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领导干部政德建设问题探析

2019-01-26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政德道德领导

孔 聪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基础教研部,山东 济宁 272000)

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就十分重视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政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1]在党和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政德建设绝非一日之功,领导干部政德失范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有些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和干群关系,这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总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并且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2]可见,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有益成分,牢固树立“从政德为先”的执政理念。儒家“为政以德”思想蕴含的行政伦理内容,对政德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深入学习儒家“为政以德”思想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对提高领导干部政德修养具有重要价值。

一、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核心理念

(一)修身正己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推崇先贤圣王的“德治”思想并将其作为理想的社会治理方式,认为个人修养是为政之根本,且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针对执政者道德素质低下的状况,孔子明确提出“崇德”的主张。“为政以德”思想的一个核心层面,就是执政者的言行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要求,努力做到“修身正己”。在“德治”的实施方略上,儒家认为应充分发挥执政者的道德示范作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执政者的综合影响力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命运与走向。只有执政者时刻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就会起以上率下的作用。这样,社会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为此,儒家将执政者自身素养的提升及对百姓的教育感召纳入“德治”的具体措施之中。

(二) 民为邦本

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层面便是对民众的重视。子贡问政,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 三项之中“民信”为贵。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民众的信任与拥护,是社稷兴盛、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这是儒家对历代王朝兴亡交替进行深刻反思后得出的历史性结论。如何取得百姓的信任与拥护,孔子提出:“修己以安人。”“安人”的具体途径,就在于“富民教民”“使民以时”“节用爱人”,旨在用“治心”之策,达到使民服的政治目的。治心为上,是儒家先贤总结历史规律后得出的行之有效的政治策略,是儒家重民观念的集中体现。

(三)重义轻利

儒家认为,对待义利的态度反映了执政者道德品质的高低。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也提倡“重义轻利”。在答复梁惠王时,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孟子·梁惠王上》) 如果执政者重私利轻道义,将获取利益作为处理一切事务的出发点,必将导致政基不稳、社稷崩坏。当然,儒家倡导的义利观并非单纯的去利求义,而是认为,追求利益是人的本能,关键是能否为取道义而舍私利,即“以义制利”。孔子将其概括为:“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论语·宪问》) 儒家的义利思想,重在强调人的道德素养,告诫执政者要充分权衡义利关系并时刻保持警醒。

二、部分领导干部政德缺失的体现

(一)道德意志薄弱

1.价值观念扭曲。领导干部道德意志薄弱必定会影响其对价值观念的判断。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面临与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物时,往往不能充分认清事物的复杂本质,在确保党和人民的利益还是个人私利问题上,权衡不足、摇摆不定。有些领导干部面对利益的诱惑丧失理智,导致正邪不辨、是非不分,为满足个人私欲,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价值观念严重扭曲、异化,逐渐偏离“为政以德”的正确轨道。

2.自控能力不强。在欲望面前底线意识不强、自控能力不足,是少数领导干部道德意志薄弱的集中体现。自控性在道德意志层面居于核心地位,可以促使领导干部以理性思维压制不良思想,能有效地将歪风邪念扼杀于萌芽状态。如果领导干部自控能力不强,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私欲。私欲失控,就会逐渐腐蚀领导干部的道德意志,理性思维最终会被各种诱惑所压倒,从而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3.工作缺乏锐气。领导干部道德意志薄弱,在工作中表现为没有攻坚克难的锐气。有些领导干部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采取绕着走、不作为的处理方式,以“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态度敷衍塞责,不愿直面矛盾,害怕承担责任,导致党的惠民利民政策无法落地,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干群关系疏远,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官本位思想严重

1.官僚主义作风盛行。有些领导干部群众意识淡薄,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抛却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忽视党和人民的利益,没有做到“把群众当主人、视群众为亲人”。在重大决策上,有些领导干部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搞“一言堂”,决策缺乏科学性民主性。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有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家长制作风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干部任免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2.崇官现象突出。有些领导干部思想意识错位,认为自己获得成功的唯一标志,就是职务的不断升迁,将出仕做官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在岗工作的唯一动力。为了能做官升官,他们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欺上瞒下、虚报浮夸,把工作干事当成升官的筹码,在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中摆不正位置,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为捞取政治资本不惜损害群众利益,为走捷径而去“跑官”“买官”,最终走上违法乱纪的犯罪道路。

3.特权意识严重。我们党一贯反对特权,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3]有些领导干部特权意识较为严重,公器私用,利用权力和地位对家属子女的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现象的背后,总能窥探到特权意识的身影。特权的危害极其严重,不仅会严重影响干群关系,造成党的权威性缺失,甚至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三) 贪图享乐

