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地风起—写在邓枫画展

2019-01-25侯文佳

艺术品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凉山彝族画家

结果月之十一199cm×192cm 2018 年

西地风起,表达的是一种境域的选择和人文的依归。一个展览,追求的是画家对生活的感悟与绘画本身的情感认同,彰显的是画家绘画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画家邓枫,身处巴蜀大地,骨子里流淌着的是巴山蜀水的文化血脉,感念的是凉山彝族的地域风情。这在他以往的绘画作品中,能够深深感受到。邓枫的人物画创作一直与四川整体的绘画风格保持着某种疏远与距离。但与地域特征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特定情境中的境域选择,意味着一个艺术的个体,不被一个地区的整体风格所困囿。但又是这个时代和民族地区所不可或缺的。这种状态是具有担当和独立的绘画品格和精神气质。也正因为这样,邓枫的绘画创作和图式,是属于他自己的。他的绘画中笔墨和语言都充满着情绪的漫延,叙述和情感具有对抗和疏解的通道,正因为情绪使然,画面所产生的烟云之气、淋漓之气构成了画家独有的时代气息和人文乡愁。

彝族,是邓枫绘画的灵魂。尤其是对于大凉山的彝族文化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之后,画家坚定的目光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一个具有神灵崇拜的民族,是一个有血性的民族,是一个火种一样能够燃烧和照耀的民族,同时也是我们一直以来追寻的“诗和远方”,因为画家的前行需要安顿心灵的承载之地,需要文化的依归与精神的返乡。邓枫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大凉山,选择了彝族的地域、文化、精神作为自己绘画的栖息场所。当然,这种栖息是厚积薄发、更是文化认同的指向与追问。

邓枫的绘画线性与色彩更具有表现意识,在灵动与稚拙共生的线条中寻求平衡,注重发挥工笔敷彩的效果,同样精细地用色彩造物象的自然元素,使工细的语言成为画面确立的主导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把水墨的渲染作为营造画面氛围和境界的手段,形成松动、丰富、流畅的气韵。把工笔和写意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形写神,以意传情,兼具具体与抽象,形式和语言有机的统一。画家邓枫绘画的造型是落实在现实生活上的,他把有形的物象通过写生和感悟,在意境上融入写意的情境中表达,而作为精神或生命的符号,往往具有隐喻色彩。这就是画家的优秀之处,也是画家关照自然之后的内心体验过程。

邓枫中国国家画院画展现场

天乾月之三 238cm×118cm 2018 年

从最初创作的《牧羊女》《阿咪子系列》《凉山风》《大凉山系列》作品可以看出,邓枫绘画的源发地依然是凉山地区彝族的生活场景,画家注重于对境界的营造,注重于体验生活之后的提炼与升华。画家无数次的踏入川西腹地,无数次感同身受的生活经历,就是为了寻求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神秘的村寨、散漫的羊群、闲适的彝家女子、飘落山头的一抹云,都定格在画面中,成为画家的符号。犹如大凉山一般的神秘与安详。那种宗教般的虔诚与崇敬,是画家对于传统文化中老庄哲学逍遥游的解读和道法自然的认同,让画面更具有张力和仪式感。再后来,我们读到了《西部风系列》作品,依然是对前期绘画的解读与同构,强调绘画本身的笔墨体验和境界营造。《丝路情系列》作品却是跨越式的生活感受,沿着丝路文明的旅途,重建与解构同在,经典与传承共生,那些历史的厚重与文明的变迁,深深吸引着画家的目光,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的足迹一路前行,解读与体验都是过程。《父老乡亲》《吉祥如意》两幅作品都是大型创作,是画家绘画风格的外延,我更感兴趣的是《彝族肖像组画》作品,深刻地刻画出了彝族人物性格特征,那种倔强与不屈、期许与深邃入木三分,更具有“悲悯的艺术”的特征,画家的目光投向更加悠远的西部,把西部少数名族地区的地域、人文、精神的追求同自己的绘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自己绘画风格和笔墨语言。把西部的苍凉、悲壮、神秘与精神同构,使得作品更具人文的关怀和自由的跨越,这种跨越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度与超越,没有大开大阖的场景和奔腾突进的变迁,却娓娓诉说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与时代变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而也确立了邓枫自己的绘画品格。

结果月之九 190cm×495cm 2018年

萌芽月之七 45cm×112cm 2018年

西地风起。不是选择,而是追问。借西风,而今迈步从头越。

猜你喜欢

大凉山彝族画家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酷炫小画家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精准扶贫 关注大凉山
大 凉 山
大凉山女人
别了,亲爱的大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