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厚学理性
2019-01-26辛向阳
□ 辛向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贯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了理论逻辑与现实发展,贯通了原理守正与实践创新,有深厚的学理性、思想性,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新理念新论断。
一、“两个决不会”和三个为什么
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时特别谈到过“两个决不会”。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的这一重要论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仍然有其生命力,没有消亡;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蓬勃实践了100多年,还会出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那样的曲折;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预见的共产主义那么美好的社会,还需要经过很长的历史发展才能实现。
要把握这一思想,就必须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进行系统地理解。这一思想是十分完整的一段话。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特别要注意的是,马克思在这一论述之后马上就讲,“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1](P33)这段论述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第一个决不会,我认为至少包含三个含义:
首先,在新社会形态建立的过程中,物质条件归根结底起决定作用,不能离开建立新社会的物质条件去单纯地谈社会制度的建立,也就是说,如果新社会形态建立的物质条件完全不具备,这一社会是不可能产生出来的。马克思在1850年底写成的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的长文《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2](P176)
其次,社会形态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指的是所有该社会形态国家整体的生产力状况,不是仅仅指一个国家的生产力。例如奴隶社会形态下的所有国家综合的生产力状况、封建社会形态下的所有国家综合的生产力状况、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所有国家综合的生产力状况。
再次,社会形态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的过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时候,可能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的过程。因此,前一个社会形态的衰落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开始建立起来,而法国则是100年后即在1789年大革命后才摧毁了封建制度,德国是在1848年二月革命逐步消除了封建制度“奥吉亚斯牛圈”。也就是说,封建制度的衰落是经历了近200年的历史过程的。在这200年中,封建社会形态下的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是高于资本主义的,只是到了1848年革命之后,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才开始高于封建社会形态。
2、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第二个决不会,我认为包含两个含义:
首先,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是以与这种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生产力为基础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不了封建社会形态;在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不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不了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不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所以,马克思明确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其次,只要是物质存在条件已经成熟的条件下,与这种物质条件相适应的社会形态就会产生。但是,不一定是在这种物质条件最成熟的国家,而是很可能在条件相对不是太发达的国家。同时,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在没有具备一定程度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前,是建立不起来的;即使在某种情况下人为地把它强行建立起来,也是不稳固的,难以持久存在下去。如果政治上层建筑强制地维护这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必然会造成生产力的停滞、倒退和破坏。
3、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曲折、共产主义的漫长是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
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很强的生命力,短期内资本主义不会出现总危机的迹象。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准备。
首先,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整体的生产力大大高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仅就GDP而言,世界经济中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有9个资本主义国家。2018年的GDP是:美国:20万亿美元;日本:5万亿美元;德国:4万亿美元;英国:2.8万亿美元;法国:2.8万亿美元;印度:2.7万亿美元;意大利:2.1万亿美元;巴西:1.9万亿美元;加拿大:1.7万亿美元。9个资本主义国家的GDP总量是45万亿美元。5个社会主义国家2018年GDP是:中国:13.4万亿美元;越南:0.25万亿美元;古巴:0.1万亿美元;朝鲜:0.03万亿美元;老挝:0.02万亿美元;共计:13.8万亿美元。社会主义5国的GDP与资本主义9国GDP:13.8万亿美元:45万亿美元。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只是资本主义国家的1/3。要想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还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高科技,要从经济总量上超过资本主义,在经济质量上高于资本主义。还要看到,美国社会生产力孕育出来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从短期看,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能够代替美国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其次,苏联、东欧之所以出现解体、剧变,除了共产党自身建设出现问题以及西方的“和平演变”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生产率长期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据苏联官方公布的资料,20世纪50年代,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30%,农业劳动生产率则为25%;到了80年代上述两个指标分别为55%和20%—25%。1980年苏联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为14490斤,而美国为159335斤,美国是苏联的近11倍;生产肉类分别为1149斤和16133斤,美国是苏联的14倍。[3]整个苏东地区社会主义国家整体的生产力水平长期低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再加上执政的共产党制定的一些政策没有能够很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诉求从而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以至最终出现失去执政地位的历史悲剧。