第一,精神上萎靡不振。懒散思想严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存在得过且过的消极情绪。第二,工作上缺乏干劲。干事创业的热情减退,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及自觉的工作责任意识。第三,公务上铺张浪费。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公车私用,违规接待,讲排场、比阔气,有的领导干部借考察学习之名游山玩水。第四,生活上骄奢淫逸。崇尚“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挥霍浪费,生活奢华,沉迷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贪图享乐会腐蚀领导干部的信念及立场,造成领导干部人生观、价值观严重错位,进取意志被削弱,共产主义信仰也随之动摇。领导干部贪图享乐也会影响社会风气,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政风不清则民风不纯,这样,就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造成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同时,领导干部贪图享乐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讲排场、比奢靡、过度消费,与党和国家倡导的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执政理念严重脱节。

三、部分领导干部政德缺失的根源

(一)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塑造带来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文化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选择的多样性,造成了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极易诱发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有违道德标准的不良思想和现象。反映在领导干部政德方面,就是其价值观念发生严重变异。按劳分配和多劳多得是市场经济奉行的分配原则,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成员,同样适用这一原则,但领导干部应该具有更高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切忌把商品交换原则搬到工作中。市场经济一贯遵循自由和平等的价值导向,自由交换和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主体努力追求的目标,这种价值观,如果单纯地存在于经济领域,当然正常且合理合法,但是,如果将其不自觉地带入政治与道德领域,并将其作为领导干部谋划事业、开展工作的主导思想,则极易导致领导干部权钱交易、滋生腐败。

(二)封建残余思想及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袭

受封建残余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袭,有些领导干部很容易忘却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导致理想信念丧失。封建残余思想中,官本位思想、等级特权思想和宗法思想对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干扰较大。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关键期,相关制度及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执法管理中的疏漏也客观存在,这些情况并存极易导致受封建残余思想侵蚀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渗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不同程度地腐蚀着少数领导干部的思想,致使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偏离正轨,逐渐放松了抵御诱惑的自觉性,自律意识逐渐弱化,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最终导致政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三)政德建设相关制度尚不健全

从政德建设现状看,试图通过领导干部自我约束来达到提高政德水平的目的,这种寄希望于非强制手段就可达到良好效果的预想,在一定程度上使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变成了单纯的道德说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难衡量和把握。由于道德规范并不具有强制性,因此,领导干部政德水平的提升,往往依赖个人的主观意识和努力,如果领导干部放松道德自律,就容易出现政德失范的现象,最终导致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走向虚无化。另一方面,政德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及制约体系,监督制度、监督机构和执行机关等方面的建设均存在不足。正是由于监督体系相对滞后,使得领导干部腐败成本大大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德建设的进程。

四、汲取“为政以德”思想精华,促进领导干部政德建设

(一)强化领导干部道德自律,修身正己

儒家将“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把为政者的道德素养作为能否有效执政的关键因素,这对加强当前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1.深刻认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人的自利性动机是客观存在的,领导干部腐败堕落,无不是受自利性驱使,进而导致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偏离正确的航向。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德性修养,竭力摆脱自利性的束缚。权力、动机和机会是腐败成行的三大要素,其中,抑制动机最为直接有效,而动机的抑制,则需要道德素养的提升。领导干部务必认清“修身正己”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以身作则、正人正己,以个人感召力示范引领整个团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自身修养,“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4]“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将“严于修身”置于首位,也体现出党对领导干部提升道德素养的高度重视。有种观点认为,道德规劝远不及法律强制,只有强制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言行,才能树立起政府公职人员的良好形象。这种观点虽有道理,但有失偏颇。因为道德是法律的必要补充,用儒家修身思想塑造领导干部理想人格的策略与法律强制作用的实施并不矛盾。

第一,道德素养在法制的贯彻执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在同一社会法制环境中,道德素质较高的人,违法的概率相对较低;道德素质低下的人,情况则相反。

第二,法制执行者道德素养的高低,会影响执法行为的公平、公正。由此看来,单纯依靠相关制度来规范执法及预防腐败风险是远远不够的,制度只是规定了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及权力范围,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何种方式和态度,则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当权力和利益发生交锋时,如果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不够,就极易受到诱惑,导致政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因此,借鉴儒家“修身正己”思想,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是促进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2.始终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5]领导干部必须将廉洁自律作为修身之本和为政之要。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领导干部坚守廉洁自律的前提,在于知规明纪、知行合一。“很多领导干部犯错误,最后在忏悔书中都说对党章和党规党纪不了解、不熟悉,出了事重新学习后幡然醒悟。”[6]足见领导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党章党规是党的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的根本意识,将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落到实处。要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将学习党章党规作为首要精神追求,注重把学习党章党规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务必做到细心研读,精准领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党章党规入脑入心,时刻手握戒尺,严守党纪党规,确保不越轨、不逾矩。

