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腔“一带一路”上的民俗文化印记

2019-01-25陈曦王志琴

中国新时代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秦腔陕西戏曲

| 文 · 本刊记者 陈曦 实习记者 王志琴

2018年10月9日,“陕西‘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成就”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四场举办。在发布会上,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副巡视员孟宝民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践以来,陕西旅游业进入到黄金发展期,主要指标实现量质跃升,担当起了文化使命,传播了陕西好声音,向世界展示了陕西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新形象,对推动全省新时代追赶超越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悉,自2013年以来,陕西省围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打造“国风·秦韵”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先后在澳大利亚、丹麦、新加坡、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了一系列“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周”活动。活动中,中国民乐、陕西皮影、陕西秦腔、陕西剪纸、西安鼓乐、安塞腰鼓等一批优秀非遗精品项目在海外得到推广与传播。

古时候,秦腔一直被在丝绸之路上行走的商人旅贾传唱。如今,随着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秦腔被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了解。

古老的民间艺术

2006年5月,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众多热爱秦腔的人来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我国历史文化丰富,保存至今的戏曲有很多,秦腔就是其中之一。秦腔,又称乱弹,目前主要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地区。秦腔起源于古代陕西的民间歌舞,并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因为从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秦腔结合了陕甘地区的地域风情,综合了戏剧舞台等表演形式,并融合了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而诞生。发展至今,秦腔行当齐全。

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秦腔起于西周,到明清时代随着它在京城的流传,达到了鼎盛时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清代出现了论述秦腔的著作。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前后出现张鼎望的《秦腔论》,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出现严长明的《秦云撷英小谱》、吴长元的《燕兰小谱》、周元鼎的《影戏论》,这些都是当时对于秦腔论述比较有影响的著作。其中,《秦云撷英小谱》记载着:“西安乐部著名者凡三十六。”这些班社都是秦腔班社,每个班社都拥有一批有影响的艺人。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乾隆、嘉庆年间的秦腔表演艺术家魏长生,他曾三次到北京演出,在演出中把《滚楼》《铁莲花》《香连串》《玉堂春》《日下看花记》《背娃进府》《铁弓缘》等大量秦腔剧目搬上了北京戏曲舞台,令京城观众耳目一新。这些新鲜的剧目,不仅为北京的老百姓带来了不同以往的新鲜感,更使许多观众喜欢上秦腔。那时候,为了迎合观众的需要,不少昆曲、京腔的艺人甚至改为学习秦腔。

另一方面,也就是在明清时,秦腔突破了地域限制,走出了陕甘宁青新西北五省,成为北京舞台上的一个重要戏曲剧种,同时也在全国许多地区流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秦腔的传播,它对一些地方戏曲产生了影响,秦腔与其他戏曲形式和民间艺术结合,逐渐形成各地多种多样的梆子声腔剧种。大致上,秦腔的传播可以分成东西两路,向西流入四川地区成为梆子,向东则对山西、河南以及河北的民间艺术产生了影响,在山西成为晋剧,在河南成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腔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

除了对其他剧种产生影响外,秦腔所发挥的教化作用同样不能被忽视。秦腔剧目大多出自民间文人之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各朝代的历史故事戏、神话戏、民间传说戏以及社会风情戏等。这些琳琅满目的剧目,曾满足了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秦腔演出的繁荣和发展。秦腔在历史上长期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也因此成为西北地区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农耕时代的民俗烙印

和现代人精彩丰富的娱乐活动比起来,古时候普通老百姓的娱乐活动要单调很多,而观看戏曲表演成了古人们消遣的一种重要方式。只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川地貌不同,造就了风物人情迥异。随着地域不同,人们对于戏剧的喜好也不同。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优雅的风物、富庶的田园、温润的气象造就了吴文化清柔、婉约、细腻的美学风格,也因此成就了婉转悠扬的昆曲,使它成为文人墨客的最爱。与之相对的,在大西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土厚风刚、四塞雄封、千里沃野,这里的山川景色造就了秦腔苍凉悲壮、激越高亢的唱腔,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秦人、秦地、秦腔”。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愣娃齐吼秦腔”, 秦腔一声吼,石破天惊,向来是对西北风情的写照。吼唱秦腔成了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的消遣和情感表达。深入三秦大地,行走在黄土地上,随时随地能听见不远处村庄传来的秦腔韵律。千百年来,秦腔早已经融入西北人的生活之中,成为西北老百姓劳动和生活中表达心绪和情感的载体。

不仅如此,秦腔还为无数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带来了精神慰藉。曾经,黄沙漫漫的西域古道让无数商旅望而生畏,在交通不便利的时代,对道阻且长的商贾来说,在旅途中唱几段秦腔、吼几声乡音无疑是最好的娱乐和排解方式。

