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工程师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1-23何小虎

微型电脑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程师课程体系实训

何小虎

(渭南师范学院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学院, 渭南 714099)

0 引言

随着全球IT 业的快速发展,全球软件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1]。尤其是在2015 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方针和计划,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制造业结合起来,推动互联网快速向生产领域拓展,提高制造产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各行各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的增加,但IT软件企业急需的是必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强工程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人才[2],而相当多数量的毕业生却又因为实践能力不强和创新能力不够,导致很难胜任从事软件开发及其相关的工作。这说明当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及创新教育体系都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3]。因此,如何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人才[4],已是我们国家和高校以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认真思考的问题。

1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当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借鉴国内外高校软件工程改革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从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创业创新教育、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但实际的培养效果不是很显著,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 刚入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还不够,没有详细的学业规划,缺乏专业的引导,因此,对本专业没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能力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部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对大一新学生的专业引导不够,同时,各专业课之间的教学相互独立,彼此之间的衔接不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且有效的教学体系,。

(2) 先进的国际化软件工程教育理念(CDIO)没有更好的深化和融合。国际化软件工程教育理念已经被许多软件工程专业成功的应用,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效果。虽然我们在软件工程专业中也引入了软件工程教育理念,相关教学工作也已经开始实施和应用,但是实际在实施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深化和融合的力度不够的问题[5]。

(3) 对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合作的深度不够。软件工程专业已经把培养目标定位成应用型的IT工程师,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办学理念上还没有完全跟上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另外,虽然每年学生都会到软件公司参加专业见习、实训、实习等各项实践活动,但是和软件公司合作深度不够,校企合作仅仅局限在局部教学实践环节,没有正在实现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从而使得学生没有得到真正锻炼,不利于正真的IT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6]。

(4) 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不能及时动态跟踪社会的实际需求。课程的设置和实际教学会出现和市场实际需求脱轨、培养方向出现偏差等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不符合实际社会需求,学生虽然已经进行了4 年的计算机学习,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基本素质,但是不能满足在互联网+环境下IT企业对软件工程师人才的需求[7]。

(5) 学生的总体能力较弱。目前虽然开展了专业实习,实训,创新教育等教学实践活动,但是对培养学生总体能力的培养还缺乏系统的、有效的体系和机制,从而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方面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综合性、复合型的人才需求[8-9]。

2 结合实际融合CDIO工程理念,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进行优化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许多问题,按照学校提出的创新创业高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成果的成功经验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具体要求,并参照软件工程教育理念的相关标准和能力大纲,以校企全学段深度合作培养为路径,提出了获取学位的同时还要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的培养要求,实施不同学段不同任务的培养模式,设计“学科基础+专业方向+企业课程+项目实训+毕业实习”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结构图

引入企业一线工程师探索以项目实训为依托的“微实训”“微实习”,成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能力提升指导中心,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定位准确、目标符合地方和产业需求、面向卓越的一线IT工程师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制定的面向卓越的一线IT工程师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3个方面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和研究,形成了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且各种能力要求精确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10]。优化培养计划,建立和实施软件工程专业的“2+1+1”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使得学生通过校内2年学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1年专业核心课程和企业植入课程的学习、1年深入企业完全以真实项目开发的实训和实习,通过4年的学习,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构建符合卓越IT软件工程师要求的软件工程专业综合课程体系

3.1 构建符合卓越IT软件工程师要求的软件工程专业综合课程体系的思路

课程体系设置是进行实施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因此,合理有效的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我院在进行软件工程专业综合课程体系设置时,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设计思路:

1) 采用国内外软件工程教育的成功理念和经验

首先,以国内外先进的软件工程专业成功教学经验和工程教学理念。其中包括了CCC2002[7]、SEEK[8]、SWEBOK[9]、SE2004[10]和CDIO等,这些方面成功的教学理念、教学计划、综合的教学体系已经被广泛的许多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11],尤其是CDIO的工程教学理念,它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工程能力,为达到这个方面的目的,提出了1个愿景、1个大纲和12条标准。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以工程形式进行的完整、全面、系统的教育。因此,把这些先进的、取得非常成功效果的工程教学理念作为我们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参考标准。

图2 “2+1+1”人才培养模式分阶段目标

2) 实施卓越IT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并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主动适应地方和产业发展,课程的设置需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工程性”原则,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 结合实际情况,体现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特色

