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脉络及理论特质
2019-01-26赵卢雷沈伯平
赵卢雷 沈伯平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做了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极大地改善了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建立在对既有党建学说的继承、现实问题的回应和出路指向的实践思考基础上,构成了严密完备的逻辑体系,而且内在的蕴含了鲜明的理论特质,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
(一)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建设学说
1.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党的建设的最初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对从严治党做出专门阐述,但在系列著作中,就党的建设原则及相关理论做了具体论述,从而初步奠定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组建自己的政党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前提条件。但是,一个政党的发展壮大,必须依赖高质量的组织队伍、严格的纪律和科学的理论。
第一,无产阶级政党应由先进分子组成。共产党员的质量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保证。“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2]因此,马克思更加具体地指出:“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两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3]
第二,严格党的纪律。马克思认为,有无完备严格的党的纪律对于保持党的性质和团结具有至关作用。1859年,马克思严肃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事无成。”[4]一个有着严格纪律的政党,必然是战无不胜的。
第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引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才能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革命实践也才能取得成功。而这个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5]这个科学理论是与时俱进的,而非一成不变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
2.列宁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恩格斯基础上,列宁为提高党建思想科学化水平进行了长期艰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发展了党的建设学说,形成了更为丰富的党建理论。
第一,严格把关,确保党员质量。列宁强调:“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政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7]为此,坚决制止那些趋炎附势、巧于钻研的不良分子混进党内,攫取个人权益。所以,列宁主张:“代表会议通过一项决定,把入党条件规定得更严些。”[8]
第二,严明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及政权稳定。列宁认为,党必须有严格的、铁一般的纪律规范。列宁严肃地指出:“如果我们党没有极严格的真正的铁的纪律,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9]
第三,紧密联系群众,厚植执政基础。列宁认为,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取得成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列宁语重心长地说指出:“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机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10]
第四,克服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一个政党处于执政地位,容易致使少部分人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形成官僚风气。这会严重阻碍俄国新经济政策执行及社会主义建设。对此,列宁严肃指出:“不要为官僚主义的极端行为辩护,而要纠正它。”[11]
为解决本地资源性缺水问题,深圳除了积极进行调配水工程建设,还注重依靠科技手段强化管理,谋求通过对水资源有效的监控和调度,实现在丰枯年、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配,最大程度保证水资源的供应。为此开展了 “深圳市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示范项目,通过集成全市所有已建成运行的水雨情、水源地供水计量设施和水源地水质、地下水、污水处理水量自动采集系统的数据,新建28个水源地供水计量设施实时流量采集系统,进一步丰富了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信息,构建了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为提高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关键来源: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1.倡导思想建党,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党的建设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才能指导伟大革命。基于此,毛泽东提出“首先要在思想上入党,然后在政治上、组织上建党”这一重要论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未入党,甚至完全未入党。”[12]毛泽东认为,每个人的出身既然无法改变,那么人的思想是可以改变的。对于那些非无产阶级的人,必须对其进行理想信念灌输和科学理论的学习,以达到思想改造的目的。所以,毛泽东主张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13]
2.加强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组织是由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组成。党员干部队伍质量对增强党的战斗力起关键作用,为了保证党能够有高质量的队伍基础,毛泽东提出了具体的策略。第一,制定严格的入党标准。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新的入党标准:政治观念没有错误;忠诚;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观念;不吃鸦片,不赌博。这些标准保证了党的纯洁性,降低了异己分子进入党内的可能性。第二,从严选拔领导干部。毛泽东毫不讳言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14]在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的指导下,党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奠定了组织基础。
3.严格执行铁的纪律,巩固党的团结。严格执行纪律,是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保证。“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在毛泽东看来,“必须对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纪律的教育,既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党员能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15]毛泽东针对张国焘严重破坏党的纪律行为,他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四个服从”的政治纪律,以巩固了党的团结统一。共产党员作为先进分子的代表,必须遵守更严格的纪律。毛泽东严肃地指出:“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地纪律。”[16]
4.加强作风建设,赢得群众信赖。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甚至生死存亡。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17]加强作风建设,核心就是为了赢得群众信赖,厚植党的阶级基础。
第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面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以根除这种不良现象。毛泽东指出:“现在中央已经下了决心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要把我们的学风、党风、文风改变,扩大正风,缩小和消灭歪风。”[18]通过整风,克服了错误思想,提高了党的战斗力。
第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
