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民歌浅析
2019-01-27行唐县文化馆050000
(行唐县文化馆 050000)
行唐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南望省会,北顾京津,西依太行山脉,东临华北平原,是“中国红枣文化之乡”和“千年古县”。境内分布有山区、丘陵、平原、河流,物产丰饶,民风淳厚,历来为汉族聚居之地,另有满、蒙、回、藏、壮、苗、彝等13个少数民族,民众基本操北方官话方言。
行唐民歌的产生、发展及艺术特征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风土人情等人文因素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行唐在四千年前设邑、两千年前置县,地处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辽朝时期行唐向北京地区的大移民、明代两次大规模移民以及各个朝代因战乱灾荒等因素形成的移民文化,和枣乡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一起融汇到以行唐民歌为代表的各种艺术形式中。
在行唐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上流传着大量的民歌:有产生于本地的《小五更》《小白菜》《四辈上工》等,有源自于陕北、晋北的《走西口》《五哥放羊》等,有流传于我国许多省份的《送情郎》《孟姜女哭关》等,有从鼓书、琴书、秧歌戏等中转借而来的段子如《梦中风》《小姑贤》等;而近现代民歌,则基本是行唐人自编自唱的行唐故事或行唐人物,如《战斗英雄康福山》、《十七团打龙岗》等。这些民歌在行唐民间艺人一代代的口口相传当中,赋予了它们这方水土的品格、气质,淳朴的就像家乡人一般。
行唐的小调数量最丰富,其次为各种工程号子、农事号子,很少有山歌,包括劳动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时政歌、仪式歌、儿歌等。
这些民歌小调,在曲式结构上,有二句式结构、四句式结构、三句式结构、五句式结构和多段结构等。其中的上下句结构是极富个性的曲式结构,由其生成的三句式结构句尾落音常常构成四、五度关系,而由其生成的部分多段结构的句尾落音都是。
在调式上,以徵调式和宫调式为主,偶见羽调式和角调式,并且调式音中经常出现变徵。
歌词讲究押韵,充分运用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形象生动鲜明,佐以大量行唐方言俚语,乡土气息浓厚;歌词中还大量使用衬词,衬词一是作为歌词字句的“衬 垫”,一是具有一定的情绪特征,对音乐意境的渲染,对感情的表达、对音乐风格的构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调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曲调大多委婉质朴、生动感人,演唱时,多采用叠、打、颤、滑等技巧。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等,多用于民众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
“旧时代的民间小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是很广阔的。有精华、有糟粕,格调高低不一。但其主要内容是表述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与美好憧憬,劳动生产与反剥削反压迫斗争,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种种知识和生活的经验。作品中交融闪烁着生活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乐观主义精神”(摘自《口头镇歌谣集》序)。新时代民歌则热情地讴歌人民当家作主后的幸福生活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荣传统。
同全国各地一样,在行唐民歌中,感染力最强的是情歌部分。大多数情歌字里行间都涌动着挑战封建礼教的反叛情绪,而且痛快淋漓、不加掩饰。纵观此类民歌,可以说处处闪耀着女性光辉,作为作品中主角的绝大部分女性(其中又绝大部分为社会底层的女性)对爱情的质朴、大胆、细腻和忠贞不渝,使其中的大多数男性形象被比照得那么怯懦、委琐和不负责任。这种关于挣脱封建礼教、渴望男女平等的昭示,其意义是远远超越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
抗日战争时期,行唐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民众,注意到民间歌曲这一文艺形式通俗、易于被民众接受和传播的优点,所以以之作为重要宣传武器,充分加以运用,把民间歌曲这一文艺形式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举凡参军、支前、放哨、生产、学习、破路、防特、劝降等等,都有专门歌曲来反映和表现,其在对敌斗争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中所发挥的推动作用,应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在采录、整理过程中发现行唐的民歌小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民间艺人在演唱时具有很大的即兴性,同一首民歌每次演唱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变化;一是多首歌词共用一个曲调——当然它们也不是简单地重复,是随着歌词有所变化的。
行唐民歌的内容题材、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时代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纵观行唐民歌的发展过程,既有北方民歌艺术风格的普遍共性,又有其自身地域民风所特有的个性特征,还有由战乱、大移民、佛教兴盛、手工业发达等形成的文化融合的烙印和抗日红色文化的印迹。行唐民歌历经千年传承和融合,不仅能够生动反映行唐特色地域文化,也能够折射出整个中国历史沿革的影子,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过去,行唐人只要兴致所至,随时都会唱上几句行唐民歌;人们更在节日和庙会、集市上进行娱乐性的表演,这些民歌俨然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和精神支柱。
和许多传统文化一样,民歌在经历了它辉煌的发展时期之后,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迅速走向没落。随着经济基础、文化格局的变革和重构,民歌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严重流失,这种口口相传的民间艺术面临着永远消失的危险。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行唐民歌,现正在寻求一种由单一的师徒传承方式向师徒传承、建立培训基地、学校教育等多方式传承转变的模式。
行唐民歌作为本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是调剂群众生活,丰富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活动,深受本地区人民喜爱,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利用民歌自身所特有的归属性充分挖掘其商业价值,如结合行唐县千年古县、大枣采摘节等活动举办民歌艺术节,利用行唐村庄庙会、集市众多等特点,开展商业性演出等,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