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抑郁的影响分析
2019-01-24季玉珍王彦哲吴静李永红王素华王洁黄文碧
季玉珍 王彦哲 吴静 李永红△ 王素华 王洁 黄文碧
(1.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抑郁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在国外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率为16.3%~40.1%[1],国内达32.5%~62.86%[2]。抑郁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导致免疫抑制,疗效降低,机体不良的主观感受和负性体验增加,进而治疗依从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3]。本文通过对存在抑郁状况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研究,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抑郁程度的变化,以探讨晚期癌症患者抑郁的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抑郁症状,减轻抑郁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晚期癌症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43例,年龄21~72岁,平均(52±11)岁。纳入标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Ⅳ期癌症患者;可独立完成或在课题组成员的协助下能理解抑郁自评量表的内容并做出适当的选择;均知晓自己的疾病诊断和病情;患者知晓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并同意配合。排除标准:不能独立完成或在课题组成员协助下仍不能理解抑郁自评量表内容者;沟通障碍者;不配合或有精神疾病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由课题组成员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方法、内容及意义,取得同意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发放抑郁自评量表,由患者本人进行填写,存在阅读或填写困难者,可在课题组成员协助或指导下完成,当场收回问卷,及时检查其完整性和有效性。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抑郁程度的变化情况。
1.3干预内容 患者在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1)知识讲座: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护理措施;患病后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及应对措施,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有效应对措施有一定的认知和心理准备。如患者在化疗时呕吐可嘱其提前或推迟用餐,在呕吐间歇期进食,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若患者焦虑可使其与病友交流、抒发情感,或是听音乐、看电视节目等转移注意力。(2)沟通交流:在讲座后引导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患者述说自己的患病过程、心理变化过程、治疗情况、社会支持、有效的应对措施等,使患者得到病友共鸣和支持;家属间交流照护经验及治疗前后不良反应的有效应对方法,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居家照护。课题组成员在此过程中可了解到他们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尚缺乏的信息和需要的帮助等,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和护理措施。(3)心理指导:根据患者的表述和讨论内容,深入剖析患者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压力来源、影响因素等,动态评估患者的抑郁情况,或根据患者平时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判断其抑郁情况变化,并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抑郁的相关症状及表现,使之正视抑郁的危害及严重性,通过交流、讨论、引导、死亡教育等多种方式,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解答患者的困惑和减轻心理压力,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缓解其对疾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4]。(4)饮食指导:讲解饮食的重要性,少量多餐、合理膳食。如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且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避免腌制、油炸、油腻以及碳酸类饮料;若有呕吐,可据情况适当调整进食时间和食物结构或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食欲不佳者,可调整饮食结构或给予山楂等开胃食品提升食欲,增加进食量,改善营养状况。(5)症状护理:据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是否有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减轻不良反应或不适状况。如患者在化疗期间易出现口腔炎、舌炎、食管炎、口腔溃疡等,随时评估患者的口腔情况,指导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便秘者,嘱其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粗粮,适当运动和按摩腹部,刺激肠蠕动,严重者可遵医嘱予以缓泻剂、大便软化剂或进行灌肠。
1.4评分标准 抑郁自评量表(SDS)[5]主要包括20个条目,分别为精神病性情感症状(2个条目)、躯体性障碍(8个条目)、精神运动性障碍(2个条目)、抑郁的心理障碍(8个条目),分别反映抑郁心情、身体症状、精神运动行为及心理方面的症状体验。评分标准为4级评分,分别代表无、有时、经常、持续,其中10个条目为正向评分,按1~4计分,10个条目为反向评分,按4~1计分。各条目的得分相加即为粗分,粗分×1.25后的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而抑郁严重程度=各条目累计总分/80。结果:<0.5分为无抑郁;0.5~0.59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69分为中至重度抑郁;≥0.7分为重度抑郁。
2 结 果
2.1干预前后患者抑郁程度变化 综合护理干预前患者中至重度抑郁占17.9%(12/67),轻微至轻度抑郁占44.8%(30/67),无抑郁占37.3%(25/67);干预后中至重度抑郁占6.0%(4/67),轻微至轻度抑郁占26.9%(18/67),无抑郁占67.1%(45/67)。干预后抑郁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干预前后症状评分变化 干预前后患者的精神病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精神运动性障碍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症状评分变化[分,
3 讨 论
抑郁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伴随着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所引起的一种消极情绪,常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症状有心境低落、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睡眠障碍、食欲降低等,严重时导致患者悲观、妄想、厌世、自杀等[6];通过知识讲座,鼓励患者交流讨论,分享经验,取得共鸣和自信心;使之正确认识疾病,树立客观的生死观,减轻对疾病、死亡的恐惧[7];动态评估和干预其不良情绪、消极思想,实施针对性地心理护理。患者的抑郁程度在干预后明显减轻(P<0.01)。通过实施心理护理、认知行为干预,达到稳定情绪、抒发情感、激发心理潜能的目的。将认知行为干预从患者延伸到其家属或照顾者,通过改变其认知行为而间接影响患者[8],在进行心理访谈前与之沟通,使其了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明白心理护理、家属支持、认知行为的重要性,参与其中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主动关心、支持患者,从而改善其精神病性情感症状。放化疗可导致失眠、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长期失眠会使患者身心俱疲,产生负性思维,出现抑郁情绪;而食欲减退不仅影响生理状况,更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致其摄食不佳、营养不良,加重其不良状态,种种因素均可能致使抑郁程度加重,使之不愿配合治疗,在悲观、压抑的情绪中难以自拔,缺乏积极心态去接受治疗和克服不良反应,不能有效控制负面情绪的发展,影响治疗进程和疗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营养状态、舒缓不良情绪等,为治疗保驾护航。患者的文化水平、是否知晓病情、慢性持续性疼痛、经济压力及社会支持等与抑郁有显著相关性[9]。多数患者谈癌色变,在知晓病情时即被打垮,坐卧不安;并在治疗中遭受不良反应和慢性持续疼痛的折磨,对周围人、事、物的兴趣和精力下降。患者精神运动性障碍在干预后没有得到改善,可能与患者对医护人员敏感、抱有戒备和敷衍心理有关,也可能与生存期望和现实不相符的心理落差有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中需注意辨别和干预。癌性疼痛和反复治疗易使患者出现疲乏和萎靡状态,未知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使其难以保持平静,对未来不抱希望,更加敏感和易激怒,甚至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会给家里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而选择放弃治疗,或觉得没有他家人会过得更好。其消极思想、行为导致治疗的依从性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严重者甚至放弃治疗或自残。抑郁对患者大为不利,须关注其症状及程度,在首次就诊及一定的时间间隔后、病情变化时,都应进行筛查、评估,以便早期识别和治疗[10]。抑郁的原因存在异同,需在统筹兼顾下注重个体化,切实舒缓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通过知识讲座、沟通交流、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症状护理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减轻抑郁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