第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20]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是纠正错误思想、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手段,更能从根本上促进党内团结、为更好地落实政治路线奠定组织基础。因此,毛泽东认为:“有无自我批评,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21]
(三)直接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党的建设学说
1.邓小平注重从制度建设层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从制度层面治党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的做事,甚至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22]邓小平制度治党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坚持以党章作为根本法规,以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和国家最根本制度,建立健全如党的领导制度、监督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
邓小平的制度治党思想,不仅在理论层面回答了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也在实践层面提出了要求,即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邓小平指出:“谁也不能违反党章党纪,不管谁违反,都要受到纪律处分,也不许任何人干扰党纪的执行,不许任何违反党纪的人逍遥于纪律制裁之外。”[23]因此,邓小平关于制度建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的重大发展和创新,“一是由从以前的注重思想建党转向注重制度治党。二是从注重运动建党为主的老路转向注重制度建党的新路。”[24]
2.江泽民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20世纪末,随着东欧事变和苏联解体,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迷。与此同时,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推进以及西方腐朽资本主义思想的浸透,如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如何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成为两大历史性课题。由此,江泽民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进一步拓展了党的建设思想的内涵。“治国需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江泽民深刻分析了治党与治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25]落实从严治党方针,就要全面贯彻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即“全面贯彻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26]
3.胡锦涛以党的建设的“两条主线”为核心,构建“五位一体”布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依然复杂严峻,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依然是个重大课题。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胡锦涛强调:“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7]2005年1月,在《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首次提出“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课题。”[28]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提出要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改进党的建设的主线。
针对党内腐败呈高发态势,反腐倡廉建设开始成为一个重点抓的工作。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强调:“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加强反腐倡廉建设。”[29]自此,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五位一体”布局基本形成。
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现实指向
(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发展和建设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多次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成功的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大胜利,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执政党,并非有什么法宝利器,而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仍然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党面临的“赶考”依然在路上,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巨复杂。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手段企图瓦解削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违法乱纪、无所不为,给党的形象抹黑;一些领导干部行政执法简单粗暴,引起干群矛盾升级,削弱了党的执政根基。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根本目的,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方面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要下大力气去解决;对新出现的情况,要及时处理。只有敢于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和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魄力勇气,才能避免重蹈世界一些老牌政党腐化堕落、丢权垮台的覆辙,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保持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色。
(二)推进“四个伟大”的有力保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0]
1.伟大斗争需要党举旗定向。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挑战,党始终不畏缩,最后总能取得斗争的胜利。新时代,既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挑战与风险并存的时代,党面临复杂多样的斗争,如刀刃向内的反腐斗争、生态斗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美贸易斗争等等。要想取得新斗争的最后胜利,依然在于党自身建设,才能为开展伟大斗争举旗定向。
2.伟大事业需要党保驾护航。改革开放40年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理论和实践主题,这是党和人民的共同创造。依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党这个主心骨。实现伟大事业绝非轻而易举,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都是不行的,只有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保持先进性,才能为推进伟大事业保驾护航。
3.伟大梦想需要党引领实现。近代以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中华儿女孜孜不倦的追求。百余年来,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的历程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当前,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方位的,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大国等等,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努力奋斗,攻坚克难。基于此,党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和担当,只有改进并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跨越,伟大梦想才可由理想变成现实。
(三)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的客观需要
中国共产党不仅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矢志于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多,政治稳定,民生事业进步明显,文化欣欣向荣,生态环境逐渐改善。这些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及世界发展潮流,科学擘画中国发展的蓝图,开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代化道路。这无疑“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1]