同时,作为世界文明史上的壮景,丝绸之路不仅是人类精神文化交流的奇迹,对文化的传递来说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伴随着路人的传唱,秦腔也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漫长辽阔的丝绸之路上,跟随着商人的驼铃声,秦腔经过艳阳的打磨、冷风的磨砺,走向了更远的地域。

几千年来,秦腔以其高亢激昂、豪放不羁的嗓音,回荡在三秦大地上,从未间断。能流传至今,跟秦腔内在的文化蕴涵有着密切关系。秦腔表演技艺质朴、朴实、粗犷、深刻,富有张力,生活气息浓厚,程式严谨,技巧丰富。有人赞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使人血气为之动荡”。可以说,秦腔艺术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百态以及民俗形态。民俗是任何社会中都不可缺少的文化组成部分,它集中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秦腔的吼唱也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民间性与延续性。这和秦腔传播的环境密切相关。秦腔主要在丝绸之路上流传。陆上丝绸之路经过我国西北地区,恶劣的环境成就了秦腔音乐。作为西北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秦腔音乐文化不断发展变化,凝聚着西北人民的智慧、生活经验。

虽然在社会与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秦腔也发生过诸多变化,在历朝历代,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在不同的地域空间上,秦腔表达的内容不尽相同。然而无论怎样,秦腔保留了它最为原始的特征,就是它的民间性和原创性。这种民间艺术正是西北地区民众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俗。

如今的融合与发展

秦腔是中国戏曲里面唯一称“腔”而不叫曲或剧的。“腔”是秦腔的特色,最具标志性的就是“苦音腔”。这种唱腔激越、悲壮、深沉、高亢,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情感。人们常说的吼秦腔,就根源于这里。吼一曲秦音神清气爽,作为秦人表达情感的方式,秦腔也是丝绸之路上最为深刻的文化元素。

作为丝绸之路上亘古不变的乡音,秦腔曾经陪伴着无数的旅者商家度过了漫漫旅途。在广袤的大西北,那惊天动地的吼叫是压抑心灵的精神释放。“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圣贤”,秦腔以戏曲故事传达中华民族的一些人生故事和传统美德,对丝路沿线文化的影响和秦文化的传播有着深远意义。秦腔对丝路沿线文化的影响和秦文化的传扬,是绕不过的主旋律。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题目就叫做《秦腔》,文章描绘了陕西人对于秦腔如痴如迷的热情。在陕西,秦腔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陕西作为西府秦腔的主要继承地,其主要剧团一直在为秦腔的发展而努力,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易俗社、三意社等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秦腔演员。而在表演的方式上和创新方面,创作者们也在不断突破,创作了一部分影响很大的现代戏。近年来,陕西秦腔一直致力于走出大西北,走向全国,走向海外,并不断努力着。2018年10月,由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演出的《三滴血》登台国家大剧院,用秦人专属的慷慨激越与质朴无华再现百年名剧的魅力。《三滴血》取材于《阅微草堂笔记》,由易俗社剧作家范紫东编剧,讲述了一个关于“滴血认亲”的故事。《三滴血》,被称为秦腔“经典中的经典”,从1918年首演至今,已经整整演出了100年。

同时,陕西省也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大力推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秦腔。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就曾表示:“2017年12月,在沙特成功承办了‘中国文化周’大型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与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了全年文化交流合作,将陕西秦腔、皮影、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推广,有效提升了陕西文化影响力,促进民心相通。”

作为我国西北的秦腔大省之一,秦腔在甘肃民间同样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2010年,为了让古老的秦腔艺术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发扬,兰州市在位于黄河岸边的金城关文化风情区仿古建筑群二台阁建成了中国秦腔博物馆。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最早的秦腔唱本、钢印本唱本、脸谱、老杂志、老戏票、演出说明书、人工手画戏服、整套的木偶戏箱、唐代戏俑,戏曲题材的剪纸、邮票、工艺品,以及记载着戏曲发展重要历史事件的老照片。除了建立博物馆,在民间,秦腔也是以各种方式传播着。在甘肃各地,尤其是陇东陇南地区的村镇,每年都要“过会”,“过会”期间搭台唱秦腔也是必备节目。

除了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外,秦腔如今在其他省市也有不错的发展。2018年8月,入选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8“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的珠海“跨乐”项目,正式发布其首张音乐专辑。专辑中包含了用爵士乐改编的7首戏曲作品,其中就有秦腔《苦韵》《麻鞋底》《斩单童》等。把中国戏曲和爵士乐融合创新,通过现代的艺术演绎将传统音乐以“旧曲新唱,老戏新演”的形式打造成新的音乐作品,进行国际化传播,使得古老的东方戏曲艺术散发出不一样的魅力。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现代化的都市让古老而久远的戏剧艺术风光不再,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秦腔以及其他古老的民间艺术似乎迎来了重焕生机的良机。

猜你喜欢

秦腔陕西戏曲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