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巍巍雄关 潇洒闲庭—山海关闲庭酒店掠影

2019-01-25王可苡

艺术品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书法

建于六百年前的山海关古城,既以其“维蕃首善”的边镇历史地位享誉过去,又以其壮丽景色和良好的人文环境迎来今天的八方游客。在闻名海内的“天下第一关”城楼角下,一处幽雅、静谧、充满墨韵书香的书法馆为关山古道增添了新的文化生机。

“闲庭”—山海关中国书法艺术馆座落于山海关古城东大街,由尚古堂、尚古黑茶园、尚古咖啡三个营业门店和四进院落构成。整套建筑是和古城协调一致的明清式仿古庭院。据此既可远观燕山渤海壮丽景色,又可近睹关城悠悠古韵,熙熙风情。芙蕖照水,修竹吟风,飞檐画阁,长松乔木和整座灰砖黛瓦的古建筑群交织成趣,更有碑版墨迹、金石篆刻、瓦缶文玩充溢其间,留连低回令人如入翰墨文化的海洋。

“闲庭”的正门在建筑群东侧,其匾额和楹联是按浙江书法耆宿沈定庵先生的墨迹制成,其书法浑成朴厚,意趣盎然。正门内设“尚古砖廊”,收藏300余块铭文砖和纪年砖,这些展品是从藏家近千块东汉至民国古砖中选出的历代珍品。不同规制的砖瓦、依稀可辨的铭文,使人仿佛感受到中华民族两千年的风雨历程。历朝古物着手摩挲,无限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水为邻可润万物,与甓为伴可增学知。庄子曰:道在瓦甓。

自西汉始,已有人研究古代文字、考释古铜器、整理竹简、记述古迹。但研究者有限,没有专著及史料传世,没有形成学科。从唐朝开始,韦述等史家开始收集、著录金石碑版,并运用于史学著述。宋时奖励经学,提倡恢复礼制,对古物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出现热潮,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拓、印技术的提高与发展,为金石文字流传提供了条件,金石学逐渐产生 ,欧阳修《集古录》、吕大临《考古图》、李公麟《古器图》、王黼《博古图》等都为其缩影。

清代受乾嘉学派影响,金石学的研究进入了鼎盛时期。乾隆年间曾据清宫所藏古物,御纂《西清古鉴》等书,推动了金石研究的复兴。砖、瓦、封泥等开始有专门的研究、鉴别和考释。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翁方纲《粤东金石略》、孙星衍《寰宇访碑录》到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王懿荣《汉石存目》到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吴昌硕《苦铁碎金》、陆心源《千甓亭古砖图释》等,无不对后人认识古甓与探讨金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继《千甓亭》之后,《尚古砖廊》历经数载的藏集、整理,系统的展示部分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隋、唐、宋、明、清朝纪年砖、铭文砖。以古砖为载体,在展示历史脉络的同时,展示东汉至清朝近2000年的汉字书法历史。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虽无《千甓亭》那样广阔,却有着因地制宜的独特呈现。步入《尚古砖廊》,一枚枚古砖直入眼帘,它用特有书法语言传递着地域文化的信息,它如一页页史书记录着实时书法形式,它如一幅幅画卷诠释着书法历史。

山海关古城东街在古代是连接东北华北的必经之路,今天则是古城最繁华的旅游街区。闲庭南邻东街,沿街的古建长廊长三十余米,被改造为书画展览长廊,独出心裁的设计、典雅的装饰给人一种全新的展示效果,使古城群众和来自各地的游客能随时近距离欣赏历代书画佳作。

翰逸神飞 新荷娟娟—闲庭一进院

“闲庭”的第一进院以九如轩、黑茶园等建筑为主。庭院隔荷花池与展廊相望,松阴布地,荷香满襟,四时清景,无限生机。“九如轩”为湖北书法大家吴丈蜀先生所题,厅内陈列着以天津“民国四老”为主的津门书家作品,其中华世奎、孟广惠、甘眠羊、李鹤年等大家的楹联,以及当代吴玉如、王学仲、孙其峰、梁崎、孙伯翔等书画作品陈列其间,让人想见七十二沽风物,海河两岸的繁华。

