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优良传统构建优良家风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2019-01-26韦磊张语
韦 磊 张 语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北京 10004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1]。家风,简单说来是指一个家庭的作风,即“门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倡导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所长期培育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2]。家风具有传承性、群体性、时代性、潜移默化性和特殊性等特征,并通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体现出来。因此,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且与家庭、社会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健康良好的家风对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而党员干部的良好家风更对社风、民风起着示范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对于有效推进党员干部搞好家风建设意义巨大。
一、重视家庭、注重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建设”“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4]可见,重视家庭、注重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自古以来注重家风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文化始于先秦时期,经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成熟于隋唐时期,在宋元时期家风文化繁荣,明清之际达到鼎盛。一直到现代,家风建设对家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先秦时期,关于家风的文化开始兴起,关于家风的论述有诸多经典之作。《礼记·大学》中提到:“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这句话的大意是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必须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庭管理不好而去教化他人,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历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但是自己家庭都管理不好,何以平天下?这是关于家风最初的论述。除此之外,先秦时期还有关于“家训”的经典之作。最早的一则“家训”是周公的《诫伯禽书》,主要是周公在其子伯禽去鲁国之前,告诫他要善用人才,养成德行宽裕、克勤克俭等美德。还有孔子的“庭训”,亦属于家训的一种,在《论语·季氏》中记录了这个故事,孔子见其子伯鱼从庭院中走过时,问其学诗与学礼,并告诉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先秦时期的家训大多是口头形式,众多先贤关于家风家训的相关论述,对社会的影响及后人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两汉时期,是家风文化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礼教受到重视,出现了“家训、家约”等名称,且家训开始以书信体形式出现。这一时期较为典型的是汉高祖刘邦在病危前给其子刘盈的一封敕书《手敕太子》,他在其病危前告诫儿子读书、善用贤人和治理天下的重要性。还有较为知名的东汉马援的《戒兄子严、敦书》,马援告诫他的两个侄子马严和马敦要忠厚正直,不议人长短,最终马严和马敦为官后的学识、言行受到大家称赞,并以此告诫自己的孩子。足以看出家风与家教、家训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经典家风的论述一直影响到我们后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家风文化的发展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为世人所熟知,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出自这里,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该篇主要体现出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期望,也给后代修身立志以重要启迪。还有出自南北朝时期,堪称“中国家风文本典范”的《颜氏家训》,这本家训由颜之推所作,有两个传本,一种是两卷,一种是七卷,都是二十篇,涉及多个领域,行文较于前人更具规范性,是颜之推根据自己的经历、思想等所作,主要告诫子孙重孝悌、勤勉读书、倡导文学、勤劳为本,这对后人生活和治家的影响也较为深远。
隋唐时期,家风文化渐于成熟。这一时期的家训中,帝王的家训较为典型,李世民的《帝范》赐予子女作为遗训,分为四卷,涉及范围较广,主要对君体、求贤、审官、纳谏等方面对人君之道做了重要说明。其《诫皇属》也是唐太宗告诫其亲属,要克勤克俭,谦虚谨慎,这两篇家训在帝王家训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元时期,家风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的家书《训俭示康》,教育其子在社会风气奢侈腐败时要注意继承和发扬俭朴的家风,不奢侈腐化,同时还提到“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众所周知的“包青天”包拯,一生清正廉洁,担心去世后其后代会贪污腐败,于是就立下刻有《诫廉家训》的石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大意为后代子孙如有贪污腐败的人就不是包氏后代,死了之后不能入包家墓地,不遵守这个家训的,就不是包家的后代。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用其独特的以诗教子的方式,告诫其子孙要忠君爱国、崇德、好学、淡泊名利等美德。宋元时期,家风多样,家训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总体看来,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明清时期,家风文化达到鼎盛。这一时期家风文化更加浓厚,形式多样,内容更为丰富,数量也逐渐增多。写下著名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明代名臣于谦,受其父亲影响,少有大志,清廉为官,并给其子于冕写下《题诗示冕》,勉励他儿子于冕要侍奉好祖父母,要勤奋好学;清代的曾国藩自小受勤奋、俭朴、求学、务实家风的熏陶,勤奋好学,毛泽东同志对其评价较高:“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写了家书一千余封,要求其子孙记住这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其子孙在这种家风影响下,大多成为有声望的人。
