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1-23鲁显浩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肛管肛肠静息

鲁显浩

直肠癌属于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与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患病率持续上升[1]。既往Miles术为直肠癌治疗中常用术式,但其手术创伤大,永久造口极易降低患者生存质量[2]。近年来保肛治疗已成为直肠癌治疗中重要环节,也促使了临床上低位直肠癌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括约肌间切除术的提出、开展保留了超低位直肠癌括约肌,并经长期实践发现,其术后疗效也得到了患者高度肯定[3]。目前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逐渐开展应用,促使了直肠癌保肛技术、保肛率均显著提升[4]。鉴于此,本研究将观察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治疗的10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观察组女21例,男33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9.86±4.27)岁;TNM分期:Ⅱ期25例,Ⅲ期29例。对照组女24例,男30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49.93±4.24)岁;TNM分期:Ⅱ期23例,Ⅲ期31例。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经核磁共振、CT、肛门镜检查确诊,且未累及肠壁外组织。②术前肛门功能评估良好。③精神状态良好,且无交流障碍、意识障碍者。④均可耐受研究相关治疗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肠旁淋巴结肿大者。③依从性较差者。④伴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⑤伴有消化道出血、急性肠梗阻者。

1.3 方法 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并保持截石位,常规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并将压力维持12~14 mmHg(1 mmHg=0.133 kPa),将腹腔镜于脐下方10 mm处开孔置入,并于麦氏点与脐水平左右腹直肌外缘做切口,随后将手术器械置入,对肿瘤部位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将肠系膜下动静脉血管闭夹、离断,并对乙状结肠进行游离,期间注意对血管、神经进行保护,扩肛后将肛管充分暴露,并将肛管黏膜于括约肌间沟部位切开,将括约肌分离,并向上游离直至直肠并将其拖出,待肿瘤切除后,对结肠残段进行缝合,并重新建立气腹,随后冲洗腹腔,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直肠前切除术,切口取下腹部正中,随后实施手术。

1.4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术前、术后6个月时对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查,应用XDJ-S8B消化道动力检测仪(合肥凯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将石蜡油涂抹于探头上,随后将其插入患者肛门,静置2 min后读取直肠末端静息压;随后将探头缓慢退出,观察压力变化,并直至肛管高压带,记录肛管静息压;指导患者最大限度收缩肛门,以测量肛管收缩压;随后将探头插入,并于距肛管60 mm部位将气体注入气囊,当患者出现便意时则为初始排便容量阈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表1)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肛门排气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54 221.52±48.93 3.74±0.71 13.98±0.52观察组 54 142.67±35.19 2.21±0.53 10.16±0.70 t值 9.614 12.690 32.191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表2) 治疗前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相比,t对照组=12.770、4.165、5.111、4.077,均P=0.000;t观察组=4.045、2.589、2.289、2.111,P=0.000、0.011、0.024、0.037;1 mmHg=0.133 kPa

直肠末端静息压/mmHg对照组 54 治疗前 48.59±10.04 111.23±12.84 16.11±5.24 3.61±1.03观察组 54 48.46±9.97 111.30±12.79 15.98±5.30 3.58±0.99 t值 0.068 0.028 0.128 0.154 P值 0.946 0.977 0.898 0.878对照组 54 治疗后 28.63±5.58* 101.52±11.34* 11.36±4.38* 2.84±0.93*观察组 54 42.39±4.71* 105.89±8.50* 13.79±4.62* 3.23±0.71*t值 13.847 2.266 2.805 2.449 P 0.000 0.026 0.006 0.016组别 例数 时间 肛管静息压/mmHg肛管收缩压/mmHg初始排便容量阈值/mL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直肠癌属于消化道常见且多发的恶性肿瘤,多由直肠内组织细胞癌变所致,该类患者早期无典型症状,但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将出现脓血便、便秘、便血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机体健康威胁较大[5]。目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为直肠癌治疗中常用术式,但临床术式种类较多,故采取何种术式以最大限度保留肛门与其功能却无确切定论[6-7]。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与相关设备日益成熟,腹腔镜微创技术已在直肠癌治疗中逐渐应用。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是治疗直肠癌重要术式,可通过将腹腔镜置入腹腔,清晰显示、观察腹腔内病变情况,并对手术的实施进行多角度观察,提升手术操作精确度,利于彻底止血,减轻对腹腔、自主神经的不利损伤,利于对肛门进行保护,加快其恢复,同时该术式仅需于腹部取小孔,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也可满足现今人们对美观的追求[8-9]。经临床实践发现,人体排便多需依靠盆底肌、肛门内外括约肌、括约肌支配的神经组织等协调完成,其中任一因素发生改变均对肛肠动力学造成影响,目前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为用于评估肛门排便控制能力的常用指标[10]。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少,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相对较高,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利于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对肛管动力学的影响,加快肛门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这对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具有重要影响。与谢裕强等[11]研究结果较为相似,故进一步证明了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双重优势。

综上所述,将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用于直肠癌治疗中疗效确切,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肛肠动力学的恢复。

猜你喜欢

肛管肛肠静息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肛肠微波理疗椅对混合痔术后局部症状的应用效果
中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肛肠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效果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各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在肛肠外科短小手术中的对照研究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