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稳妥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2019-01-26徐建中
徐建中
当前,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众多,患病率居高不下,且因病致残、致贫现象十分突出。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对促进患者家庭幸福和社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视频会议精神,在出台实施意见,开展摸底排查,进行服务试点,强化机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夯实人才队伍,制定标准规范,完善政策支持等方面出真招、动真格、下真功,推进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取得良好开端。然而,与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重视程度不高、服务资源匮乏、专业力量薄弱等问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8年1月,民政部等4部门联合召开的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视频会议对提高和统一各级民政部门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要把解决站位问题和认识问题作为深入推进这项工作的首要问题。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抓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在全国第十四次民政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民政部门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做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既关乎“三个聚焦”,又与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息息相关,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的最具体、最实在的行动。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高度,部署和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民政部门牵头抓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是党中央赋予民政部门的新职能。2014年中央明确提出由民政部、原卫生计生委共同牵头推动精神卫生防治与康复能力建设。2015年国务院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明确要求民政部会同残联、发展改革、卫生计生、财政等部门制定支持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工作发展的保障政策。各地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牵头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是党中央赋予民政部门的职责。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角度出发,切实承担起牵头职能,协调和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发展。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是做好残疾人福利工作的内在要求。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和工作推进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是完善和巩固家庭功能。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一方面能直接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解决康复和回归社会的问题,这是残疾人福利工作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增强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监护功能,缓解家庭精神、经济压力,这是残疾人福利工作的内在要求。另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做好了,能够从源头上减少精神障碍患者流浪乞讨现象。我们要从残疾人福利制度安排与工作推进的角度,深刻认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重要性,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切实加快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扎实稳妥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是我们指导和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从各地了解的情况看,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推动实施。要争取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民政绩效考核体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由民政部门牵头,财政、卫生健康、残联等部门和组织参加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理顺工作关系。要推动形成省、市、县三级服务网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层层有人抓、项项有人负责,真正将《意见》精神落到实处。二是要抓紧制定和落实实施《意见》。各地要把握工作进度,协调相关部门,抓紧制定完善本地区具体实施意见。已经出台具体实施意见的,要切实按照目标要求,落实相关工作;尚未出台具体实施意见的,要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要进一步梳理本地区各级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制约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关键问题,真正发挥好政策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协调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三是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民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工作规范,为各地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指南和工作指导。各地也要抓紧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并通过召开推进会、开展培训等方式,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特别是各市、县民政部门要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意见》提出的目标要求,细化分解任务,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形成多样化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需求。四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地要通过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加大彩票公益金投入等方式,统筹保障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经费。民政部本级彩票公益金已将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补助地方项目,并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各地也要参照民政部做法,安排本级彩票公益金配套,积极开展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着力培育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社会组织,鼓励和引导各方面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
再次,要注重统筹兼顾、搞好工作结合,增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效果。民政部门在精神卫生领域承担着许多职责,各地要注意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不断增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效果。当前要突出抓好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加强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有机结合。从一些地方的经验看,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不仅对做好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各地要按照民政部关于每个地级城市都有一所专门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要求,全面落实“十三五”社会服务机构兜底工程项目规划,配合民政部编制好“十四五”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规划,加快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步伐。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和社会力量,加强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医疗能力建设。要通过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的全面加强,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工作的加快发展。二是要与做好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民政部门承担着配合政法部门加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的职责。患者日常监护,是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短板,也是政法部门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一些地方的经验表明,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能有效解决这一短板问题。为此,各地要从构建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体系的角度入手,通过社区康复机构落实集中照料、功能训练、心理疏导等措施,最大限度实现患者病情可控、行为可防、康复可预期,使民政部门配合政法部门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三是要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脱贫攻坚是当前民政部门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2019年,民政部把助力残疾人精准脱贫、如期脱贫作为残疾人福利工作的一根主线,先后印发了《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做好“福康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并相继召开视频会议进行部署。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与脱贫攻坚也密切相关。目前,民政部正在通过梳理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把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同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各地也要在政策制定、资金安排、项目实施、工作指导等方面,切实考虑贫困地区实际,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体现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特殊关照,充分发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