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2019-01-22张颖
【摘要】英语教学是基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英语的自然沟通交流,成为拥有较强双语能力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设置、教学内容和母语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从教学模式、语音教学及语言思维培养三个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合作办学;英语教学;语言应用
【作者简介】张颖(1987-),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与口译。
引言
英语作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黎生 2010:57)。一方面,英语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提升英语能力,达到英语语言考试要求,学生才能顺利进行并完成项目专业课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卓越的英语能力作为一种技能优势,能够帮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脱颖而出。因此,进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改革,优化英语教学效果是必要而关键的。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基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存在几个难点。首先,学生整体英语基础较差,以专业进行分班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班级人数多,学时少,很难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学生无法较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也就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其次,由于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以词汇语法的基础训练为主,口语和听力的学习不系统,缺乏训练。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不懂”和“说不出”成了教学的两大难题。第三,学生无论是在理解,还是在表达过程中,习惯于汉英字对字的翻译,这样既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又使得语言带有浓重的汉语色彩,导致表达生硬。在基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上述教学困难,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分项小班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分项教学同综合英语教学相比,区别在于教师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对每个单项的重难点知识逐个突破,更加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在分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掌握学生每个单项的学习情况,找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并以此调整教学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学习的核心在于用,让学生把英语用起来是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按专业班级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把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而很难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往往决定了学习效果(Harmer 2000: 25)。小班教学的优势就在于教师能够兼顾到学生,并且有利于设计和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两人对话、多人讨论、小组活动等。这样一来,学生能够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较高。这对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二、重视语音教学,听说相互促进
交际沟通能力是语言能力最直观的反映,而交际沟通则依靠较强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听力和口语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旨在培养国际化双语人才。换句话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听说有很强的畏惧和焦虑心理。一方面,由于没有掌握英语语音特点,导致常常在听力理解上出现错误。另一方面,又因为惯用汉语语音特点进行英语口语表达,产生交流障碍。因此,仅仅练习听或者说,而不进行语音指导,并不能真正解决教学困难。母语在不同层面会对第二语言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口语方面(Ellis 1999: 19)。从语音角度看,汉语和英语有着很多的不同。如连读,这是汉英语音上体现出的一个明显差异。英语为母语的人习惯于元音和辅音的自然连读,而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更习惯于将单词看作独立的个体进行表达,这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听力能力。再比如,汉语的四个声调能决定汉字发音,而英语单词则没有这个特点。此外,由于缺乏指导,音标发音失准是常出现的问题。单词发音出错既影响沟通交际,又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开不了口。因此,语音教学是听力和口语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关注语音教学,将音标发音、连读规律、句子重弱读、停顿贯穿口语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生从模仿—熟练—听辨的听说应用能力提升。
三、树立意译意识,构建英语思维
翻译是语言教学常见的教学手段,让学习者通过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从句子到篇章逐步完成母语到译入语的转换。但是语法翻译法虽然可以展现译入语的语法特征,却可能让译入语无法发挥交际功能(Johnson 2002: 165)。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汉英的差异决定了字对字翻译不能完全解决汉英转换问题,完全直译不仅限制英语语言思维的发展,同时极大可能使得译入语错误百出,生硬难懂。双语转换的目标是译入语通顺流畅,意义清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输入要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如母语一般的有效交流(Brown 2002: 69)。因此,汉英转换不仅仅是语法直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所要传达信息的含义,培养学生意译的意识,从句意和文化方面进行汉英转换。例如:汉语“事情”一词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下,英语对应的表达大不相同。在“学好英语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个句子中,多数学生会将此处“很难的事情”译为:“a difficult thing”尽管该译文符合英语语法规则,但这里的“事情”直译为thing略显生硬和累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先找出整个汉语句子的核心,即“学好英语很难。”这时,学生会发现汉语句子中的“事情”在英语句子可以去掉,不需要译出。
另一方面,汉英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文化对等实现汉英的转换。例如:“她就喜欢小题大做。”这个句子,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很容易被汉语语法句型束缚,产生汉英转换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进行文化输入,补充英语中的对应表述,那么句子就可以译为:“She is always a drama queen.”这样一来,英语句子既自然,又具有了交流意义。
四、结论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以提升真实场景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围绕语用目标开展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保证课堂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又要关注学生在听说能力和汉英转换方面的困难,对症下药,让学生最终能够表达自如,提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Brown, H. D. 2002. Principles of Language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rd Edition.
[2]Ellis, R. 199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Harmer, J. 2000. How to Teach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Johnson, K. 2002.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5]王黎生.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外语教学,2010. 31(4): 57-60.