根据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我院实施大类招生,培养重视专业基础、强化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人才。我们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研讨。制定了软件课程体系。

3.2 软件工程专业综合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通过严格地执行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我院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组织专家、企业IT工程师和专业老师进行研讨和研究,对专业课程的开设、课时分配进行精心设计,形成了满足实际需要、符合软件发展、具有一定超前性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在理论基础的培养方面,加大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给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自由化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把理论课程划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专业技能课、企业植入课等六类课程,通过这六类课程的系统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又有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各种方式提供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形成了六个环节的实践培养综合体系,分别是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这六个环节采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式,学生在课程实验锻炼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到西安软件园参观IT软件企业,让学生真实的、详细的了解软件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企业工程人员的介绍,让学生清楚未来自己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认知能力,激发自己强烈的学习情趣,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知道了成为一名合格的IT工程师所必须具体的知识、技能、素养和能力;通过实训和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系统、全面的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积累一定的项目开发的经验和实战能力;通过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参加各类的实习实践活动,通过真实的项目进行锻炼学习和企业高级软件工程师的精心指导,从而让学生快速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达到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积累一定的实战经验。

软件工程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型如图3 所示。

4 建立系统、全面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校企合作,建立全面、系统和多层次、多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4.1 深入研究,建设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能力的循序渐进式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发展和行业实际需求,建设循序渐进式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4所示。

总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为基础实践能力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各门专业课程的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达到熟悉和掌握的程度,对软件开发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第二阶段为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阶段。通过把多门课程综合进行小型项目的开发,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并参加相应的科技竞赛活动和计算机各类资格认证。通过综合性的课程设计、综合训练和老师的悉心指导,让学生掌握项目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养成一定的项目开发能力;第三阶段为各种实践能力的提升阶段。让学生参加各类实习实践活动和全国各种计算机比赛,通过参加全国各种计算机比赛,比如:大学生互联网+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大赛,和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从而系统、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4.2 积极拓展高质量的IT企业,加强校企合作

高质量的软件实习企业,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我们深化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一线工程师,进行课程置换、项目实训,推行“微实训”“微实习”,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我们先后与北京蓝桥软件学院、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西安达内教育集团、西安长风数字文化、西安樱桃谷、北京西普集团、北京知行慧科集团等企业深入合作,其中与工信部北京蓝桥软件学院共建了由34学生组成的软件工程特色班,通过校企的共同培养,实现了大部分学生实现了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质量就业。

图3 软件工程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型

图4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4.3 组建软件工程专业综合能力提升中心

为了更好地组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大学生专业技能指导中心”。包含了计算机设计大赛指导教师组、网络与信息安全大赛指导教师组、“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指导教师组、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辅导教师组、互联网+大赛指导教师组、考研专业课辅导教师组等六个指导组。学生在各种计算机类的比赛中,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让学生熟悉比赛的流程,掌握比赛所需要的知识和具备大赛需要的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这个方面的锻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各种实践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

5 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良好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和综合的课程教育体系需要一支高水平、具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进行实施。

(1) 根据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打造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

根据教师队伍结构,让更合适的老师上合适的课程,学科基础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称的老师,组建了4个学科基础学科的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性强的课程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具有行业认证的双师型教师,积极推进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建设,组建了3个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定期对学生进行调查和座谈,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和实际需求,专业团队和课程团队在建设过程中不定期的交流和研讨。采用更加灵活的多种教学形式,积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更新,切实提高课堂实际教学效果。

(2) 定期派送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根据专业的特点和教师的自身情况,并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每年选派1-2名中青年教师到IT软件公司和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参与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担任项目经理助理等技术性强的岗位,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项目实践能力和水平,从而获得企业认可的IT类资格证书,使得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达到50%以上,确保面向卓越IT工程师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3) 聘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IT企业软件开发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

我们长期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IT企业工程师担任校内部分实践性课程教学任务,实现企业课程植入,同时让由学院的指导教师和企业的工程师一起完成对学生各种专业实践类活动指导。通过这些形式,为软件工程专业实际教学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6 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持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

为了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度重视学生和老师的反馈意见,专门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制定了以下严格措施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

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对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对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得培养方案更加合理。

7 总结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软件开发人才,提出面向卓越IT工程师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培养目标,精心制定了符合软件工程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建立了系统、全面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等,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强。今后,我们将会进一步继续完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高效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和更加符合软件开发的实习实训基地,从而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工程师课程体系实训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