二、建设好家风是党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3]“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我看了很多革命烈士留给子女的遗言,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习近平总书记还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4]建设好家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都有许多党员干部恪守严格的家风,坚持原则,不搞特殊。
李大钊是我们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今天仍然是我们共产党人立德、立志、立身、立行的楷模。李大钊在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时,月工资涨到200 块大洋,加上其他收入至少250 至300块大洋,但他生活依然非常简朴,后来还拿出每月80块大洋作为党的活动经费,且多次帮助家境困难的学生,在大钊同志去世后,家里仅剩1 元大洋,最后没钱安葬,举行公葬。其儿子和孙子都受其影响,李宏塔提到他的父亲拒绝调换新房及哥哥李青在中央党校培训时不让父亲的司机接送他,还有李宏塔本人一直住着60 平米的房子里,没有接受分房,其清正勤俭的家风对其后代有着巨大影响,更值得我们这代人深思和学习[5]。
毛泽东同志严格的家风和家教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其家风的严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子严,律己严,持家严[6]。毛泽东同志对孩子严格要求,不搞特殊化,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但对其教育格外严格,从小培养她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品质,在陕北时,要求李讷和大家一起吃黑豆。1946年,毛泽东同志把回国不久的毛岸英送到农村锻炼,同农民同吃同住,后来派他去山西、河北等地参加土改。毛泽东同志对自己严格要求,恪守原则,对请他推荐介绍来北京参加工作的亲友都予以回绝,并同来北京的亲友讲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循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毛泽东同志对家里的生活开支控制得也非常严格,并要求子女在穿着上不要太讲究,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就行[8]。毛泽东同志还曾建议全党读读《触龙说赵太后》,感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毛泽东的家风家教是良好家风的典范,对当今健康良好家风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邓小平在《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一文中指出:“家庭和睦也是经常要做的工作。要处理好的,一是夫妻关系,二是婆媳关系,三是妯娌关系,四是父母子女关系等等。”[7]邓小平是我国的老一辈革命家,其良好的家风对我们当今健康家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模范作用,主要形成了相亲相爱,尊老爱幼、夫妻恩爱,相濡以沫、衣着简单,生活俭朴的家风。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团结和睦,其乐融融,对其继母一直尊敬照顾,且婆媳关系融洽;邓小平和妻子卓琳一直相互理解,彼此照顾,同甘苦共患难,一直营造着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一家人穿着简单,生活简朴[8]。其温馨和谐的家风对现代家风、党风等社会风气起了积极引领作用。
习仲勋的良好家风是我们学习的家风典范,其勤俭节约、从严教子的家教对其子女的影响深刻,他从小就教育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吃饭时桌子上的米粒都会捡起来吃,用馒头把碗上的菜汁擦干净,一点都不浪费;洗完澡的水再洗衣服。习仲勋言传身教,用他的言行去影响着一家人。他对待子女严格要求,教育子女不搞特权,在其女儿齐桥桥因零点五分而落榜时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得知小卖部老板因知道子女身份而给大个的苹果后,要求孩子们把大个的苹果送回去;得知儿子习正宁因正常工作调动调走时,坚决让学校撤回调令,让其调回原单位。正是习仲勋对子女要求严格,构建了优良家风,所以在其八十八岁生日时,习近平提到了五个学习:“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9]。习仲勋的严格要求不仅对习近平践行优良家风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和强调家风建设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此外,还有诸多优秀党员干部在优秀家风、党风形成的进程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焦裕禄,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要求非常严格,不收别人的东西,不沾公家的一点便宜。他不搞特权,在女儿进厂工作时,叮嘱领导,不要因为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就安排轻活,要和其他工人一样对待。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谷文昌简朴持家,对子女严格要求,其子女没有得到任何特殊照顾,其子女也和他一样吃苦耐劳,生活俭朴,真诚待人。恪尽职守、勤政为民、至仁至善的杨善洲,对孩子家教严格,不沾公家一点便宜。这些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对党风、政风等良好社会风气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三、汲取优良传统,构建优良家风
(一)以身作则,树立典范
