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实干思想的逻辑理路
2019-01-26程刚
程 刚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结合新时代新实践发表了一系列“实干兴邦”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实干思想。习近平实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知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提升人民福祉和获得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理论逻辑:实干的思想内涵与认知标准
(一)实干的思想内涵
实干,顾名思义,就是少说多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事。实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做实事等各种精神的综合反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观点,对“什么是实干”“为什么要实干”“怎么样实干”等论题做出了崭新的回答,赋予了实干思想更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更丰富的科学内涵。习近平实干思想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凡事踏实肯干、愿意付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哲学,是爱国爱民、勇担重任的担当意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创业激情,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奋勇争先、开拓创新的进取意志的有机统一。
(二)实干的认知标准
1.目标指向: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习近平实干思想的目标指向,就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实现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绘就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推进的伟大事业都是为了这一总目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初心的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开拓,都要始终坚持把人民摆在首要位置、始终注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归结为一点,就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兑现党对人民的承诺。
实干为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供了坚实的保证。“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只有实干,才有发展,才能为民生不断改善提供物质基础,实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大提升。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艰辛历程,没有实干精神、不付诸实干,是万万不能成功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实干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情怀、担当意识与实践品格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根本的支撑力量,夯实了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坚实基座。
2.价值原则:劳动本位、狠抓落实。坚持劳动本位是习近平实干思想的基本价值原则。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一切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基点在实干,实干的基础是劳动,劳动是一切财富之母和幸福的源泉。劳动是习近平实干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实干思想体现的崇尚劳动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其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最伟大、最崇高、最光荣、最美丽的价值观念,形成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通过诚实劳动共同致富的热情,释放干事创业的活力,为民族复兴汇聚最大公约数。
狠抓落实是习近平实干思想的现实依托。“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山西右玉县务求时效、狠抓落实的做法大加褒扬,“右玉县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3]狠抓落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依托。只有狠抓落实,才能攻坚克难、梦想成真。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将狠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
3.工作要求: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是实干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4]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道、方法之源,是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锐利武器。习近平实干思想建立在坚实的唯物史观基座之上,实践改造世界,实干改变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实践、实干,不断地使思想转化为存在,使精神转化为物质,让理想照进现实,使理想变成现实,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实事求是是实干的检验尺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和规律行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超越阶段的目标,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空谈。通过实干,让人民有看得见的成果,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搞花架子。习近平实干思想坚持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和韧劲,发扬了“钉钉子精神”,努力将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到百姓的心里,真正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实践逻辑:实干的理论渊源与生成机理
(一)习近平实干思想的理论渊源
1.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强调:“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5]列宁进一步指出:“做出‘革命的经验’是会比论述‘革命的经验’更愉快、更有益的。”[6]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党的几代领导中央集体都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毛泽东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而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再好的理论也没有实际意义。[7]邓小平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8]中国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同频共振、发扬务实肯干精神,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实干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埋头苦干、实干,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更加需要实干精神和实干意志。实践的不断创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创新的实践,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兴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的新贡献。
2.传统底蕴:传统的知行合一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关于实干的丰富思想资源和价值滋养。知行合一、慎言力行是其精华所在。[9]儒家主张“言必信,行必果”,秉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价值认知,为防止空谈,可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儒家的知行合一思想,被广泛运用于当时的治国理政实践,如,“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潜书》) 以及“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史记·儒林列传》)等思想和认识,都反映出统治阶级对实干的充分考量和深刻认识。
