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有色金属矿物化学成分及矿物包体特征研究
2019-01-24姜宇
姜 宇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江西 南昌 330200)
一直以来对有色金属的矿物化学成分以及矿物包体特征的研究,都是相关工作者的重点任务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工作方法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研究工作中,需要利用显微设备,对有色金属中的矿物进行辨别,并将矿物进行分类,对其特征进行统计,从而实现对有色金属的研究[1]。
但是这种方法过于复杂,需要较多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研究过程较慢,且准确度不足。通过改进后,相关工作者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其中,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有色金属进行研究[2]。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大范围普及,已经能够准确对有色金属矿物化学成分以及矿物包体特征进行研究,对有色金属的开发与建设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 分析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有色金属矿物化学成分
在有色金属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在对矿产资源进行鉴定时,首先要进行区分。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在显微镜下呈现的颜色是不同的[3]。通常情况下,这种颜色的差异并不明显肉眼很难辨别出来,需要人员对显微设备进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强度是非常大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中有超过250个颜色,每一种有色金属在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反光率都有一定差距,工作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轻易对有色金属进行区分。photoshop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对颜色较为接近的有色金属进行辨别,并根据其亮度的不同对颜色进行填充,为有色金属的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奠定基础。将某一区域内的多种有色金属进行分析与计算,并判断各类有色金属矿床的成因,具体特征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多种有色金属特征统计表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有色金属特征十分接近。一部分有色金属中的矿物原子数值相对于其他有色金属大0.05,距离相隔较近的两种有色金属,特征相似,都富含矿物元素,在中低温环境下,金属资源更容易形成。
在同一地区内,选择距离相隔较远的有色金属作为实验的样品,使用计算机技术对金属中的矿物化学成本进行研究。将两组有色金属粉末样品分别放置在烘干箱中,使其水分完全丧失。
并进行进一步的破碎与研磨,最终以溶液的状态进行实验。将滤纸浸泡在溶液中,这种实验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证实验结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使用计算机设备对滤纸进行分析,计算机中有相应的光谱分析软件,能够对微弱的颜色以及亮度改变进行捕捉,满足实验要求。在实验中为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对计算机技术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从而获得准确度较高的谱线。
使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对有色金属中的矿物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统计,绘制出相应图形,便于对比分析。为提升检测工作的精密度,需要对有色金属进行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2 探究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有色金属矿物包体特征
有色金属矿物包体特征的研究,主要依靠热声测温系统,这种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上的,通过爆裂的方法对包体特征进行分析。矿物包体就是包裹在有色金属外部的一种物质,其大部分时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直径很小,在有色金属周围经常出现。当矿物包体进行加热时,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体力不断扩大,达到一定温度后,矿物包体内部由于压力过大,就会产生破裂反应。根据不同有色金属的爆裂声音以及温度,可以判断各个有色金属的矿物包体特征,这一研究,可以为有色金属的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由于有色金属的矿物包体特征较为接近,使用传统的比较方式很难察觉不同。
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矿物包体的特征显现出来。可以从成矿的过程入手,找到这一过程的不同之处,从而确定矿物包体的不同特征。包体的液相特征也需要计算机技术进行探索,对包体液相特征的检测需要依靠一定温度测量设备,设备与计算机软件相连接,能够对包体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找到规律。计算机技术能够保证各个环节共同进行,提高了研究效率,工作人员无须一直在采矿现场监督,设备与仪器设计完毕后,既可远程进行遥控,计算机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自主分类与处理,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的麻烦与误差。
3 结语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有色金属进行着色,能够为其矿物化学成分研究与包体特征研究提供大量帮助。针对目前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有色金属矿物化学成分鉴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应用控制要点,并提出优化措施,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传统分析方法,过于繁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用更少的投入换取更高的利益。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有色金属矿物研究中,有色金属的研究对工艺矿物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工作者还应对鉴定技术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其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