中国方案的成功,破除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性。当前,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复杂性和多变性因素仍突出,人类依然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中国要为世界提供更多方案、创造和价值选择,中国共产党要一如既往地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真正做到“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战略信任,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32]
三、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实践思路
(一)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两手抓、两手都硬
1.注重思想建设始终是党的基础性工程。加强思想建设,是保证党的性质不变和方向不偏移的压舱石。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更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要把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理想信念笃定,才能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坚信共产主义的必然到来。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面前,不骄躁、不沉沦,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二,坚定的理想信念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获得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建设提供历史“营养剂”。例如,讲仁爱、树诚信、重民本、尚正义,至今仍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大力宣扬中华民族光荣历史以及近代以来不屈不折的斗争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及开放的艰苦和光辉历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无形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
2.全面从严治党以坚强的制度作保障。第一,编紧扎牢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下运行。绝对的权力会造成绝对的腐败,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法律是治国理政最重要的规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手制定50多部党内法规,例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条例》等,不断完善相关的纪律和法规,形成了以制度治党的“硬约束”作用,实现了党的建设从宽松软向严紧硬的根本扭转。
第二,落实制度执行。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便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产生的后果更为严重,历史上一些“人治”为主的国家,在于没有制定与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实施机制。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不论哪级干部,凡是触碰法律法规底线,都受到了严厉惩处,体现了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特殊化,不设“天窗”、不留“后门”,营造了人人敬畏制度、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两者缺一不可,一硬一松,恰如瘸腿的巨人,无法行稳致远。正如习近平指出:“以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以制度治党推动政治文明,全面从严治党刚柔相济、久久为功,必将更好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34]
(二)注重干部队伍建设
1.从严选拔管理干部,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党的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德才兼备的好干部更是起中流砥柱作用。第一,要突出政治标准。党的干部必须自觉树立“四个意识”,维护中央权威,全面贯彻中央政策,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既要防止宗派主义、圈子文化,也要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要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第二,认真履行干部考核程序,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例如,不以GDP增长论英雄,更要看领导干部的品德。党既要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更要奖惩并举,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合理的用人导向。第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管好干部是党要管党的前提条件。在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严字当头,做到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
2.抓关键与抓基础并举,发挥带头作用。所谓“抓关键”,就是强调发挥高级领导干部少数群体的带头作用。中国有句古话叫“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习近平强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出样子,下面就会跟着来、照着做。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尤其是中央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高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带头意识,时时处处严要求、作表率。”[35]“抓基础”,是指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作用,党的路线和方针和决策部署,能否贯彻落实,在于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悉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带领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好成绩。“抓关键”和“抓基础”有机结合,必然会提高组织和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 严明党的纪律
1.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在党的纪律之中,政治纪律是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当就会沦为各取所需、各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36]当前,党内存在许多阳奉阴违的两面派,与中央离心离德、为所欲为,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恶劣情况,根源于政治纪律松弛弱化。在铁的政治纪律的刚性约束作用下,广大党员干部便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团结统一。
2.严明党的组织纪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明显,但西方一些资本主义腐朽糟粕也带入中国,给党内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例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盛行,导致不服从组织安排,与组织对抗等现象的发生,造成组织涣散无纪律。如果党组织像商场、茶馆一样,来去自由,那么,这样的组织是毫无凝聚力的,人民群众更会远离党组织。每个党员都是组织的一分子,若都能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就会形成一个严密而强有力的组织。所谓“一跟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那样,党的力量将会无限增大。因此,严格纪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习近平强调:“当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37]
(四) 狠抓作风建设
