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19-01-26郑秀明

速读·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经典传统语文

郑秀明

摘 要:传统文化灿烂辉煌,能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研读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语文;传统;文化;经典

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灿烂,无比辉煌的。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巨大财富。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它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探求人生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能促进学生识字水平的提高,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还能锻炼其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加强语言文字基础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水

我国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汉族的历史和文化都是通过汉字保存下来的。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增加他们的汉字知识积累,提高其自身的识字能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通过归纳总结来学习中国汉字的由来,如以《‘贝的故事》一文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而使学生了解汉字悠久的历史。教师还可以展示“赚、赔、购、贫、货”等汉字,这时学生就会普遍感到好奇:为什么它们的偏旁部首都有贝呢?趁此机会,教师可以讲道:“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讲贝壳当作钱币使用。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对汉字构造的认知,促进了他们识字能力的提高。

二、研读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包含爱国情怀的篇目。因此,教师通过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比如教师在教授《将相和》中,用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讲述了理解、尊重、宽容、团结的价值取向。我们还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小学课文中的神话故事,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大量的民族特征与传统文化,《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文中的英雄都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教师应引导学生好好学习英雄们的奉献与不屈精神,接受传统文化洗礼。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明白炎黄子孙血脉相连的道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加其自身的文化认同感。

三、充分利用古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是诗的国度、文的国度。我校又是以诗歌背诵为传统特色,各班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古诗诵读”活动,并由各班语文老师和语文科代表负责,指导各班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课内外古诗,并教会了学生如何赏读古诗文。贯彻落实了课前诵读,课内赏读,课外积累、感悟的工作。古诗文诵读的有效开展,给学生开启了思想的窗口,拓展了学生感受的空间,让学生全身心地沐浴在古典文学教育中,道德和情操受到了熏陶。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欣赏、品味。古诗文是典型的传统文化,唐诗宋词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品读古诗,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美与丰富,感受到民族文化底蕴的神采之所在。同时,古诗文中蕴含着的强大的人格力量,能陶冶情操,激人奋进,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发现景色中的美,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课文中有很多写景文章,从南到北,三山五岳,各领风骚。《庐山的云雾》《桂林山水》《走进丽江》……细细品味,这些文章都有浓郁的文化色彩,师生在鉴赏美文、美句、美景的同时,也要领略文字中包含的民族情与民族史,这样的学习才是触动生命与拨动心弦的。

五、倡导课外经典阅读,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在语文学习中,许多学生不但迷上了古诗词,对民族文化的其他内容也开始感兴趣了。在我国的名著宝库里,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不失时机地推荐经典名著,引导学生去读“四大名著”,读《三字经》读《论语》,读《离骚》……,学生因而认识了为祖国“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经典名著有助于学生养成“天下为公”的理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我想对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应该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途径。

六、利用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传统节日活动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好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于是,我们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以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进行语言实践。如在春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春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春节有哪些别名?春节的来历是什么?你知道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我们要如何扬弃?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出板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風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意义深远。

我们要以语文教学为载体,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平台,使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与丰富多彩,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操。

猜你喜欢

经典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