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
2019-01-24李军
李 军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1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疾病,腰腿痛是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若不能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做出治疗之前,需要做出准确的诊断,MRI与CT就是常用的两种诊断方法[1]。为了有效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准确率,本文就主要对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予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56例、24例,年龄41~82岁,平均(62.3±2.2)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1.6±0.5)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MRI及CT检查,其中CT检查具体步骤为:采用16排螺旋CT,将扫描参数设置为:层距1毫米,层厚3毫米,矩阵为265毫米×512毫米,保证扫描层面与患者椎间隙中心线保持平行,对患者L3、L4、L5、S1椎三个椎间隙开展四次常规扫描,并要注意观察其患椎软组织窗及骨窗的情况。
MRI检查具体步骤为:采用1.5T MRI系统为患者开展腰部检查,实施快速SE序列T2WI成像扫描,并实施常规矢状面SE序列TIWI成像、横断面T2WI成像扫描。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各种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处理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卡方检验处理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RI与CT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93.75%、81.25%,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比较
3 讨论
人体当中的椎体是通过周围韧带及椎间盘相互连接在一起,其中腰骶椎交汇部位所承受的压力最大,也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这也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为临床上的高发疾病,其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的退变及损伤所导致的脊柱应力平衡失调,使得髓核于破裂口突出,对腰神经根产生压迫,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由于青壮年人群的活动强度较大,导致其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及时为患者做出明确的诊断,对于其疾病的治疗及预后都是非常必要的。
临床上在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除了要询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就是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MRI检查、CT检查。其中X线检查能够实现腰骶椎斜位及后位的检查,从而对椎间隙异常情况有一个了解,但是其在影像清晰度及放射性方面不及MRI及CT。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的快速发展,MRI与CT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普及,成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诊断方法,CT检查能够对突出物进行直接观察,并能够清楚的看到神经根压迫情况、硬膜囊及伴发征象,再加上其检查费用低、扫描速度快,使得其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临床实践经验表明,CT检查在诊断准确率方面低于MRI[2];MRI检查是一种对人体不产生放射性损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及X线,通过MRI检查能够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纤维破裂以及其与神经根、硬膜囊的关系,观察患者腰椎管是否存在狭窄状况,通过全方位及多序列成像,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准确率大大提升。虽然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准确率高于CT,在软组织分辨能力方面要明显高于CT,但是其在分辨清晰度及骨组织检查方面并不如CT,再加上MRI检查费用远远高于CT,因此,临床上实际应用中,要认识到两种检查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具体选择何种检查、诊断方法,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可以先结合病史开展CT检查,如有必要可以进步开展MRI检查,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次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MRI与CT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93.75%、81.25%,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刘锋[3]等人在《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将所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实施MRI诊断与CT诊断,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MRI诊断高于CT,从而得出了MRI诊断腰间盘突出症检出率更高,但是两种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的结论,这也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CT,但是CT检查价格更低,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可以结合两种诊断方法为患者给出准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