成了文明的奴隶。”“商人的失败大都不是真正金钱上的,而只是因为没能旅行承诺,因为有诸多难处;也就是说,垮掉的,其实是道德信誉。”可以看出梭罗认为商人最重要的还是道德,美德是人的基本素养,一个商人如果想要成功,光赚钱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所以不能追求利益而忽略了道德底线。“我宁愿坐着牛车在尘世自由畅行,也不愿乘坐花哨的观光火车驰往天国,一路呼吸着瘴疠之气”,5这正是一种倡导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活方式的表现,在当今社会也是一样的重要。只有摆脱财产对人的束缚,人们才能发现生活中和生命中的美好,过着简朴不受奴役的生活。

(三)对自由的追求

电影《大鱼海棠》中说到,“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大鱼”6,像梭罗这种放弃工作,追求简单而自由的生活绝不是一种鲁莽的举动,这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洞察力。书中也流露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自由的在大自然中徘徊,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可以看出,梭罗在享受大自然带给他的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在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情况下,他宁愿多花些时间去阅读书籍、去思考,也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换取金钱,他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很多人是在过着平静而又绝望的生活,”简单自由,追求生活的美好,这才是社会生态美学所追求的。在瓦尔登湖湖畔,没有制度的制约,没有外界的打搅,有的只是大自然的陪伴,人的一切都是自由放松的,这才是梭罗认为的真正的生活。在中国古代,庄子以“游”来表达对自由的追求,“游心于德之和”,“游心于物之初”,在庄子的世界里,自由和超越代表了人的一种存在状态。所以,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自由的生活向来都是人们所追求的。

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物质上的享受,但是人们为此也付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好在人们及时意识到了生态问题,停止对自然的破坏。梭罗的《瓦尔登湖》呼吁当下的我们要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的美是神圣的,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自然,从自然的角度重新审视生态美。运用生态美学的理论重新去审视梭罗的作品,对于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注释:

1.周碧琬,王全权.论宗炳“澄怀味象”的生态美学思想[J].广西社会科学,2018(03).

2.王家新,李昕译.瓦尔登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133).

3.李永婵.诗意栖息,回归之路—感悟〈瓦尔登湖〉中的“天人合一”[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5).

4.周知新.试论中国兰文化的发展脉络[J].大众文艺,2018(16).

5.王家新,李昕译.瓦尔登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36).

6.王全权.论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及其影响——以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7):20:04.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瓦尔登湖梭罗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卷土重来
环境哲学视域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辨析
梭罗的账单
试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200
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