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而有礼的小学生,兴趣广泛的小老师
2019-01-25范凌志
本报赴新疆特派记者 范凌志
库尔班·尼亚孜创办的阿克苏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几乎处于祖国的最西端,距离首都北京约3500公里。当《环球时报》记者走进前进小学,看到学校主楼前立的孔子雕像时,空间上的距离感一下子就没有了。见到记者的小学生都会大声说:“叔叔好!”他们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微笑。据学校的老师讲,每天早上,孩子们进校后都会向雕像鞠躬行礼。别看孩子们年纪还小,但都做到了“与人恭而有礼”。
在一间明亮的教室里,全神贯注的孩子们争相举手,等老师点名来念黑板上的生词,而最后一排却有个东张西望的小男孩,老是跟旁边的孩子说话。这个在很多学校常见的学生淘气的场景,也出现在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里。《环球时报》记者来到这个别具特色的学校采访时,恰恰碰到这一幕。正在讲课的中年男老师并没有因为有记者来采访就放松对这个调皮小男孩的要求,让他“出去罚站,反省一会儿”。话音刚落,小男孩就笑着跑到门外站好。没有两分钟,老师就心软了,出来和小男孩说了几句话,让他重回课堂。“这孩子很聪明,就是有点调皮。不过,调皮的孩子有出息!”老师一边摸着小男孩的头,一边和记者说。他的眼睛目送跑回教室的男孩,满是怜爱。
库尔班·尼亚孜16年前在前进镇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时候,或许不会想到这所小学日后会成为家乡的“明星学校”,自己更因坚持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维护民族团结而被国家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据介绍,2016年,由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组织部以及浙江援疆指挥部等多个部门筹资,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建了新校园。新校园占地8000多平方米,由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组成,目前在校生639人,教职工34人。学校非常注重孩子们课余兴趣的培养,《环球时报》记者在教学楼里看到,国学经典体验室、掌上电脑室、乐器室、书画室、舞蹈活动室、阅读室已成学校的标配。在课程设置中,还有英语兴趣课。
春节将至,库尔班·尼亚孜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寒假作业:每天看一部国产影片,每天认识一位明星。库尔班·尼亚孜说:“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对外边的世界产生兴趣,如果你连看电影、看明星都不感兴趣,还会对什么感兴趣?”
库尔班·尼亚孜常说:“我们的教育事业,就是要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用知识改变命运。”回忆起刚开始建校的情景,他自有一番心酸:“刚开学我给80多个孩子买了拖鞋,发给他们后我有事就出去了,等回来的时候,发现拖鞋不见了。原来孩子们没见过拖鞋,听老师说‘拖鞋是睡觉时用的,他们就抱着拖鞋在被子里睡了。”如今,《环球时报》记者在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园里见到的每个孩子都穿着蓝色中式夹袄,落落大方。孩子们特别高兴的是,在学校找到了各自的兴趣点。五年级的古丽孜巴·艾合买提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她的兴趣课选的是二胡。“数学、语文课之外,我还想学点艺术!”古丽孜巴说,比起之前镇上那个尘土飞扬的老校区,她特别喜欢现在的校园。她告诉记者:“我的终极目标是要考北大。我参加夏令营时曾去过未名湖畔,那个大学太美了!”
在校园里,和《环球时报》记者交流的每一个学生说的普通话都非常标准,丝毫不逊色于北京孩子。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让他们在学校里是小学生,在家里则是小老师。在记者采访前进镇的村民时,她们会充当“小翻译”。“我们都是跟自己的孩子学的国家通用语。”村民古丽米亚孜·汗告诉记者:“看到孩子快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村民们也特别有干劲,都想努力赚钱把孩子们送到这里来读书。”
库尔班·尼亚孜的努力被当地教育部门看在眼里。“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学生有理想、懂礼貌、懂规矩,知道感恩。”阿克苏地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地区教育局局长阿米娜·亚克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注重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接触主流文化,从一点一滴入手,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学生的思想深处,树立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