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困境与出路
2019-01-27西北大学图书馆710000
(西北大学图书馆 710000)
一、大数据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
(一)大数据释义
21世纪以来,信息网络技术有了质的变革和飞速发展,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融入互联网之中。2008年9月《自然》杂志发布了大数据,第一次提出了“大数据”,并对其概念产生的由来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各领域影响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相应的阐述。2012 年,美国政府提出“大数据研发计划”,投资超两亿美元,鼓励研究大数据核心技术,希望能够提高从庞大的数据中提取知识信息,以便促进和加快人类对大数据的探索脚步。2014 年,中国信息网络相关专家学者建议政府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相对应的是,大数据同样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尝试,以期通过大数据加强对公司内部管理、客户开发和维护等。大数据技术指的就是在大量数据中迅速得到有用信息的手段,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必须要创新,而且图书馆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推动大数据与图书馆的完美结合,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的必然要求。
(二)大数据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关联性
运用大数据对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归类、整理等详细的管理,不论是对于图书馆自身的内部管理,亦或是对师生的服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大数据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数据处理的方式方法,其技术得以实现的的支撑关键在于数据分析与处理,这就与图书馆的图书搜集、整理和供人阅读服务的初衷相契合。
二、大数据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带来的挑战
(一)缺乏完善的大数据分析模式
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的时候并没有结合读者的需求,只是简单地对高校图书馆中的藏书资源进行推广,数据的来源比较单一。大数据的数据来源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之所以为“大”,就在于其数据来源的数量之大、类型之多,这种数据并非是人为所能够控制和左右的,是客观的、实时的。大数据的基本特征深刻地自证着自我在高校图书管理与服务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高校图书馆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基于一种传统的、非智能化的思维模式,并不能够有效地实现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现有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不足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于对海量的、无序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只是单纯的依靠传统的计算机,根本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下海量数据的全面、系统、准确检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数据的存储、使用的难度较大,尤其是面对庞大数据量的收集、运算,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人力、财力,因此导致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发展比较缓慢。
(三)图书馆相关设备和资源不足
传统设备和资源构架在更为强劲和宏大的需求之前难免表现得力不从心,高校应该也必须在图书馆设备更新、资源拓展等方面给出更大的支持力度,从而使得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一是高校图书馆可以加大对硬件方面的投资,从而扩大数据资源的储存量;二是要求高校相关领导加以重视,不断探索,从而实现数据资料的重构和优化升级。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策略
(一)创新理念,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断增多,大大提高的高校数据的资源总量,为师生的科学研究提供的便利的服务,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大数据的检索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下,师生难以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找寻自己的资料,从而使得师生检索资料体验差。因此,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数据检索方法,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注重信息化服务,提高搜索引擎效率,帮助学校师生快速的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二)完善知识服务引擎系统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极大增加,一台电脑、甚至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大多数人的信息查询需求。毋庸置疑,这种变化给传统的图书管理与服务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这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同样也带来了改变的机遇和条件,加大对知识服务引擎的开发力度,充分了解师生需求,建立完善、个性化知识服务引擎系统,这或许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数据素养
由于传统的管理服务观念根深蒂固,大多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缺乏信息服务意识、现代化服务意识、数据意识,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数据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大数据时代下,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数据素养是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要转变图书管理员的现代化服务意识,增强其数据素养,就需要发挥管理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学习,及时与读者交流沟通,从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优质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