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探讨

2019-01-23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框架结构结构设计框架

(六安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安徽 六安 237000)

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房屋建筑工程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此过程中,由于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本身具有独特优势,可提升房屋建筑整体的稳定性,促使其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具体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由于多层建筑的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建筑风格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具体的多层框架设计时,需要对设计要点进行合理把握。

一、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一)框架计算简图设计不合理

如图1所示,整体来看,在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设计过程中,独立基础的埋置位置一般较深,为了确保结构稳定性,人们会在0.05m左右的位置设计基础拉梁,还要确保该结构的按层输入。例如,在学生宿舍建设时,主要采用的是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主体层高保持在3.3m,基础埋深4.0m。根据相关条例内容,如果该工程处于7度地震区域,则需要确保整个工程的框架结构抗震等级满足二级标准。为了方便研究,设计人员按照3层框架房屋进行计算,这样一来,首层建筑高度将变成3.35m。另外,还要假定框架房屋被固定在基础拉梁顶面之上,嵌固高度为0.05m。显然,按照此种方式对计算简图进行设计并不妥当。首先,在该种构造设计过程中无法对柱脚弯矩进行平衡。其次,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内容规定,在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选取过程中,应该以首层楼盖顶面高度为主,避免为其他工作带来影响。如果基础拉梁层面存在荷载,具体的荷载数额也应该计入计算之中。

图1 框架计算简图

(二)基础拉梁设计问题

部分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值存在较大现象,这主要是为了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另外,为了防止底层位移的进一步扩大,人们还可以将底层位置的基础拉梁设计在±0.000位置处,但不能按照具体的构造信息对其进行设计,主要以框架梁为主,并添加箍筋加密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基础埋置位置很浅,或者采用了短柱预埋,由于地基与柱子之间的荷载差距较大,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抗震需求,对基础构造拉梁进行设计。从以往的设计经验来看,人们在基础拉梁截面宽度的选择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对后续工作造成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将柱中心距的1/20作为截面宽度的选定标准,以柱中心距的1/12作为高度的确定标准。当拉梁上出现荷载时,主要来源便是填充墙和楼梯柱,此时工作人员应确保拉梁截面的适当增大,最终计算出配筋和构造配筋应该叠加的数量[1]。

二、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建筑结构的选型

为了将建筑结构中的功能全部发挥出来,需要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还要承受住人力和自然界为建筑物施加的巨大荷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物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因此,在建筑结构选型过程中,需要将设计方案和设计资料作为参考标准,对合适的结构体系进行选择。在结构选型过程中,还要对选型原则进行突出和遵循。首先,应该与建筑物的功能要求相适应,进一步满足建筑物的造型需求。其次,建筑物应该凭借着自身的结构优势,将更多建筑功能发挥出来,从而为后续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条件进行考虑。最后,还要对造价原则进行遵守,满足建筑企业的正本节约理念。

(二)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布置

在建筑结构布置过程中,应该对柱在平面之中的排列方式进行确定。一般来说,柱网的分配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廊式,而另一种为等跨式。而在承重方案选择上,应该将框架结构布置的灵活性有效突显出来,并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最终对纵向承重方案及横纵向承重方案进行选择。另外,设计人员还要加强对结构构件的有效布置,对构建截面尺寸及强度等因素进行确定。例如,在设计工作开展中,设计人员还应该对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深入考虑,明确抗震参数,在提升建筑结构性能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加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在后续受用中受到影响,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三)对建筑结构内力分析进行加强

随着建筑物的不断使用,其内部荷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根据我国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设计人员需要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对建筑结构内力进行有效分析,为构建的截面设计提供基础条件。在具体的竖向荷载内力分析中,可选择的方式为分层法和弯矩法等。例如,在具体计算时,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可以将上下两层之中的弹性支撑用固定端进行代替,在原有刚度系数基础上乘以0.9,以此来维持刚度不变。在此过程中,如果各层梁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依然保持不变,说明最终计算数值的准确性较高。而在弯矩法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对各个节点中的不平衡弯矩进行重新分配,确保各个框架满足整个工程设计要求。在该种计算方式中,D值法计算十分常见,且具备较高的计算精度,但如果相关结构的刚度较大时,人们可以采取反弯点计算方式。总的来说,D值法与实际情况接近,人们可以利用此种方法对各项数据进行确定[2]。

(四)基础联系梁的设计优化

在具体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很多建筑基础部分会被埋置到较深位置处,此时为了方便研究,人们可以通过基础设计梁将底层柱的计算长度缩短。另外,在联系梁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框架设计为主,利用短柱对其进行加强处理。当建筑物具备抗震要求时,设计人员可以沿着两个主柱方向基础联系梁进行设计。站在实际应用角度来说,基础联系梁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填充墙等荷载作用,为了避免其使用受到影响,工作人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最大轴力叠加设计,这样一来,便可以达到基础联系梁的承重要求,与此同时,在基础联系梁标高设计过程中,应该与顶端高度保持一致性。而在整个基础独立扩展过程中,浇注位置也应该与基础面保持平行。

总结

综上所述,在多层框架结构应用过程中具有很多优势,受到了很多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青睐。相比之下,多层框架结构组成比较简单,但如果能够确保设计工作的全面完善,便能够避免很多设计失误的出现。因此,在具体多层结构设计应用过程中,除了对建筑结构进行综合考虑之外,还需要对建筑设计质量进行提升。

猜你喜欢

框架结构结构设计框架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框架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述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基于ANSYS的多层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
BIM结构设计应用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