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在腹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9-01-24陈俊
陈 俊
(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 荆州 434100)
腹部外伤属于临床上病情危重的多发病,随着建筑事业、现代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外伤几率呈逐年增加。腹部外伤具有病情复杂、病情危急、诊治难度大等诸多特点,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腹部外伤临床治疗中,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手段。螺旋CT是指通过滑环技术进行多个病变部位扫描,5~10s内,或患者在一次屏气的状态下获取数据,有利于危重患者的诊断检查[2]。本次研究,主要对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腹部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究16排螺旋CT对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院就诊的40例腹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43.42±14.32)岁;病程在1~6h之间,平均(2.43±1.26)h;根据致伤原因可分为18例车祸伤、10例受外力打击伤、12例高处坠落伤。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呈仰卧位,仪器使用美国GE16排螺旋CT对其腹部的横断面进行扫描,其参数设置:层厚为3.0~5.0㎜、层距为3.0~5.0㎜,螺距为1.0㎜;其扫描范围为膈顶到盆腔底部,平扫视野为50㎝,矩阵为512×512,获取原始影像将重要数据上传到工作站,其重建层厚为1.0cm,层距为1.0cm。
1.3 观察指标
分析16排螺旋CT对空腔/实质性脏器的诊断情况及各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a<0.05。
2 结果
2.1 16排螺旋CT对空腔脏器的诊断情况
40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显示,19例单纯性空腔脏器损伤、7例单纯实质性脏器损伤和7例混合损伤;术中所见21例单纯性空腔脏器损伤、10例单纯性空腔脏器损伤、9例混合损伤,CT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分别为90.48%、70.00%、77.78%,详情见表1。
表1 16排螺旋CT对空腔/实质性脏器的诊断情况
2.2 16排螺旋CT对各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情况
40例患者的肝损伤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为83.33%、胰损损伤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为90.91%、胰腺损伤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为87.50%,详情见表2。
表2 16排螺旋CT对各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情况
3 讨论
腹部闭合性外伤容易导致肾、肝、脾等多个重要脏器出现损伤,以病情危重者居多,常伴有腹痛、血尿、恶心等多种症状,重者伴有感染、腹膜炎、出血及休克等严重症状。对于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的诊断难度较大,尤其是实质性脏器小裂伤、不完全破裂或者空腔脏器小穿孔、不完全破裂以及腹膜外脏器损伤[3]。对腹部闭合性外伤可采用超声、CT及X线等多种诊断方法,其中超声检查已普及我国各级医院,具有操作简便、性比价高、无创等优点,但仅适用于实质性血肿(直径1~2cm)、实质破裂以及脏器包膜连续性中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X线对腹部外伤有着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不适用于重伤患者;CT诊断腹部外伤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具有高分辨力、图像质量高等诸多优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对40例腹部外伤患者均予以16排螺旋CT诊断,结果显示,单纯性空腔脏器损伤、实质性脏器损伤及混合损伤与术中所见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48%、70.00%、77.78%;肝损伤、胰损损伤及胰腺损伤与术中所见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33%、90.91%、87.50%。提示16排螺旋CT诊断腹部外伤的确诊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孙文清[4]的研究中对174例急性胸腹部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X线、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显示,X线的确诊率为89.66,多层螺旋CT的确诊率为100.00%。此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多层螺旋CT诊断腹部损伤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对腹部外伤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通过临床症状特症、病史了解,可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响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