习近平实干思想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该抛弃,而应坚持和发展;不该废置,而应继承和弘扬。[10]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实干,多次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告诫全党,以自身的率先垂范,引领全党上下形成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党和国家的面貌有了新的气象,党和国家的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中华民族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要不断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践和要求,赋予知行合一思想新的思想蕴涵和价值底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谱写实干的当代篇章。
(二)习近平实干思想的生成机理
1.现实诉求:推进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紧迫需要。实干是我们解决改革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的关键。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理论当然替代不了实践。离开了实干,任何伟大的口号都苍白无力。强调实干、注重实干,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许多急难险重任务的背景下,坚持实干为要的思想是持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有力保障。
2.个人特质:卓尔不凡的成长与从政经历。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习近平实干思想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断实践检验而成熟起来的。习近平不凡的人生际遇和从政历程,在其实干思想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延安插队到正定启航,从主政福建到治理浙沪,再到领航中国,[11]习近平一步一个脚印,每一层级都扎扎实实且卓有成效。在每个阶段的治理实践中,习近平实干思想的逻辑脉络愈发清晰,视野更加开阔,未来图景更加明朗。
习近平实干思想展现了鲜明的实践成效。陕北梁家河的插队经历,习近平深入了解了人民的疾苦,给他留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信念。带着这种信念,在主政福州期间,他推行“特事特办、马上就办”,[12]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13]在福建大地上悄然成风。2003年到2007年,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施政思路,以“狠抓工作落实动真格”的理念,[14]引领浙江的社会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实干践履党对人民的承诺,深入基层、察访民情,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倾听群众心声,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习近平实干思想是指引中国人民大踏步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遵循。
三、未来逻辑:实干的价值旨归和未来向度
(一)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提供了行动指南
1.习近平实干思想的终极追求就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全党同志的重托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意识到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深刻意识到党在新时代承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担当。习近平实干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实践难题,是新时代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基本遵循。既是一种思想指南,也是一种观念的引导,是我们党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也是每一个中国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基本遵循。[15]
2.习近平实干思想产生于当代中国实践,又服务于当代中国实践。习近平实干思想的基本观点正在转变为中国人民的共识和愿景,其基本主张正在转变为制度、政策、规划和行动。蓝图的实现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现这一目标作了战略谋划和制度安排,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0年,我国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035年,我国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6]
(二)为激发奋斗热情和意志、投身复兴大业凝聚了磅礴力量
1.习近平实干思想体现了广泛的共识。习近平实干思想传达了一种重要信息,即要把我们每个人积极的实践活动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地联系起来。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我们要充分调动千百万人民投身复兴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的实践活动与我国社会、国家、民族形成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程中,我们倡导“实干兴邦”,就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实施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对人们的具体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对微观个体实践活动要进行经验性描述和总结,对现代人命运问题的认识和解答给出了具有说服力和启发力的答案,鼓舞全体中国人民积极地积聚正能量、脚踏实地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习近平实干思想凝聚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力量。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17]意味着,一定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这种前进是持之以恒、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是有合力的前进,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习近平实干思想的伟力,就是要让所有人都成为这个奋斗队列中的同志、伙伴、战友,彼此之间相互感染、相互激励,争做改革的实干家,让奋斗成为激励中国人民一起不断往前走的重要精神力量。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我们只有以顽强的实干精神、不断攻坚克难,才能在新的时代有新的作为。
(三)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1.全球治理需要崭新的思路。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已经深刻的联系在一起,全球化有力地助推着人类的一体化进程,同时也将消除区域差异和实现共同发展的时代课题摆在了全人类面前。习近平实干思想将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置于全球化背景中加以考虑,一方面,要努力营造中国人民实干创业需要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要努力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着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习近平实干思想将对整个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不仅能够指引中国人民走向幸福,而且还会深刻革新整个人类的发展理念,推进人类过上美好生活的进程。
2.习近平实干思想提供了中国智慧。当前,全球治理面临诸多难题,迫切需要各国秉持务实态度,着眼于全人类福祉,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论调,加强全方位合作。随着中国声音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国倡导的务实合作必将赢得更加广泛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党将会以更加实干的姿态,站在全人类的福祉之上,积极投身于自身和全球性事务的解决之中,人类普遍繁荣、共同发展的愿景越来越快的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