1.从领导干部抓起,弘扬优良传统家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家风典例。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治”;唐太宗留下了“每餐一食,则念耕夫”等等,这些都是良好家风建设的体现。周恩来同志的家风建设,更是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立下“十条家规”,他的亲属并未因他享受任何特殊优待。家风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风建设的体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要常“照镜子”“正衣冠”。习近平认为,家庭的前途命运是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38]以家风带党风政风,必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2.严肃党内生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许多领导干部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自我批评总是敷衍了事,更不敢批评他人,既碍于面子,也有利益掺杂,又怕结怨树敌。实际上,敢于亮丑揭短、见筋见骨,对自己对他人都是有益无害的,许多领导干部原先只是犯点小错,但由于自我麻痹和他人的视若无睹,导致胆子越来越大,违法乱纪越来越多,终究走上不归路,追悔莫及。因此,“要发扬党内民主,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39]这必将利于剔除党内政治微生物和政治灰尘,形成良好的作风。
3.驰而不息,建立起抓作风的长效机制。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无法做到“毕其功于一役”,必须要常管常抓、抓细抓深。例如,一些“四风”问题表面上看有所收敛,但稍一放松,就会死灰复燃。“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要找到作风问题的病原体,对症下药。对待不良作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光喊口号、没有行动都是不行的。既要有蚂蚁啃骨、老牛爬坡的那种顽强毅力,也要始终保持雷霆万钧的之势,才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构筑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紧密体系
1.目标:强化廉政文化熏陶,实现不想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保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防腐剂”,更是确保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盛不衰的“压舱石。第一,打好理想信念宣传战,筑牢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提高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例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第二,从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汲取营养,例如,在“为政以德”“明德慎行”等思想熏陶下,党员干部才能自觉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惟有这样,才能形成不想腐的思想。
2.基础: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实现不敢腐。这是反腐败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必须矢志不渝的推进完善,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第一,规范权力的运行。科学配置各部门之间分工,实现权责明确。针对权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为腐败留下缝隙。同时,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第二,强化党内监督,构建合理的监督制度体系,实现监督主体集中,监督责任明晰。要抓住党委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各级纪委履行执纪问责职责,但要保证纪委监督的独立性。当然,必须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司法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协调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只有如此,才能做到监督无死角、无空白,建立起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3.保障:坚决惩治腐败不放松,实现不敢腐。谁要搞腐败,谁就要付出代价。要始终保持严肃打击腐败的坚强决心,习近平反复强调:“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40]对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之中的贪污腐化、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大案要案,绝不姑息;对基层党员干部发生的一些腐败小案,也不能纵之任之,否则会形成“破窗效应”。总之,无论涉及谁,在党纪国法面前一律平等,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保持利剑高悬的姿势,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四、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蕴。
(一)时代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思想的形成都是基于时代的变化发展孕育而出的。第一,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情形也是波诡云谲。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之争等等。第二,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要准确应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一个坚强领导核心,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如果我们党到了积弊难改的地步,必将会丧失执政根基,导致丢权垮台。面对如此险象环生的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汲取新的时代因素,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但是,再好的理论思想,若不付诸实践,也是无意义的。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实践性,而非口号。第一,本着务实态度,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二,坚持问题导向,面对突出问题,重拳出击,毫不留情。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到驰而不息反“四风”,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到紧锣密鼓开展“天网”行动,各种新措施的不断落实,极大地改善了党内政治生态。
(二)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加强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对加强党的科学化建设进行了最早的有益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组织、作风方面狠抓党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主题,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特点,进一步丰富党建理论,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形成积淀了理论根基。
但是,针对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总是用一些老方法是不能顺利解决问题的,若不更新思想和举措,从严治党便难以取得实效。因此,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充分体现了可贵的理论创新品质。第一,内容更为全面。体现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各个方面不仅内容丰富且具有鲜明的指向性。第二,内容具有辩证性。例如,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的辩证统一,思想建设决定着制度治党的方向和成效,制度的完善落实可以巩固思想建设的成果;治标与治本的辩证统一,只有治标不松懈,才能以治标促进治本。
(三)党性与人民性的结合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落脚点在于党性的培养上。在政治建设上,共产党人要把对党忠诚、为党尽职、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思想建设上,共产党人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作风问题上,要严肃党内生活、注重家风建设、建立抓作风的长效机制。在纪律问题上,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生活纪律等都要严明。从另一方面看,对党性的高要求,又彰显着人民性,更充分体现了党以“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只有不断增强党性,才会自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