以身作则,树立规范是构建优良家风的首要环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优良家风的形成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要想形成良好的家风就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典范。“曾子杀彘”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曾子说:“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李宏塔在谈起李葆华时说:“父亲对我们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规定,更多的是身教重于言教。”[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11]可见,言传身教对于构建优良家风具有决定性意义。党员干部构建优良家风还需注意营造良好的夫妻关系,在教育孩子时要严格要求,恪守原则,严慈并重,不搞特权,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构建良好家风。
(二)立规立诫,道德约束
立规立诫是构建优良家风的基础。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多次向家人强调:“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12]这实际上就是给家人立下的规矩。家规、家训、家约历来为中国家庭所重视,家规、家训等在构建优良家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经两千多年的裴氏家族,让人为之惊叹,其原因之一就是家训和家诫起着重要作用。《裴氏家训》共12条,主要是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敦睦邻里、立身谨厚、居家勤俭、严教子孙、读书明德、淳厚戚朋、慎重言语、讲求公德等方面内容。其《家戒》共10 条,主要是毋忤尊亲、毋辱祖先、毋重男轻女、毋事赌博、毋为盗窃、毋贪色淫、毋吸烟毒、毋酗酒好斗、毋忘本崇洋、毋入帮派等方面内容,家训和家诫对裴氏家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周恩来依据自己家庭情况定下的“十条家规”,反映了周恩来恪守原则、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朱德也曾立下三条家规,不搞特殊化、廉洁清正。好的家规、家诫对于家庭成员有约束和告诫作用,其具体的规范让家庭成员有规可循,是家庭成员的行动指南,且对于良好的家风有着传承作用,给后人以启迪。因此,当前看来,立规立诫是构建优秀家风的基础和重要路径。
(三)践行家风,传承精神
践行家风,传承精神是构建优良家风的关键环节。李大钊去世后家中仅剩1 块大洋,只好进行公葬。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严格要求子女,拒绝接受组织上调换的新房,一生恪守原则,不搞特殊化。李葆华的儿子李宏塔拒绝接受分的房子,常年骑自行车上下班。在这三代人的身上足以看到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家风的传承。杨秀峰一生廉洁从政,体恤百姓,不搞特殊化。其子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杨为民一生中让奖金,让职称,让各种荣誉,最后要求女儿在自己死后把自己的房子让出去。这也体现了廉洁、无私的家风传承。好的家风经后人践行才会展现出生命力,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历久弥新;只有践行才会对优秀家风、党风、政风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四)公私分明,不为家人谋私利
公私分明,不谋私利是构建优秀家风的重要路径。陶母退鱼的典故一直为后人所称赞,陶母得知其子把公家的腌鱼送到家里后,坚决让差役把鱼送回并附信责备:“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母这种公私分明,不沾公家一点便宜的作风影响着她的儿子及后人。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他的儿子因售票员得知身份被免票看戏,焦裕禄得知后带儿子去认错,并补上票钱,还制定了《干部十不准》。谷文昌在女儿落榜后没有打过电话,让组织给安排工作。这些都是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搞特权的典范。公私分明、不为家人谋私利是养成良好家风的重要路径,只有恪守原则,才能避免不正家风的形成,才不会在党内形成不良风气,进而损害党的形象和公信力。
(五)镜鉴腐败家风,严防废职亡家
构建优良家风过程中还必须注重培养家庭中的廉政意识,坚决抵制腐败家风形成。首先,要避免对子女的溺爱,防止权力滥用。1957年9月,毛泽东同前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谈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提到党员领导干部的子女娇生惯养,吃不得苦,并指出高级干部的子女不管好,“总有一天要犯罪的”。刘铁男告诉他的儿子刘德成做人要学会走捷径,最终这种教育理念把他的孩子送入歧途,刘铁男的大部分案件都与儿子刘德成有关。其次,不能纵容亲属,避免权力掉进“亲情陷阱”。苏荣不仅自身腐败,还纵容亲人家属,他的家属中从老到小、从男到女均涉及案件,形成家族式腐败。最后要抵制权力成为家人升迁的工具。有部分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亲人“加官进爵”,最终走向腐败。当前,党内出现的廉政问题,大都与其腐败家风有关。因此,注意家风建设和正确的政绩观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六)遵守党规党纪,搞好家风建设
党规党纪是党员干部行动的指南,是党员干部进行家风建设的重要遵循。《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第八条指出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提到:“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只有依据党规党纪,时刻与国家发展、建设的大方向保持一致,才能增强规范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保证家风建设的正确方向。
总之,建设好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当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大背景下,更要注重家风建设。在构建优良家风时要注意在继承传统优秀家风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优秀家风经久不衰、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