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滚翻》教学设计

2019-01-25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王洪革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9期
关键词:团身独木桥本课

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 王洪革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课教学以技能教学为主线,以情境教学为辅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维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设宽松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内容:

1.《技巧:前滚翻》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第一册 教师教学用书

2.游戏:过独木桥

单元课次:

本单元共分为4次课,本次课是“前滚翻”第3次课。

进一步学习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强化团身紧、滚动圆滑动作环节。

重点:动作连贯、协调。

难点:团身紧、滚动圆滑。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项教材是在掌握各种滚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滚翻的重点教材,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项技巧教材,能够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及灵敏素质。更有利于学生的平衡能力和空间定向能力的发展。但本项教材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方法,为学生安全参与前滚翻的学习提供保障。

2.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学生活泼开朗,愿意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参与意识很强,敢于在课上展示自我。由于刚刚入学,对体育课还不是很了解,课上组织纪律性有所放松。一年级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重要阶段,柔韧性较好,肌肉力量明显不足,教学时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注意力容易分散。经过本单元两次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已初步学会了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并初步掌握了保护与帮助的动作方法,但容易出现团身不紧,滚翻不成直线的错误动作,需要在本课学习中进行重点纠正,巩固提高前滚翻的动作技能。

《前滚翻》课时教学计划

基本部分组织队形一、技巧:前滚翻动作方法:蹲撑低下头,蹬地提臀熟。团身滚似球,抱腿蹲撑牛!重点:动作连贯、协调19'1.师生比赛。2.学生明确自制教具的用途和动作评价标准,以及如何获得物质奖励。(26)分钟1熊猫展示功夫2.功夫熊猫传技艺。(教师示范、讲解如何运用三种自制教具进行练习,提示评价要点并公布物质奖励办法)3.师徒同练共提高3次 1次 6/8 3.学生两人一组,借助教具练习前滚翻。 情境:小熊猫学功夫难点:团身紧,滚动圆滑保护与帮助方法:单腿跪立于练习者一侧,一手托肩,一手压小腿,必要时扶腰、背,帮助成蹲撑。但要避免助力过猛。次3/6 4.教师纠正动作。4.学生自主选择使用或脱离辅助器材进行练习。次2/33 5.教师观看学生示范引导生生间相互评价。5.学生敢于展示自我,积极参与评价。6.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再次练习。二、游戏:小熊猫过独木桥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游戏开始后学生2人一组采用合作爬行的方法通过独木桥(体操垫),第一组安全通过后,第二组出发依次进行,先完成的队获胜。7'/8'3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方法与规则。2.教师巡视。组织队形3.教师组织比赛。1.学生明确游戏方法及规则。2.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游戏体验。3.学生积极参与。规则:1.学生听到口令后才能开始比赛。2.中途不得分开,分开后必须从新结合在继续进行比赛 。情境:小熊猫过独木桥

猜你喜欢

团身独木桥本课
峨眉月
危险的独木桥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如何顺利通过悬崖峭壁上的独木桥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团身后空翻技术的动作分析与教法研究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团身原地后空翻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改造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