第二,坚持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坚守“四条底线”,即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和道德底线。领导干部要对照标准常思常想,将知底线、不越线作为修身正德的人生必修课。严守法律底线,就是要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使领导干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确保其行政行为不越红线、不触底线。严守纪律底线,就是要严格按照党性原则办事,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政治立场不偏不移。严守政策底线,就是要坚持政策刚性,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守道德底线,就是要为官先修身,律人先律己。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一项人生追求,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第三,慎独慎初慎微。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要“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7]慎独,就是要提升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慎初,就是要筑牢领导干部的心理防线,坚决守好“第一次”的关口,不迈违反党纪国法的第一步,避免为贪一时之利而贻误终身。慎微,就是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审慎意识,高度重视和谨慎处理细小的事情,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坚守宗旨,执政为民

1.强化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综合分析领导干部政德失范的原因,可以看出,宗旨意识淡薄是重要因素。因此,第一,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营造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将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8]第二,要正视当前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例如,有些领导干部有意脱离群众、心中没有群众,或对待群众感情不深、联系群众作风不真、服务群众措施不实,抛却了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光荣传统。有些领导干部忘却初心,将为人民服务变为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福,任其发展定会走向堕落的深渊。这些思想及行为都是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巨大阻力,所以,很有必要借鉴儒家“民为邦本”的重民思想,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彰显执政为民的高尚情怀。

第一,要对群众饱含深情。领导干部要视群众为亲人,做到热爱群众、融入群众、关心群众,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第二,要正确行使手中权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为人民用好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9]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务必做到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第三,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从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换位思考群众面临的各种问题,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尽力解决群众疾苦,保障好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2.切实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因此,领导干部要把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第一,提升和群众贴心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把自己当成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尤其要到困难群众家中,亲身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要多和群众拉家常、问疾苦,真正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坚决杜绝“办公室里搞调研”的官僚主义现象。坚持群众至上的原则,用真心和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的距离近了,心才能更加贴近;心贴近了,才能真正换来“鱼水情”。

第二,提升引领示范的能力。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领群众谋出路、破难题、促发展。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是广大群众的最现实需求,领导干部只有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的需求,才能获得信任与支持。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更要树立带头人意识,充分发挥自身在政策理解及知识储备等方面的优势,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第三,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好群众矛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当前正值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如果还是按照旧观念、老经验来考虑问题,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要充分认清问题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正确区分问题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明确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最大程度掌握主动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实效。

(三)重义轻利,廉洁务实

1.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官职越高,权力越大,面临的诱惑自然也会越多。在诱惑面前,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及理性的头脑,就很容易丧失理想信念,忘却初心,被“糖衣炮弹”所击垮。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惩治腐败毫不手软,“老虎”“苍蝇”一起打。从近年来被查处的官员身上剖析他们沦为阶下囚的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没能抵挡住诱惑,在义利观问题上没能摆正位置,“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仍在作祟,利用手中职权谋取个人私利,贪赃枉法、巧取豪夺,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途,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因此,面对各种诱惑时,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一句话:不义之财坚决不取。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投桃报李、感恩戴德所迷惑,要敢于拒绝、善于拒绝。如果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义利观,对个人私欲不加以约束和克制,就会一味逐利,进而破坏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受到法律制裁。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对领导干部来说显得尤为必要。领导干部必须明确个人利益的获取要与付出的劳动相对等,只有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出社会价值,才能在领取工资酬劳时心安理得、坦坦荡荡。

在利益主体多元的时代,领导干部同普通群众一样,具有追求正当权益的权利,但绝不能做只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也不能依靠权力和地位优势,大肆搞权力寻租,攫取经济利益。领导干部心中要常驻敬畏,底线不可无,雷池更不能越,正确处理好义利之间的关系,合理合法用权,干干净净做官。

2.努力为群众谋福祉。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绝不是偶然的,是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舍生取义换来的,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开始转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10]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其中的深意,时刻高举为民谋利的大义之旗,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记‘权为民赋’的理念,始终把群众的利益装在心中,把群众的满意放于行使权力的第一位。”[11]做决策时,要以人民群众是否会满意作为依据,真正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要勇于担当、以义导利、不断进取,努力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富民政策,因地制宜寻找发展之路,确保每个群众都有获取正当权益的权利。对以损害社会公平正义而获利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绝不姑息,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群众遇到困难时,领导干部要嘘寒问暖、慷慨解囊;当群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受到不法侵害时,领导干部要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面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岗位,始终和群众站在一起,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猜你喜欢

政德道德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加强党员干部政德建设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