一院正房展厅展出的是“金陵四老”的书法作品,其中既有胡小石、林散之、高二適、萧娴等大师的书法作品,还可以看到朱屺瞻、亚明、钱松喦等国画精品。这里茶香悠悠,淑景在望,置身其间,如入秣陵春舟,心驰神往。

竹声忆西泠 翰墨认前朝—闲庭二进院

民国时期是我国文化史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承袭清代文墨余绪,供鉴西方思潮,创造了异于以往的文化辉煌。自军政士绅、名儒大德至学子布衣各行各界都诞生了一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艺术家。“闲庭”的二进院以民国“四大书家”和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的书法作品展示为主,让我们从一个特定角度领略这个时代的风尚。

二进院以明新簃和尚古咖啡厅等建筑为主,院门外镌刻着清代山海关翰林李铁林手书的对联,院内多植修竹,细叶萧萧,曲径回环。明新簃内国民政府四大书家谭延闿、于右任、胡汉民、吴稚晖的作品以及萧退闇、杨守敬等清末民国书家的作品张之四壁,其书风多古拙浑穆,为当时墨坛的典型代表。

三间正房内展示着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吴隐、丁辅之、叶铭、王禔的书画作品,其风格多精雅细腻、涵泳不尽,使人想见西泠建社之初诸公相尚以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共推吴缶庐长印社的高怀雅量。

二院东厢屋顶设见山台,登台四望,北山缥缈,南海苍茫,古城屋宇重重,罗珠叠翠、迤逦不尽。台上清流环绕,花木四合,散置几榻,可供坐卧,是吟风赏月的良所。

日月藏幽馆 云水证佛心—闲庭三进院

三进院主要由“藏日月厅”和“行云流水堂”等组成。藏日月厅是全馆最大的多功能场所,有刘海粟老人书写的“笔底人间烟火,纸上四海风云”,对联张之门外。近三百平米的活动空间和阳光房浑然连接,厅内前有琴台流水,古砖名砚,花木茶榻;后置展壁书案,明清民国百余位书家的扇页专题藏品在此长期展出。在这里随处可见郑板桥、董香光、刘石庵等大书家的墨迹,也能看到包世臣、朱彝尊、姚鼐等学者的手泽,一部生动的书法史仿佛就罗列在观者面前。宽敞明亮的空间提供了书法学术交流、讲座、笔会的一个良好的场所。

“行云流水堂”是以民国佛家四大高僧书法为主的专题展室。房门内高悬学衡学派大师、历史学家柳诒徵的“为万众福、是千佛心”的大字隶书对联,室内珍藏着太虚、虚云、印光、弘一等高僧大德的书法以及容庚、饶宗颐等著名学者的长篇题跋,同时还陈列着贝叶经、简牍及各种版本佛经和佛学著作,无论僧俗众人,到此尽有一分庄敬感,生一分谦诚心。

展览活动现场

雅人有深致 幽居饶古风—闲庭四进院

四进院是整套建筑中规制最完整的院落,是会馆待客居住之所,由醉月闲云馆、明新簃和香绿轩组成。其匾额联对均按馆中所藏名家铁保、张裕钊、于右任、林散之、张伯英等墨迹制成,在花竹的映衬下满目琳琅,应接不暇。

醉月闲云馆陈列着清末大学者罗振玉、丁辅之、董作宾以及当代书家叶玉森、潘主兰的甲骨书法和龟版题跋,让人感到学问的渊深无涯。客房里更有当代沙孟海、黄叶村、祝嘉、徐无闻、郑诵先等大家的墨迹,可谓俯拾即是。客居于此,得与大师作品留连盘桓,亲炙风雅,真是人生一段胜缘。

香绿轩中陈列的是民国女子书画会画家陆小曼、陈小翠、李秋君、顾飞以及吴芝瑛、张充和等女书画家作品。秀润雅逸的笔墨沁人心脾。

雨阁内陈列着我国近现代学者胡適、马一浮、顾颉刚、梁漱溟、马叙伦等人的墨迹。了了笔墨之间一代儒宗懿行雅望,传统国学灵光异彩,使整个会馆的艺术气氛由绚丽多姿而归于清雅深幽,令人回味不尽。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我爱书法
书法鉴赏
书法
书法十佳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