再次,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有极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物质要极大丰富。不仅如此,这种生产力创造的成果还能够为全民共同享有,能够为所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物质保障。这样的生产力的出现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几十代那是多长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要大幅度超过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要使资本主义国家都要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其创造的生产力为人民所拥有、所享有。
把握了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的思想,理解了“三个为什么”,我们就能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不为风雨所动,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光有顿悟也是不行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动摇。有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我们都能做到任何情况下我自岿然不动。
二、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建设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敢于与错误思想进行斗争,在斗争中赢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蓝天白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他强调,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4](P30)
1、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的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使我们对于意识形态建设有大格局
首先,这一论断指出了思想舆论领域是复杂的场域,是各种观念交织并存的地方。既有反映新鲜事物的新观念,也有反映旧事物的老观念;既有反映先进生产力的理念,也有代表落后生产关系的理念;既有传统文化折射的观念,也有国外文化衍射的观念;既有原生态的观念,也有集成杂糅的观念。在观念交织的地方,既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也有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外文化的对话,也有传统优秀文化与西方腐朽文化的斗争。
其次,思想舆论领域的复杂性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带来的。由于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不仅有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等阶级阶层和群体,而且还有很多诸如蚁族、北漂、海归、海待和散户等新的社会群体;不仅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劳作,还有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不仅有买卖废品的城市拾荒者等传统人员,还有专门从事垃圾分类的职业工作者。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过去是三百六十行,现在是三万六千行,过去更多的是修自行车的,现在更多的是修无人机的。现在有很多的职业以前闻所未闻,比如搬运共享单车的、快递小哥、外卖送餐者、网络管理者等等。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了文艺界的一些新的社会群体:“近些年来,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大量涌现,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5](P126)社会分层和职业分化,不仅使人们的利益不同,关键是利益背后的价值观念也会出现差异。
再次,思想舆论领域的复杂性是由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带来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局面正在向复杂胶着的方向演化,思想文化的交锋因此异常激烈。美国《华盛顿观察家报》网站2019年4月30日刊载题为《美国国务院为美中文明冲突做准备》的文章称,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的团队正基于“与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作战”的理念制定对华战略。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更是臆言美中之间的冲突是“一场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美国人曾经用所谓的“人权外交”搞垮了苏联,现在又想用“西方文明对抗非西方文明”的文明冲突论来搞垮中国。
2、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的论断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建设提供了真途实径
首先,大力巩固和扩大红色地带,这一地带主要是由主流意识形态、主流媒体和网上正面力量组成的。这一阵地是有强大的历史基础和人民基础的。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有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巩固和扩大红色阵地有无限自信。广大人民群众是巩固和扩大红色阵地最强大的力量,人民的利益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实现。我们有强大的思想宣传队伍,这支队伍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风雨的考验,能够应对任何思想舆论的挑战。进入新时代,巩固和扩大红色阵地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抓好国有企业的意识形态工作。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到红色阵地的扩大,必须牢牢抓好。数亿职工坚守红色阵地,任何力量就无法撼动这一阵地。第二,抓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使在校的数千万大学生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世界数百年发展的演变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第三,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进行精心引导和栽培。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第四,为群众提供优美的精神食粮。1927年1月12日,时任苏联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人布哈林在《真理报》发表《辛辣的短评》,评论“叶赛宁现象”。他指出,我们现在经常给读者提供令人吃惊的单调的意识形态食品,而忘记了消费者的兴趣,消费者得到的经常是一模一样的条文和通告,写得单调枯燥,令人恶心发呕。