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49例效果观察

2019-01-23王保贞高永杰陈晓君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角型巩膜小梁

王保贞 高永杰 陈晓君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由于眼球前房角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所致,闭角型青光眼如果不及时就医,反复发作后会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直至失明。白内障是因多种因素如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患者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视物模糊[1-2]。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患者视力明显下降,眼部肿胀,出现虹视、单眼复视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甚至致盲[3-4]。本文对我院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2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均符合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相关诊断标准。男26例,女23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3.9±1.9)岁;原发型30例,继发型19例。对照组43例,均符合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相关诊断标准。男23例,女20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2.1±1.6)岁;原发型27例,继发型1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具体方法:球后麻醉,以穹窿部为基底做结膜瓣,以角膜缘作为基底制作巩膜瓣,于巩膜瓣下放置棉片(浸泡0.2 mg/mL丝裂霉素C),并于3 min之后取下棉片,200 mL生理盐水冲洗术区,采用25号针头于患者颞侧角膜缘1 mm处进行前房穿刺,将巩膜瓣两端缝合。选择大小适中的羊膜植片放置在巩膜植床上,前端距离小梁切口后缘约2 mm,切除1.5 mm×2 mm的小梁组织以及部分虹膜。间断缝合羊膜,将其固定在巩膜床上,缝合结膜组织与巩膜瓣,并将2.5 mg地塞米松注射于下方结膜下,并行常规敷料盖眼。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确定前房深度并测量眼段结构,降眼压。术前1 h给予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处理。给予球后麻醉,于患者角膜区域做隧道型切口,行环形撕囊处理,其直径约5.5 mm,选择透明角膜边缘做辅助切口,向前房注入黏弹剂,进行环形撕囊,确保囊袋内晶状体可正常转动,对晶状体核进行超声乳化操作,碎核后清除晶状体皮质,再次注入黏弹剂置入人工晶状体后清除黏弹剂,观察切口是否漏水,若未见异常则可结束手术操作。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3次/d,连续滴眼14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前房深度和眼内压改善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用视功能眼病的生活质量量表判定,包含精神及心理、症状及视功能、社会活动、身体功能,每项15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包,前房深度、眼内压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置信区间95%,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眼内压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和眼内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眼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表1)。这说明,两种术式均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效果更显著。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眼内压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眼内压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术后组间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时间 前房深度/mm 眼内压/mmHg观察组 49 术前 1.7±0.3 26.2±4.9术后 2.8±0.3* 10.3±2.9*#对照组 43 术前 1.7±0.4 25.9±3.3术后 2.9±0.4* 13.9±4.9*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对照组为2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精神及心理、症状及视功能、社会活动、身体功能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P值例数49 43精神及心理 症状及视功能 社会活动 身体功能8.1±0.6 7.9±0.9 7.7±0.5 8.1±0.5 7.2±0.2 6.9±0.5 6.6±0.5 7.1±0.5<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手段,临床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术式较多,如白内障摘除术、单纯抗青光眼手术、小梁切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等。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前房深度,促进房水引流通畅,达到降低眼压,从而恢复视力的目的[5-7]。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在临床开展的较为广泛,经过临床不断的完善与改进,已成为目前治疗青光眼典型术式。但小梁切除术由于无法对巩膜瓣缝合线进行良好调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甚至可导致滤过泡瘢痕化而阻滞滤过道,造成手术失败[8]。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对照组为2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的白内障摘除术会破坏小梁结构,导致眼压增高,需再次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临床研究表明[9-10],临床采用两种以上术式联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一次手术中直接达成降低眼压和提高视力的目标,可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单一手术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和眼内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眼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分析原因为超声乳化术中注入灌注液能对前房造成压力,促使前房角开放,减少粘连;摘除并置换晶体后,加深前房,增宽房角,可以从根本上解除瞳孔阻滞。超声乳化术的优势在于超声乳化探头通过1.5~3 mm的微小切口即能完成对白内障的乳化吸出,微小切口具有不缝合、不增加散光、安全性好、恢复快等优点;术中仅对混浊的晶状体发生作用,而对眼内邻近的组织等几乎不产生不良影响,且超声乳化解决了手术切口所带来的散光困扰,促进术后保持更好的视力水平。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视功能与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角型巩膜小梁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补 缺
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