他指出,在群众的需求同意识形态的产品质量之间存在着“剪刀差”。他提出:一个好的文学作品胜过20个纲领。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者就是要不断地去消除意识形态供求之间的“剪刀差”,给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其次,压缩黑色地带,这一地带主要是网上和社会上一些负面言论构成的,也包括各种敌对势力制造的舆论。这一地带既是国内一些诸如历史虚无主义、儒化社会主义等负面舆论的集散地,也是国外诸如普世价值、西方宪政民主、三权分立、新自由主义等输入性舆论的汇入地。压缩黑色地带,首先必须与负面舆论进行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的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对黑色地带,要勇于进入,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斗,逐步推动其改变颜色。”[4](P30)要改变其颜色就要有勇气,特别是面对“西方宪政民主”这样的思潮。一些人论及“西方宪政民主”似乎底气都不太足,感觉讲不出。实际上,在21世纪的今天,西方的宪政民主更是宪法专政的代名词。西方国家通过复杂的法律体系把人民群众彼此隔绝开来,使之无法形成反对资本的整体力量。资本家会利用议会的法律创制权确保资本的利益,特别是不断增强维护资本利益的国家机器的力量。每当资本遇到劳动阶级的威胁,资本就会创制新的法律条文来消除这一威胁,法律永远走在资本的身后,为资本撑起保护伞,这难道不是宪法专制吗?其次,一定要防止黑色地带的负面舆论向经济领域渗透,甚至与某些经济成分勾连在一起。要密切注意各种所有制发展中出现的意识形态动向,及时切断向企业渗透的负面思想舆论。
再次,转化灰色地带,这一地带处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既没有鲜明的正能量,也没有明显的负能量,往往是一些格调不太高、内容不高雅的东西。你讲红色的内容,他有时候就会消解你的红色,把红色变成粉红或者是淡红、暗红;你讲主流思想,他有时候就会把主流引向支流,把大道之理变成枝枝叉叉的小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灰色地带,要大规模开展工作,加快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防止其向黑色地带蜕变。”[4](P30)怎么开展?一定要引导人民树立理想信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引导人民自觉地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一定要注意社会群众的分众化、小众化,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把负能量的思想舆论尽可能地转化为正能量。
三、三大方法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直强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发挥着重要作用。
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多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题,先后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2013年12月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5年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这三次集体学习告诉我们:第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十分丰富。他不仅讲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而且讲到了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等。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科学指南,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锐利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6](P187)
2、大力发展时间形态的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就要科学总结马克思关于资本运动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思想。马克思十分重视资本的时间性,他指出:“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7](P33)时间经济表现:一是时区经济形态,即以时区的互补为基础发展交易性经济,从而以时间节约空间。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他说:“伦敦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金融城则是伦敦的心脏,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现代英国金融发展、经济跳动的强劲脉搏。在这一平方英里的土地上,管理着全球4万多亿美元的庞大资产,创造了英国3%的国内生产总值。”[8]二是靠时间累积推动经济增长的形态,我们也称之为皮凯蒂形态。皮凯蒂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在2013年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中提出一个著名论断:每年1%的增速意味着重大的社会变革。他指出:在30年的时间里,每年1%的增长率对应的累积增长幅度超过35%,每年1.5%的增长率对应的累积增幅超过50%,“年增长率只有0.1%—0.2%的社会一直在重复自我,从上一代到下一代几乎没有改变,就业结构、财产结构也相同。而每年的增长率达到1%的社会(就像大多数发达国家从19世纪以来的情形)则发生着深刻而持续的变革。”[9](PP74-75)保持经济稳定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三是时序经济。充分延伸经济活动的时长,促进夜间的经济活动,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知识密集型。这种经济提升的是单位时间的经济效能。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首次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是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这些产业的单位时间效益非常高。2017财年,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全球总收入为264亿美元,德勤为388亿美元,普华永道为377亿美元,安永为313亿美元,加起来为1300多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00亿。
发展时间形态的经济就要提高政府的时间效能。2018年3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回答了《中国日报》记者关于“放管服”改革的问题。李克强指出:“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今年要在六个方面下硬功夫,你也可以把它形象地说成是六个‘一’,那就是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现在我们开办企业的时间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说已经降了不少了,但是全国平均还有22天,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们项目施工许可的办理时间就更长了,所以必须减繁。”最近几年,浙江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放管服”改革成功的范例,“数据跑路”真正代替了“群众跑腿”,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通过政府效能的提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这也是对时间形态经济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